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专业“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10-31任旭东任乃飞周建忠黄舒
任旭东 任乃飞 周建忠 黄舒
摘 要: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文章介绍了卓越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探讨了在“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环节相辅相成的措施实施人才培养。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机械制造自动化 培养模式
创新是人类伟大的实践活动,也是推动社会和科技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为创新,人类发明了语言和劳动工具,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因为创新,人类有条件探索自然、探索宇宙。因为创新,人类更好地创造美好未来。“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是工科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培养通用人才奠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而设立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面向研究设计院所、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中各主要单元、系统的自动化方法、各种自动化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特点。长期以来,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生的学习过于理论化,因而缺乏兴趣,仅仅是被动学习。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2010年以来,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所以对于卓越专业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创造力方面发展,培养出既具理论又能实践与创新的复合卓越型人才。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因此,卓越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并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
1.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课程专业老师在给卓越班级传授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功能强化互动教学效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江苏大学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工业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大授课内容的信息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课程授课小组大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或动画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准备的视频或动画演示,结合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机械制造自动化实例,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一些有见地的见解。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加工中心以后,结合课堂上讲解的自动化设备改造方法,提出在普通机床中,是否能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引入可编程序控制器中,使其实现了功能飞跃。这是一种具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小的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能力、更复杂的运算和控制功能进行改造实现机床自动化控制的创新思路。
2.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新机制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只重视“术业有专攻”,学生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和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一些新课程、新技术、专业知识中的新理论学生也很难学到。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理念应是以“实践与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宗旨。江苏大学基于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一直致力于培养产品开发型和专业服务型这两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经过多年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创立了全国首家创新创业学校,率先开设了创造学课程,创办了创新教学试验区,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工业中心建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且与市政府共建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和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习基地。
“机械制造自动化”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工程实践性。在课堂传授的同时,我们也注重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产实习不仅是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而且是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和巩固已学知识而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这样在传授相关专业课程的同时,就可以与生产实习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及启发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将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生产实习中接触到的及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融合,从而产生创造灵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程授课小组在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以两大工程教育体系——《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教育必须回归工程实践为原则,采取校企结合形式,切实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授课小组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选题时,一方面选题内容与现有科研项目相结合,另一方面选题内容与“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等方面的内容紧密结合,选取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完成,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挫伤积极性,又不会太简单使学生得不到应有锻炼。比如为了配合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我们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如堆垛起重机、取料货叉、自动上料装置等让学生完成,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在给下届学生讲解这门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以前学生完成的该门课程相关内容的毕业设计的仿真实例进行。
在注重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卓越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加强生产实践环节的培养。对于卓越班三年级学生,授课小组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进车间动手实践一年,我们与江苏大学机电总厂、昆山佰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培养卓越专业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创新型人才,针对企业实践现场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实践内容,使学生巩固、证实、加深和延伸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并且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生产实践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积极引导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江苏大学全力打造的“创新强基工程、创新导航工程、创新引领工程”三大工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江苏大学创新创业学校、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江苏大学“星光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在充满竞争与激情的赛事中锻炼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治华,李志农,刘本学.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治华,王春丽,李延民.“机械制造自动化”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VOL05(06).
[3]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3(04).
[4]汪胜.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5]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家高教研究,2011(4).
[6]裴峻峰,葛乐通,胡爱萍,柳铭,陆先亮.普通高校机械能源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VOL12(2).
[7]吴泽龙,袁兆辉.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9,VOL4(3).
[8]屈文涛,徐剑波,岳治.机械类工业设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
[9]屈文涛.产品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10]柳文清.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5).
基金资助: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ZD2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