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2014-11-02贾虹孙若颖
贾虹 孙若颖
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学者对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史。关于职业价值观的概念,于海波、张大均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较全面和操作性强的职业价值观定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变化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自身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对他们今后选择何种职业生活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不仅决定了他们的择业行为,而且对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乃至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依据职业价值观问卷,选取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价值观进行测量,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以期能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做出良好的职业决策,提高学生职业行为的有效性。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取样,从江苏地区相关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抽取一部分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实际回收428份,回收率为95.1%,筛除无效被试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生346人,女生72人;独生子女222人,非独生子女196人;文科184人,理科234人。
2.研究工具。职业价值观量表采用吴铁雄等1994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全量表共有49个题目,7个分量表各有7个题目,采用六点计分,请受试者依据自己对各题的主观感受分别就“非常重要”“相当重要”“一般重要”“有些重要”“稍微重要”“不重要”等6个选项中,择其一作为答案。量表旨在协助受试者了解自己在“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两个领域,以及在“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尊严取向”“社会互动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与经济取向”“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及“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等7个工作价值观。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分半信度为0.92,表明数据稳定可信。
3.研究程序。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主试是接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教师,试卷统一发放,在有效时间内做答,当场回收。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完成数据录入和相应的数据分析工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各分量表及总分上均处在较高的水平,对7个职业价值观的分量表得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社会互动、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自我成长、尊严取向、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自我实现、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情况
由表1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更加重视人际关系、福利待遇及个人能力成长。在构成职业价值观的7个维度及总分上,该校学生的得分均较高,这表明该校的职业指导、职业素质教育措施较为得当和有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整体健康向上。学生最看重的是同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工作单位的福利和收入保障,再次是在工作中能够学到知识、个人能力得到提高、个人能得到上司及同事的肯定、单位环境宽松、交通便利,最后是能够发挥自身特长、实现个人抱负、工作稳定舒适。
这说明,暂无工作经验的高职院校学生更多地关注个人人际能力、收入待遇、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可以克服初入职场时一线工作的艰苦环境、工作的专业对口度等方面的影响。这与姚显志等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结果相符: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趋向多元化,职业理想趋于实际。主要表现为,在职业评价时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经济实惠因素,又要考虑自我发展因素,还要考虑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的稳定性、职业性质、福利待遇和地位声望等因素。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学科、独生子女差异。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学科差异、是否独生子女进行t检验发现,在职业价值观各分量表及总分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得分,非独生子女得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见表2)。
表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专业、独生子女差异检验
女高职生比男高职生更重视工作软硬环境。本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女学生在尊严取向价值观、社会互动价值观、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价值观、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价值观、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价值观及职业价值观总分上均高于男生。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女生在求职时更加趋于保守,更多关注是否能够得到尊重、人际交往、福利待遇、稳定安逸等条件。而目前部分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关系,在招聘中表现出一些重男轻女的行为,对女生的择业心理、职业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一方面要教育女生正确了解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要教育她们摆正位置,发挥自身优势,敢于竞争,形成积极进取的择业意识,把求职过程看成是一个进取、开拓的过程。当然,还要依靠政府健全有关政策制度,对用人单位的消极行为进行制约。
文科高职生职业价值观高于理科生。本研究发现文科生在自我成长价值观、自我实现价值观、尊严取向价值观、社会互动价值观、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价值观、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价值观及职业价值观总分上显著高于理科生得分。这与阴国恩等对于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他们发现文、理科两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中的该项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的理科学生其工作岗位通常需要在一线操作,而文科学生的工作环境相对舒适,从而造成文科学生对自我的职业认同感较高,职业自我效能感比理科生更强。
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高于独生子女。与以往研究得出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大部分内容趋于一致的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非独生子女得分在职业价值观的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尽管我国从1979年即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非独生子女在高职类院校的比例仍然较大。由于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通常非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成熟较早,更加追求上进和获得社会认同,因此,非独生子女在职业价值观的各方面均比独生子女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在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要加强对独生子女学生工作责任意识的教育,使之正确对待工作,提高其对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其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结论与策略
1.结论。(1)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均处在较高的水平,职业价值观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社会互动、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自我成长、尊严取向、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自我实现、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2)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学科、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2.策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者要充分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多元的职业价值观特点及不同亚群体职业价值观取向的差异,以在教育中真正体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教育宗旨。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1)实施全程式的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是一项全程化的系统工程,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刻抓起,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辅以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讲解工作,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做好毕业生推介工作,开展岗前职业培训等。针对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展开有计划、分层次、有侧重的就业培训,如女高职生对于自身性别在求职过程中的担忧,学校要重点关注,引导其正视自身优缺点,扬长避短,增强竞争力。(2)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室,面向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重点做好了解学生就业意愿、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解决具体困难、推荐就业单位和岗位、主动跟踪回访等工作。另外,利用就业微博、就业QQ等现代网络交流平台即时向就业困难、家庭贫困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就业信息咨询,提高学生就业决策能力。(3)重视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优势,把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利用党团组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如青年志愿者行动、爱心回报社会行动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高级情感,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自觉抵御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正确就业价值观的形成。(4)发挥网络资源的积极作用。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发挥网络资源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网络高效快捷的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布相关的就业政策。同时,要利用网络职业测评、网络职前学堂、就业指导专刊、网上互动平台等教育资源,建立全面的网络职业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了解职业,顺利进行职业决策、求职活动,以达到“知识育人”和“文化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