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概念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2014-10-31杨辰董哲
杨辰++++董哲
摘 要: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其既要重视语言的流利性,又要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在“意义为先”等任务型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很多外语学习者忽视了对语法知识的学习。科学概念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这一概念对于外语学习有着重要启示。本文梳理了科学概念的定义,并基于此,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相关的学习建议。
关键词: 科学概念 外语学习 启示
一、引言
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已毋庸置疑。在外语学习中,准确性与流利性一直是一对矛盾体。当前,许多教学方法更倾向于对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学习者自身对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语法知识的准确性,重视不足。本文将从科学概念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启示。
二、科学概念的定义
科学概念(Scientific concepts),也可称为理论概念(theoretical concepts),是与社会文化理论密切相关的一个心理学概念。这一概念由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后被应用借鉴到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等领域。
维果茨基在研究逻辑概念时,提出了两个重要定义:一个是自发概念,一个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形式严格固定的概念”。自发概念的发展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而科学概念的学习则开始于对具体的概念进行抽象化的定义。因此,学校教育是科学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
三、科学概念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所学习的外语在以下许多方面和我们的第一语言(也称母语)不同。首先,在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中,儿童并不是有意识地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事实上儿童是在生活的各种交际活动过程中自然地习得了母语。然而,外语学习却与此恰恰相反。外语学习经常是在教室中进行的正规的以学习外语为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其次,即便是在正式课堂中的母语学习课上,教学的目的也是帮助学习者把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语言规则显性化。换句话说,学习者先掌握如何使用母语,之后逐渐学习其背后的语法知识,他们并不是为了学语言本身而学习语法。与此相反的是,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习者没有掌握外语之前,将语言规则清晰地展现给学习者,以便其能够利用规则产出新的句子。不掌握外语的语言规则,学习者就几乎不能掌握这门语言,因为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地道的外语。同时,即便是在一些诸如“浸入式”教学法等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者有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他们自己的语言产出也经常会出现语言形式不正确的现象,或者他们可能会有意识地回避使用自己不确定的语言形式。这正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应该在外语学习中重视科学知识,即语法规则,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显化的学习,以便明确这些规则,为我们的语言输出提供指导。笔者对所教的班级学生的考试作文进行了观察,并与其他同事进行过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学生在语法知识上还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许多语法规则的了解,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相信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科学知识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科学概念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科学概念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外语学习也很有启示作用。
首先,外语学习者要重视科学概念的学习。学习者其从思想态度上,要对语法规则这一外语学习中的科学知识有足够的重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学习外语语法工具书,对各语法项目形成知识网络。对于具体的语法知识,要边学习语法规则,边自己动手利用造句、写作文等形式进行应用,不能浅尝辄止、自欺欺人。
其次,外语学习者要重视科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在语法知识这一科学概念的学习上,长期以来,语法教学居于统治地位。诚然,这是由教学语法自身独特的优势所决定的。教学语法能够清晰地呈现语法规则,有助于学习者迅速树立科学概念。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教学语法的不足之处:只讲规则,不讲道理。对此,我们应该注重应用认知语法的成功,充分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传统语法现象的理据性进行解读。这种方法可以使外语学习者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概念。
最后,外语学习者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检验自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每个学习者的语言产出都是中介语,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总会有差距。当然,这种差距有时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很多情况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对科学概念掌握的不到位、不完整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写作、口语交际等语言输出中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同时,在听力、阅读等语言输入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些地道的表达中体现出来的对语法规则的娴熟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地构建科学概念体系。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去向[J].外国教育资料,1999(3):45-47.
[3]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Lantolf,J.&Thorne.S.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