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有诗书雕自华

2014-10-31周红华

职业·下旬 2014年10期

周红华

摘 要:笔者结合青田石雕技艺的特点,借助古典诗词的教学,通过对诗词中色彩、意境、典故的讲解,深化石雕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诗意。

关键词:诗中色 诗中画 诗中典 石雕创作

青田石雕以其因色取巧的特点以及镂雕技艺享誉世界,但是,相对于高超的技艺,其作品的文化底蕴则略显不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尝试结合青田石雕技艺的特点,借助古典诗词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诗意,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做到腹有诗书雕自华,提高学生石雕创作的艺术涵养。

一、“诗中色”促进石雕创作构思

青田石色彩丰富,巧色就是青田石雕的灵魂。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因色而取巧,即利用石头本身的纹理、颜色,精巧布局,精心雕刻,是青田石雕技艺的一大特点。青田石雕在选择物质材料与艺术构思时,可以对石材固有的不同颜色的斑痕巧妙利用,把石材的缺点转化为艺术的优点,使动物或植物的形体构成具有不同色彩的变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诗词中色彩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可以促进学生依石取材,因料构思的能力。古诗中蕴藏着丰富的色彩美,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中有关色彩的知识,使其更深刻地体会如何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来体现作品的不同情感与主题。在石雕创作构思中,学生能将学习到的色彩知识与诗意融入自己作品的创作中,构图时,就可以围绕着色彩这一客观因素来思考设计,什么色与什么景物相似,适合雕刻什么题材,可以表现什么主题,并在脑子里进行色彩联想,从而达到巧妙构思的目的。

二、“诗中画”提升石雕创作意境

“诗中有画笔墨凝意境,画中有诗山水入情怀”。自古以来诗与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借助于文字来表述,而画利用构图来表达。诗与画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在意境上也是相互默契的。石雕作品更应是诗与画的立体体现,其中体现的意境,与诗画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领会诗歌的意境,然后从诗境到画境,进而提升学生在石雕创作中意境的体现。

在诗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并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诗的意境。将收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让学生选择、诵读并概括出它们的意境,逐步引领学生进入诗的审美情境,从诗的审美情境中浮想动态的、贴近诗境的画面,让学生在领悟诗中意境的过程中,用心灵去感应诗情画境,达到由“诗境”入“画境”,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诗中典”深化石雕创作内涵

在石雕作品中,典故和意象的使用会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作品的品位。笔者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理解并熟记经典典故和意象的象征意义,将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含义进行总结,如松梅竹菊寓高洁,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等,便于学生记忆。那么学生便可在石雕的创作中更灵活地运用意象表达自己作品的情感,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传统创作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为作品增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笔者还将中华古典诗词进行分类,按诗的不同意象进行整理,将唐诗三百首中的名句也进行汇总,通过每节课课前朗读,分专题进行鉴赏,开展背唐诗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积累;结合石雕专业的特色,为学生提供名家石雕作品,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诗词,为作品取一个有意境的名字;或是通过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石雕作品的构思,说出自己构思的意图,并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意图与构思用画或塑或雕的方式进一步付与实践。

或许学生在石雕技能技法上尚未成熟,无法将心中所想在石雕作品上展现出来,在其石雕创作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前行与探索。但通过诗词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积累文化底蕴。相信古典诗词的学习与积累,会如涓涓细流,为他们以后石雕创作与创新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