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演奏家刘刚:用“心”演奏,用“情”教学

2014-10-31越声一楠

小演奏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刘刚民乐琵琶

越声 一楠

2013年10月,“八音组合”民乐小组在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脱颖而出,在决赛中获得铜奖的好成绩。组员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都表示这应该归功于他们的刘老师。

刘老师就是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刘刚,“八音组合”民乐小组正是他亲自操作的组合。刘刚同时还是北方民族乐团(原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团长和艺术总监,该乐团曾以第一个专业音乐院校民乐团的身份,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演出并获得高度赞扬,被誉为目前东三省规模最大、建制最全、最有影响力的一支民族乐团。“八音组合”和“桐韵弹拨乐团”都是这支乐团下设的室内乐团。

学琵琶,小小年纪技艺高

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刘刚,少年时代羞涩腼腆,却对民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刘刚小学时便开始学习二胡,闲暇时还喜欢抱着姐姐的琵琶模仿着弹奏,竟也弹得有模有样,甚至超过了姐姐。姐姐的琵琶老师发现这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修长的手指十分灵活,就像是专为弹奏琵琶而生的,而且他听觉敏锐、反应敏捷,于是欣然收下了这个小学生。

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小刘刚练习起来一点儿也不马虎。为了练习琵琶演奏的基本指法,他用一根小树枝绑上细绳,天天用它来练习弹挑和五指轮,甚至在上课时也把小树枝放在课桌下偷偷练习,有一次因为过于专注被老师发现,还挨了批评。

在全国争演样板戏的那个年代,丹东市样板戏学习班急需乐器演奏人才。十三岁的刘刚一手拎着二胡一手抱着琵琶前去考试,并以娴熟的技艺顺利通

过,成为学习班里最小的学员。后来学习班的学员被分别分配到丹东市京剧团和丹东市歌舞团,刘刚成为歌舞团里最年轻也是唯一的琵琶演奏员。

高考恢复那年,刘刚报考了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在四个赛区一千多名琵琶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

大学期间,刘刚师从马文铎、侯桂芝、张世澄等教授学习琵琶,技艺不断精进。从前那个羞涩腼腆的大男孩在一次次鲜花和掌声面前不断获得自信和勇气,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他还热衷于集体活动,担任了系学生会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在学校各类活动中不断展现出自己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1980年,在校就读的刘刚代表学院参加了由文化部、上海市文化局、上海音乐家协会举办的“上海之春”全国琵琶比赛。这是刘刚第一次去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参加全国性大型比赛,经过一周四轮的紧张角逐,刘刚最终以三等奖的好成绩为学院赢得了荣誉。继而,他又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并荣获优秀表演一等奖。

当老师,注重打好学生基础

1982年,学校决定让刘刚留校任教。多年来,他所教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民乐比赛中屡屡获奖,与此同时,他本人在教学方面获得的荣誉也不胜枚举,先后被沈阳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四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等等。

“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别人一碗水。”刘刚对于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有着自己的心得,他十分强调基础,认为学生小时候机能好、接受能力强,但对于音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较差,所以应侧重机能训练,打好坚实基础。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阶段,要帮助学生全面加强修养和文化品位,开阔视野。刘刚也赞成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对学生有感情,对教育事业有感情。”

和学生在一起,刘刚有时就像个天真的大孩子。他的学生、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青年琵琶演奏家马丽娜说:“刘老师有一颗淳朴的稚子之心,在教学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幽默感,会润物细无声地感染身边的人,因此当他正颜厉色地批评下属或学生时,学生便格外膺服。”

弹琵琶,具有魔力的实力派

除了老师的身份,刘刚的另一个身份是著名琵琶演奏家。沈阳音乐学院教学楼三楼的一间琴房经常会传出他练琴的声音,日本报界赞刘刚为“具有魔力的实力派琵琶演奏家”,他曾多次代表中国赴美国、法国、日本等国举行的国际音乐节和艺术节演出。

《十面埋伏》是刘刚最喜爱的乐曲,他演奏该曲奔放泼辣、气势磅礴,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每次演奏,刘刚都能把观众紧紧地吸引到他的音乐之中。有观众听完他的演奏,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呼吸了,刚才一直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喘呢!”

