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往往败给故事
2014-11-04罗振宇
罗振宇
我这么多年对舆论的观察有一个心得,同一个事实可以讲出无穷多版本的故事。比方说,有一个女性打破各种封建伦理的枷锁,追求自己的爱情,最后被封建礼教残酷地杀害。这是一个正面的故事吧?另外一个故事是,有一个淫妇勾结奸夫,残害自己的亲夫,最后被小叔子给弄死。这是一个负面的故事吧?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潘金莲这么一个事,但却是两套表述系统。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是有一次在餐馆吃饭,我只点了两个菜,结果服务员“噌噌噌”给我上了三个菜。我说:“这个菜我没点啊。”服务员一看单子说:“你是没点。”小姑娘接着说,“这菜挺好的,是我们店当家的拿手菜,你就吃了吧。”我说:“凭什么啊?你别看我胖,我是实心胖子,里面空间不大的,你退了吧。”
我刚开始还好好说,但怎么说人家都不退,非得逼我把这菜给吃了。最后我实在烦了,一拍桌子,说:“你把你们经理叫来!”话音刚落,人家姑娘“哇”地就哭了,说:“如果你不要这菜,我就得赔,我这个月都赔了四个菜了,你说你们吃这菜,一个都二十多块钱,我哪儿赔得起啊!”你说我怎么办啊?赶紧给人家递餐巾纸说:“算我嘴欠,我什么都没说,你赶紧走,别哭了,我吃。”
这是同一个事实。我点了两个菜,她给我上三个,然后逼我吃。但是在一个故事里,它变成一个强势的商家不讲理,欺负弱势的消费者,逼我吃我没点的菜。可是,小姑娘一哭之后,这个故事就变了,变成一个上得起馆子的城里老爷们儿,欺负刚到城里来打工的一个农村姑娘。所以,我不能理直气壮,只有忍气吞声。
很多社会事件都是这样,基于同一个事实,可以讲出很多个版本的故事。中国人经常说真理越辩越明。对,短时间内我觉得这个效应是有。但是,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舆论战,大家不是越辩越明,而是各自讲各自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有吸引力、传播力、感召力,最后是故事战。
(摘自《罗辑思维II》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祝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