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4-11-05王铁勋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储备课外阅读作文

王铁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提起作文都是心有余悸,不知所措。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大难题。对此,笔者有如下体会与探索。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考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看其作文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作文学习上多下工夫,才能尽快提高其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我教过的学生,大多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开始,有些学生不太适应,说毕业班学习压力大、作业太多,没时间。我却一直坚持要求不能间断,因为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如果说忙,我们班有谁比鲁迅先生忙?鲁迅先生都能坚持写日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如果哪天确实没有时间,就是写一句话也要写。坚持一年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二、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写作知识贫乏,表达能力低下。他们普遍认为,每天的生活就是从家到学校,从寝室到教室。生活单调,视野狭窄,既缺乏动人的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和大人物,写作时总是感觉材料匮乏,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人可写。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感悟,定会发现很多好的写作素材。

每年的元旦节,我们学校都要举行拔河比赛,班级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正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好机会。比赛前我就告知学生,本次作文要以这次活动为素材,请同学们做好观察:观察比赛双方的队形,啦啦队的口号,裁判员的动作、表情,赛场涌现的感人事迹等。这次作文学生不仅完成得及时,而且内容非常充实、生动。

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我们可以去田间野外寻找,用讲故事法去激发,分享班内的优秀作文,利用多媒体去欣赏,引导孩子参加集体劳动去体验等。

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当然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血肉丰满的作文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见多识广,善于感悟生活,又善于摄取、储备,写作才能得心应手。当今我们处在各种知识立体交叉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勤于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提高作文水平,课外阅读很重要。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技巧自然就掌握了,写作水平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难达标,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并且组建一个小图书室,大家把自己收集的课外读物存放到班内图书室,选出管理员,供大家自由借阅。我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知识储备,作文水平日渐提高。

四、教师要做好写作指导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以正确引导。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社会,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切忌单一,要让学生有选择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要认真审题,无论哪种类型的作文,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准题眼,确定写作内容。二要立意明确、正确。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要反映什么问题,拥护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做到旗帜鲜明。作文立意要符合题意,不能跑题,更不能出现明显错误的言论和观点。三是选材要真实客观。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而作文材料的真实不是原材料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集中。所选材料要有时代精神,能给人以新鲜感,引起人们的兴趣,令人耳目一新,从而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选的材料还必须积极、健康,要符合学生的身份。

五、引导学生做好作文批改和讲评

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作文课堂还给学生。作文的“改、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互改互评,启发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使之产生一种学习内驱力。可采用对改、小组互改等多种形式。教师要做好批改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互批互改时遵循严格、准确的原则,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合乎规范。尽量选取勉励性较强的评价标准,可分为ABCD四个档次,争取人人达标。作文批语,首先要求肯定优点,哪怕是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词语。要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发挥其潜能。

作文修改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讲。可利用作文课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把评出的优秀作文向大家展示,并做出点评。互改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做出点评,但要以鼓励为主。各小组点评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出总结,既要表扬“千里马”,也要表扬“伯乐”。

(责 编 木 子)

猜你喜欢

储备课外阅读作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