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2014-11-03王成莲
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各种问题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学生
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各种问题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如果能从学生最熟知的知识或幽默的故事情节以及生活实际中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立体几何的引言课,设计这样的两个问题:
(1)让学生先画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2)再让学生想想空间坐标系有几个坐标轴?里面有几个直角?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墙角,并想想教室墙角的三条线是不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过度到空间。
这种引起悬念的方法,能较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用立足于课本,把陈述性的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把知识尽量问题化,层层深入,同时要重视创新素质的培养。
例如:椭圆的概念中设计问题:
(1)让学生思考为什么2a>2c?
(2)如果2a=2c和2a<2c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些设疑问题启发学生探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也在逐步推进,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探究中得到了真理,看到了错误,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
三、重视互动合作学习,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创新,而是整个团队的合作创新,因而团队创新的过程就是要把每个人的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共同讨论而得来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创新思维来带动孩子们的创新合作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数列求和”的问题中:
(1)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数列在求和时用错位相减法或裂项消项法?
(2)具体求法是什么。
在讨论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嘴、动手中,找出一般规律,可以使学生解决同类型的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和拓宽创新思维。
四、充分利用作业练习,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具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问题化,使设计的问题能联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懂得学而用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有效,也是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堂上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者简介:王成莲,女,1980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中学,研究方向: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