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学习

2014-11-04陈佳琼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活动

摘 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此可见,“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基本特性。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潜能和个性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活动。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的三大特征之一,活动是品德与生活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向我们指出,要让学生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良好的道德意识观念,陶冶道德情操,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课程性质,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贯彻活动性这一特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结合本人的实践探索,粗浅地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开展亲历生活活动,让学生会自主

“理想的教学应打破时空的界限,使课内自主学习与课外自主实践得以沟通,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这种大教学观启示我们:教学要拓宽时空,深入生活实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方能显示勃勃生机。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真方便》一课时,我让学生深入生活,自由组合,分组调查,探究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方便之处,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符合本学科“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的特点,也体现了“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家长资源”这一课程要求,学生兴趣盎然,受益匪浅。又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时,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环境——家乡作为切入点,倡导学生在学校、社区、老师和家乡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实地考察、访问、调查等多种途径去查阅有关家乡的各方面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关于家乡的景点、歌谣、童谣、家乡小吃、特产……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加对家乡的了解,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不仅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体验,而且还有利于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一来,课堂上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明理说教,多了同学兴奋不已的交流汇报,合作探究,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二、组织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会合作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交流分享是儿童学习常用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记得,我在教学《亲亲大自然》一课时,在学生看完《美丽的大自然》录像后,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爱,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美丽和同学交流分享,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个个都很有表现欲望,都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和别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又如,在教学《节约水电》一课时,我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再集体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能畅所欲言,把他们平时观察到的以及自己做到的和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建立节水的意识,并付诸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人人都来节约水电的良好风气。

三、创设游戏情境活动,让学生会体验

游戏是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的活动形式。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是儿童所喜爱的活动,能够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科学知识等都是很有价值的。例如,在教学《动物尾巴的秘密》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在交流完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找尾巴游戏,进一步实践体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活动课程要使学习内容建立在学生能够确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而不是空泛的,脱离他们认识水平的理论基础上。这个游戏的开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想帮动物找尾巴,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全方位、多感官地参与活动,感受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快乐。又如,在刚教完的《认识好朋友》一课,活动中我设计“找朋友”游戏,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交朋友的过程,通过与听课老师交朋友,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中的教学资源,把交友对象引到听课教师,而且拓展了学生交友的空间,也丰富了学生交友体验的内涵,通过让学生把新交的老师朋友请上场,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到交朋友的乐趣,成功地把活动推向高潮。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兴奋地呼喊着自己交到的几个新朋友,甚至在比赛谁交的朋友多时,这节课的活动目的也就在学生的欢乐中很自然地实现了。

四、注重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会行动

教学既要还原生活,又要提炼生活,触动情感,影响态度,提升价值观。学生在课中动情,情感的浪花在心头涌动,到了课末,教师应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情感通过外显,再次获得深化体验,我们常说,品德与生活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得注重课外的延伸,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能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在教学《我的家》一课时,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送小礼物”的活动: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长辈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现在我们是光荣的一年级小学生了,你们愿不愿意自己亲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他们并说上一句心里话呢?你们可以画画、做贺卡、折纸、捏泥人、剪花等等,然后将这份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学会了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爸妈的爱。又如,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后,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意味着活动就此结束,其产生的影响应是主动的、深远的,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因此用高歌一曲祝福家乡,提升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发现我们的学生都很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一到课上就能听到他们的欢呼声,这样的课程难道不是一种成功的最佳体现吗?我们知道活动化教学的研究领域很广,也许我们还存在着不少的遗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以活动为纽带,做好品德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条越走越宽阔的大道。

参考文献:

刘振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J].小学科学,2013(05).

作者简介:陈佳琼,女,1981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新课标下品德与生活的有效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活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