从建立文化共同体看两岸出版合作
2014-11-05华文辉
华文辉
近半年,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首次互访,特别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台湾因服贸引发争议后成功赴台,展现了大陆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自信。针对新的情况,研究两岸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撰写文章发表看法。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主任谢大宁教授的专文《从反服贸学运看两岸文化协议》,分析学运产生的根源:“集体焦虑”反映出的“异己关系”,指出两岸关系的核心是认同问题,说明文化认同的关键是参与,进而提出建立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作者认为:“如果我们要推动两岸文化协议,就不应该还是停留在交流互惠的思考中,而是应该要比较高屋建瓴式地朝向建立文化共同体的方向规划,由两岸的文化官员或是获得授权人士,来一起推动涉及两岸的文化工作。”
笔者认为,谢教授关于建立两岸文化共同体的建议不仅提出了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目的是:通过共同参与并在参与中加深理解,在合作中增加认同,来推动两岸合作的深入发展。实践证明,这正是两岸出版合作的成功之路。例如多次在厦门和台北轮流举办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突出特点就是以两岸出版界共同主办的模式联手合作,充分发挥了两岸出版界特别是台湾业界的积极性,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两岸出版发行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台湾出版界服贸争议的变化过程会发现,经过争议和对服贸协议的了解,台湾出版业界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建议越来越多,支持和赞同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的业者仍然是占主流的大多数。曾经担任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四年之久的台湾华品文创出版公司总经理王承惠在《我观服贸与出版》文章中回顾自己“参与两岸出版发行的研讨会及交流活动,推动台湾同业版权交易与图书出口业务合作长达15年以上。深刻体察了大陆这些年来在出版改革与市场化的积极性,新的开放政策逐年推出。”他认为,“在目前阅读习惯的转移,台湾出版市场的快速萎缩下,大陆图书市场的这些通路的发展,对台湾出版业者都是最正面利多的商机。”在《不景气中闪烁的亮点——2014上半年台湾图书市场》一文中王承惠指出:“去年6月两岸服贸协议签订后,一些出版业者曾公开反对签订,以开放印刷等于开放出版为由,当时邀集一些出版业公协会理事长一起站台反对。但台湾出版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简称全联会)理事长杨克齐强烈表达支持服贸尽早开放,他后续在公听会上明确表达,很多业者反对的理由其实就是担心有所谓统战,现在台湾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什么东西只要扯到政治都无解。”“近一年,几位曾经站台反对的出版业公协会理事长也陆续表示,当时不了解服贸协议内容,事后认真研究后,才发现服贸协议不包括出版业;这些理事长与一些台湾资深出版人开始表达各自观点,表达支持服贸的意见。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本源投书表达服贸协议他原来没有研究,因出版界反应较强烈,在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与其他几个业内人士发表了一些意见,以至于出版业成为反服贸的起火点,为此感到不安。出于责任感反复阅读了协议内容,他的确感到出版界不应成为服贸协议的阻碍,反服贸反而影响了台湾作者与出版原创作品在大陆图书市场的授权与推广,也延迟了大陆对台湾图书进口绿色信道的运作,影响台湾图书在大陆销售的快速增长空间。投书呼吁出版业者全力支持服贸,让两岸的出版合作顺利发展。”
随着两岸和平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大陆对台湾会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相信过不了多久,两岸出版合作的深化,会进入互利双赢的新阶段。
链 接:
台湾出版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简介:
出版产业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其担负文化传承与知识传递的重任。近年来,面临数字汇流时代的来临,为提升出版产业整体战力,协同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由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台中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台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高雄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以下称五都公会)经过两年的筹备规划,终于在 2013 年 11 月 21 日召开台湾出版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以下称本联合会)成立大会,从此迈向出版业界大团结的新里程碑。
本联合会不同于一般公益团体、学(协)会或其他民间同好组织,系依台湾地区商业团体法的规定阐明本联合会系唯一全台湾的出版商业团体,并依同法第十二条规定释明于台湾地区合法登记或取得营业执照之公营或民营出版商业之公司、行号,均应于开业后一个月内,加入商业同业公会为会员。即表示本联合会及所辖五都公会即代表台湾地区出版产业全体业界的声音,本联合会将藉由全体会员暨其辖下会员之力量,对内凝聚共识,对外开拓市场、创造经济规模,最终巩固出版产业发展根基,进一步凝聚文创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