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营造创业氛围

2014-10-31李君

职业·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氛围创业

李君

摘 要: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交替过程中,通过政府搭建创业平台,学校、企业、家庭相互联系沟通,相互支持合作,共同营造创业氛围,能够有效地支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实现他们创业的远大理想。

关键词:工学交替 高职 创业 氛围

工学交替在培养素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人数还比较少,成功率不高,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体的创业氛围还不很浓厚。那么如何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呢?笔者认为,这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各个方面来共同努力。

一、政府勤政,搭建创业平台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尤其是在现在社会整体的创业氛围不很浓厚的情况下,政府要秉承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制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的公共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统筹协调,汇总各方面信息,构建统一的大学生创业信息体系,并通过这些信息对未来创业机会和方向进行分析预测,准确、及时、高效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和指南,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有关优惠政策;建立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各部门力量,成立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专门机构,为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劳动保障部门推动创业学生建立失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人事部门解决创业学生档案存放和职称评定问题,工商部门降低企业注册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等,金融部门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障碍;宣传上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崇尚创业、创业光荣的价值观,要宣传一批创业先进典型,鼓励大学生向他们学习,投身创业,多做贡献。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引导人们改变观念,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让创业的学生感到“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

二、高职教育,围绕创业改革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加油站”,围绕“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素质,做好做强高职教育。

围绕创业教育按需设置创业课程。创业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创业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实用性,根据企业特点和产业需求,设置相应的创业专业和课程,实现产业和专业、企业用人模式与学生培养模式的对接,又要注重理论性,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与创业紧密相关的法律、税务、市场营销等课程。实用性是授人以鱼,理论性是授人以渔,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注意到,课程教育终归是为了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的,因此,一旦学生有好的创业机会,在创业与学业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下大力气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好的师资队伍是提供创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中,有创业经历的人极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来解决。“引进来”就是请企业主动参与高职院校教学,为高职院校输送师资,比如请一些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来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创业;“走出去”就是把高职院校的教师送到企业去挂职,参与岗位实践锻炼,通过在工作中直接接触企业家、客户、创业者和生产经营活动,真正让老师亲身认识创业、理解创业,通过参与创业实践培养老师指导创业的能力,而不再是纸上谈兵。

组织开展创业实践。要在校园内营造创业实践的氛围和环境。高职院校可以举办创业大赛,鼓励和扶持优秀学生创业团队积极参赛,将自己的好点子、新思想、好想法通过比赛逐步付诸实践。在此过程中,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对其中具有较强可行性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创业补贴、技术指导等创业孵化支持,同时联系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为落地的创业项目提供办理营业执照、税费减免、人事代理等服务。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主动与企业联系,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做好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比如开展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以及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等,争取各种企业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和创业就业的机会。

三、企业运作,提供创业服务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企业要成为学生创业的“助推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还难以满足许多企业对高水平、高素质员工的要求,因此许多企业深入参与工学交替的动力不足。笔者以为,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正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与高职院校合作,为学生主动提供创业服务,对学生创业计划中发展前景好、有投资价值的项目进行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将能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得先机。

企业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创业论坛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接触,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和创业的现实情况,感受创业氛围,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以确定创业方向。学生从有创业的想法动机,到真正将创业付诸实施,其中有许多环节,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企业家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增强其创业动力,帮助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这既有利于学生创业,也为企业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提供机遇,可以说是成本低廉而回报丰厚的投资。

此外,企业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它可以帮助学生与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等加强联系,开发整合各类创业资源,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相互支持配合,良性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在学生具体开展创业实践时,企业还可以提供厂房和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提供富有创业经验的员工对其加以指导,弥补学校创业教育之不足。

四、家庭支持,增强创业推力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家庭永远都是学生创业最可依赖的大后方。创业会面临许多的困难、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学生选择创业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这时家庭的支持就显得弥足珍贵,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会不会走上创业之路,以及在这条路上能否走得好、走得远。

家庭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实质层面的支持,很多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都是来自于家庭,而无论是在创业资金筹备、创业项目选择以及创业机会把握等方面,家庭的社会关系也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如果学生的家庭成员中有人有创业经历或经商背景,则能够起到更为积极和重要的影响。但家庭支持更重要的还是在精神层面的支持。这主要是指家庭赞同并且鼓励学生的创业行为,宽容创业失败所带来的损失,减轻学生在创业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此外, 家庭成员的价值观、职业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对学生创业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考察了部分创业者的家庭背景发现,他们中多数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既不太好,也不太差,但相对环境都比较宽松自由,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

总之,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既需要创业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家庭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只有大家共同配合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才能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构成有效支撑,实现创业理想。

参考文献:

[1]江三良.论创业氛围的形成与传导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2]白永红.高等职业教育工学交替模式思考[J].巴音职教,2006(4).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氛围创业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