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网捕鱼”游戏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改编与拓展

2014-10-31包德明

体育教学 2014年7期

包德明

摘 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经典游戏的改编和拓展,则更能显示出一线体育教师的智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对经典游戏“结网捕鱼”进行了改编和拓展,把“鱼儿”这个载体进行了巧妙的替换,游戏的技能教学价值得到了放大。

关键词:结网捕鱼;体育技能教学;改编与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66-02

游戏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或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规定目标的一种练习方法。游戏法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而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选择进行了某一种游戏教学后,很少去深入思考该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使得该游戏的技能教学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以经典游戏“结网捕鱼”为例,此游戏能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素质和协调配合及躲闪能力,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此游戏能否进行恰当的改编与拓展,挖掘出它的内涵,进一步放大游戏的技能教学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拓展,把“鱼儿”这个载体进行了巧妙的替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球类项目教学中改编与拓展“结网捕鱼”

1.结网捕“有球者”

此类游戏的改编适用于篮球运球、足球控球等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以篮球为例。

游戏名称:结网捕“运球者”。

场地与器材:篮球场地内。

游戏方法:把(男生或女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在规定的篮球场内,“鱼儿”每人手中一个篮球,只能在规定的场地内做各种运球移动,以躲避渔民追捕。渔民必须3人或3人以上结网,“鱼筐”设在场内一角,渔民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碰到运球者,“鱼儿”即为被捕到,捕到的鱼在“鱼筐”内不能移动。

游戏规则:

(1)“运球者”移动到场地外算被渔民捕到,由渔民捉到鱼筐内。

(2)单个或两个渔民抓鱼时,鱼可以拒捕,告诉裁判不计数。

(3)比赛采取3局2胜制。

(4)在规定时间内失败队为获胜队唱一首对方点的校园歌曲。

游戏建议:扩大场地和未捕到的“运球者”可以救被捉到的鱼(双方拍一下手即可)来增加运动量。

游戏改编后技能教学的价值:在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中,初学者往往会出现运球时低头看球的错误动作,教师采用让学生看教师手势以达到运球看防守者的目的,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把“结网捕鱼”游戏改编成结网捕“运球者”,可以让学生在移动运球中眼睛始终看着“渔民”以避免被捉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变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移动运球时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运球时低头看球的毛病得到了纠正,增加了技能教学的竞争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2.结网捕“移动人”

此类游戏的改编适用于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步法移动的教学,以排球滑步移动训练为例。

游戏名称:结网捕“移动人”

在排球场(馆)内,游戏方法和规则同上。游戏改编后技能教学的价值:在排球运动中滑步技术的教学是较为枯燥的,训练中可以把“鱼儿”替换为“滑步者”,进行“结网捕‘滑步者”游戏,使枯燥的滑步技术练习在快乐的游戏中得以强化和巩固,提高了排球比赛中滑步移动对准来球做出正确垫球动作的反应速度。

二、在跳跃类项目教学中改编与拓展“结网捕鱼”

此类游戏的改编适用于单脚跳或双脚跳等发展下肢力量的教学,以三级跳远中单足跳训练为例。

游戏名称:结网捕“单跳者”或“蛙跳人”。

在一块空场地内,游戏方法和规则同上。游戏改编后技能教学的价值:为了提高三级跳远(跳远)或立定跳远专项身体素质,在进行连续单脚(或双脚)跳等身体素质练习时,还可以把“鱼儿”替换为“单跳者”或“蛙跳人”,进行“结网捕‘单跳者”或“蛙跳人”游戏。在游戏时,“鱼儿”必须连续左(右)脚(或双脚)连续跳动以避免被捉到,这样的变动提高了练习者下肢连续跳跃的能力,使枯燥的练习在游戏竞争中快乐地完成了。

三、在活动类项目中改编与拓展“结网捕鱼”

在活动类项目中也可以用此类改编的游戏进行激烈有趣的对抗性活动,如:“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赶小猪”等活动中运用改编了的“结网捕鱼”游戏,运动技能教学的效果也很不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例举只是“结网捕鱼”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改编和拓展的一部分,类似的改编应该有很多。只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眼睛紧盯“结网捕鱼”游戏中的“鱼儿”不放,思考着在“鱼儿”上如何做足文章,完全可以改编和拓展出很多很多既简单又实用的好游戏,达到提高运动技能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文砚.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