刘刚说他一直用“心”演奏,把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狂热,通过指尖自然流淌出来。在刘刚看来,想演奏好琵琶作品,需要对作品背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对历史、人文、诗词歌赋诸多涉及音乐的领域均需有所涉猎,才能在演奏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由于多次参加音乐跨文化交流,刘刚对如何融合东西方文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音乐无国界,东风西渐从十九世纪就开始了。柴可夫斯基、德彪西、普契尼等音乐巨匠都有从东方音乐中获取灵感的传世之作。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东西方已经不再遥远,时间和空间在距离上的缩短,使得原本相隔遥远的民族变成了邻居。我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解你的邻居非常重要,更何况是通过音乐这么美妙的事。当我了解之后,再回到自己的传统琵琶音乐演奏之时,我重新发现了许多新的音乐感受。我能从古曲中听到许多过去听不到的声音,体会到前所未有的音乐感召力,我有新的内容可以慢慢地消化,这让我的音乐变得更充实而有立体感。”

刘老师教你弹琵琶

问:学琵琶需要有什么样的天赋,比如手指关节是否要特别灵活,后天能否练就?

刘:弹琵琶当然有一定的生理要求,它的高音区音与音之间收得比较窄,手指不用太长,大小适中往往更加灵活,更多的还要靠后天训练。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个好老师,同时家长的意愿也很重要。现在孩子学琴多少要有点强制性,好的老师endprint

会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即便是练习曲也可以变得很有趣。我自己就编写、精选了一些练习曲,细化到专门练左手小指、无名指或右手半轮等。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建议学任何乐器的人都从钢琴开始学,它会帮助你练习左右手的分工。

问:琵琶左右手的分工各有什么讲究?

刘:琵琶学习从左手的弹挑开始首先是单弹,就是食指往外拨弦,之后加上大指往回挑,要力求让声音具有颗粒状和饱和度,减少杂音,这其中,学会什么时间、怎么用力很重要。

右手最常用的就是轮指,让声音有线条感。其中,半轮跳跃欢快,能实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阳春白雪》是比较典型的作品;长轮具有歌唱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不均匀,食指的音很响,到无名指变弱,小指就更含糊,大指又突然变得很响,五个手指中无名指独立性最差,也最难控制,于是就造成力度或点数不均匀。此外,左手也不只是按弦,要和右手一样发力,感觉呈点状均匀发展,要让十个手指都具有独立能力,这需要进行很多细分练习。

问:琵琶分文曲、武曲、文武曲,这是不是它与其他民族乐器特别不同的地方?

刘:这是琵琶特有的,但特指传统乐曲。传统乐曲中,文曲重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单音比较多,注重左手的技巧使用;武曲重于表现事件、场面,音响效果宏大,注重右手技巧的发挥,如扫、拂等。

问:您很注重民族音乐的创新与西方音乐的融合,能举例具体谈谈吗?

刘:整体来说,现在民乐创作并不太多,但也经常会有好作品。只是很多作曲家并不十分了解民乐的具体技法,所以演奏者就必须对作品二度创作,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为之添加合适的传统韵味。民乐的最大魅力就在于韵味,技术只要肯练都可以掌握,最难的还在于如何运用技术来表现音乐,打动、感染欣赏者。

问:演奏现代作品和古典名曲有什么不同,是否需要加入一些现代情怀、现代技法?

刘:民乐讲究韵,把技巧融入音乐是很难的,主要靠经验。我会经常听老唱片和一些老先生留下的音响资料,例如阿炳。虽然几十年前的民乐技术远不如今天,但他们演绎的那种味道是现代演奏者很难做到的。

传统琵琶在左手行韵中产生美感,而现在右手技巧千变万化,讲求速度利落,新技术的开放丰富可以说到了令人惊奇的地步。

问:这么多年来,有没有曾让您觉得难的作品?

刘:正如拉《流浪者》容易,拉《二泉映月》不易;肖邦、李斯特好弹,莫扎特、巴赫不复杂却很难弹一样,琵琶的现代作品往往难在一种技术,练好了就能攻克。相对而言,我觉得传统乐曲更难,例如《月儿高》《平沙落雁》,结构上有很多起承转合,气息、段落、指法的使用和速度的变化都很讲究,尤其是单音余韵,要有留白而又不能苍白,让人往往难以上手,如果是一串音反而好弹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刚民乐琵琶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我和我的琵琶
我与民乐
“琵琶”和“枇杷”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
天道为酬勤 大略驾群才
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