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合格的琴童家长
2014-10-31皮佳龙刘琦
皮佳龙 刘琦
在琴童学琴的过程中,琴童的家长至关重要,作为琴童的监管者,不光要做到每节课认真陪课,和孩子一起学习,成为一名称职的家庭助教,更应该有一颗强大而坚定的内心。我时常听家长无奈地跟我说:“孩子弹什么我也听不懂,我们都是‘门外汉。”说实话,琴童的家长懂不懂音乐无所谓,重在坚持。我们要持之以恒地认真对待好每次授课机会。在老师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家长要做好辅助工作,将老师讲的要点、重点、难点一一罗列清晰,记好笔记,以便在家辅导孩子时有所参考。对于广大琴童家长来说,万万不可以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国内的家长普遍看重孩子们的等级考试,常常要求老师拔高程度,提高级别,这样会导致孩子对于学琴失去原有的乐趣和信心,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我建议平时多给孩子听一些乐曲,欣赏一些儿童经典歌舞剧,以便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我推荐几部比较优秀的作品以供家长选择: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所写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普罗特涅夫改编自普罗科菲耶夫的双钢琴作品《灰姑娘》、拉威尔的《鹅妈妈》、韦伯音乐剧《猫》、迪斯尼动画片《梦幻曲2000》(该片涵盖了舒曼的《梦幻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等等)、电影《梦幻飞琴》(郎朗为该电影配乐,以肖邦练习曲贯穿全剧)、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等等。
练习有时确是一件枯躁的事情,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对于家长与小琴童的配合上来说,我想在音乐上给予一些忠告:一、俗话说“最黑暗的时刻总是出现在黎明之前”,在练习乐曲中不要轻言放弃。或许在乐曲的某一段练习中弹得心烦意乱,这时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经过短暂休息后,回到最初的练习步骤上征服它。二、不要过分呆板地演奏作品。每首作品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件艺术品都有它独特的雕刻技法,呆板地触键使音乐失去了原有的绚丽色彩。弹奏乐器时,过分晃动身躯无必要,我们应该明确,自然、不压抑的身躯里释放出来的音乐才是健康优美的,而放松自由的弹奏技巧永远值得我们尝试。三、慢速练习永远是真理。不要以为曲子弹得快就是好,以爬行的速度练习,会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放松打磨乐曲中每一个音符及休止符。打磨音符其实就是在增强手指力度,使这些手指在紧张下不至于瘫痪,还能发出美丽的声音。四、无声练习可以增加手指控制能力,回应内心要求。无声练习有时能帮忙解决许多弹奏的问题,这种练习可以调整我们内在的耳朵,使之更仔细地聆听,借以引导手指更好弹奏,在之后的实际练习中,耳朵会越来越灵敏。五、录音机用途大。聆听自己的录音,可以对自己做出客观的批评。我们把练习时弹奏的乐曲录下来,然后对照着乐谱,仔细倾听所弹奏出来的声音,做出客观的自我批评,借助录音改正自己的弱点。录音机还可以用来辅助背谱帮助我们练习协奏曲,将没有错误的乐曲录下来,然后在练琴以外小声播放,甚至在睡觉时都可以边听边睡,直到这首乐曲所有音符都在脑海里生根为止。
小演奏家经过家长的呵护、自身的努力、老师的指引,终将会使手下的乐器发出最优美的音乐,使乐器成为他们的好友知己,成为他们表达内心话语的最好媒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