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桑《胎记》中辩证的科学观

2014-10-31石燕萍

考试周刊 2014年74期
关键词:霍桑胎记

石燕萍

摘 要: 霍桑在小说《胎记》中生动地塑造了艾尔默和乔治亚娜这样个性鲜明的主要人物形象,使得世人警醒、深思,正确对待这种盲目追求完美,盲目相信科学知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危险倾向,充分体现了辩证的科学观。

关键词: 霍桑 《胎记》 科学观

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美国人发明了轧花机、缝纫机等组装批量生产的生产方式,美国的科技时代如期而至。随着美国人平均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阅读。大批职业作家应运而生,开始用自己的笔创作谋生,美国本土文学得以蓬勃发展。

由于新大陆本身所处环境及欧洲早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这段时间内美国大部分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作家注重人物情感的自由表达及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霍桑、爱默生和梭罗等人发起的中世纪美国文学运动推动美国进入一个“新英格兰百花争艳”的新文学时期。

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以《红字》一书而闻名于世界,最初是以其短篇小说涉足文坛的。霍桑的短篇小说题材涉猎颇广,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及人与自然等问题,他擅长揭露人性之“恶”。

在霍桑的短篇小说里,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探讨生活的意义。在这篇名为“Birthmark”(《胎记》)的故事里,描述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因无法容忍妻子脸上的一块胎记带来的不完美,试图用实验消除胎记却最终断送了妻子性命的故事。小说有两名主人公:丈夫艾尔默和妻子乔治亚娜。科学家艾尔默献身科学,追求完美,对新婚妻子乔治亚娜脸上的胎记心生不满之后,通过各种手段在妻子身上做科学实验,旨在彻底清除她脸上的手状的胎记——大自然的象征。乔治亚娜深爱艾尔默,心甘情愿地让丈夫进行科学实验,她没有担心是否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想着可怜的艾尔默。

据说名篇《胎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博览群书的霍桑在一部生理书中,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忙碌,终于发明了一种化学激素,人一旦服用,就可以使大脑活动达到最高境界。最后,实验成功完成,但是也毁了这位年青的科学家,他精神失常了。这个故事激发了霍桑的想象力,结合他由来已久的想法完成了《胎记》的创作,表达了人类很难做到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欲望无止境。

看似简单的情节围绕胎记层层深入。“人们热爱科学,那份深情与专注甚至胜过对女人的爱”。从开篇的这两句话中,可读到隐含的悲剧。丈夫艾尔默作为“在各门自然科学中都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坚信科学的力量会改变自然规律,并努力按人类的意志塑造世界,从而满足人类的一切主观愿望。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艾尔默凭借现代文明的手段一味追求“完美”,满足虚荣心:“可是,既然她其他方面如此完美无憾,艾尔默便觉得在他们的共同生活当中,这个缺点变得愈来愈难以容忍。”最终“艾尔默就以这种方式认定,这胎记便是妻子难逃罪孽、悲伤、腐朽与死亡的象征。他阴暗的想象力不久就将这块胎记视为不祥之物”。他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妻子脸上的胎记。

妻子乔治亚娜则象征着大自然,娇美真实顺从,丝毫不反抗。在其他人眼里的完美人物,她的胎记丝毫不影响她的美丽,反而为她增色。妻子对丈夫顺从是因为爱,对于此,她表达得清楚明白。她曾说:“也就是为了你,亲爱的艾尔默,否则我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意去掉这块胎记。”为了爱,为了丈夫,尽管心怀恐惧,她还是献身科学实验。因为乔治亚娜明白“阿尔默的精神永不满足,永在高攀,每时每刻都向往着超越眼前的一瞬”。

艾尔默把乔治亚娜带到实验室,从光学现象,魔花,金属板上的肖像画,万能溶剂到最后喝下的药水,乔治亚娜虽然烦恼,恐惧,但都一一接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反而为艾尔默感到难过,她说:“你目标崇高,行为高尚,不要因为拥有这么高尚纯洁的感情,而拒绝了尘世能给你的最好东西感到懊悔。艾尔默,最亲爱的艾尔默,我就要死了!”霍桑通过《胎记》使得世人警醒、深思,正确对待这种盲目追求完美,盲目相信科学知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危险倾向。

通过《胎记》,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反对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满足个人的没有止境的贪念,他对于科技进步和现代文明持辩证的态度。他想要表达的观点在于现代人类应该控制对物质追求的各种欲望,合情合理地适当运用科学技术,最终能造福人类,而不是带来人为的灾难。霍桑认为只有真善美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一切通过其他手段争取来的满足不过是弄巧成拙而已。违反自然规律的科学实验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好处,而是人类的自我毁灭。科学家消除胎记的实验传达了霍桑超越时代的、发人深省的科学观。如果听任人类的这种欲望发展下去,则必将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http://www.kekenet.com/broadcast/200909/85288_2.shtml.

[2]刘文洋.解读霍桑《胎记》中的宗教观与科学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3]蒋甜,黄婷婷.生命之花的凋谢——解读《胎记》中霍桑的宗教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霍桑胎记
脸上的胎记,让我很自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宝宝胎记,不可忽视
生态女性主义在霍桑《红字》中的研究
宝宝胎记,不可忽视
霍桑与权力技术的现代转型:红A字和催眠术的启示
宝宝长胎记,家长莫大意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