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审视与透析
2014-10-31闫长轩
闫长轩
一、对教学模式内涵及其形式的理解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关于教学模式,我国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总结出许多有用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推广,如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读议讲练”教学方式、教育家魏书生提出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等等。仔细研究这些模式,依据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指导—自学”式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钻研教材,然后展开讨论交流,弄清疑惑,再进行相关的巩固练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二是“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一个核心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发展学生思维;三是“参与—活动”式,这种模式既适用于课堂教学,又适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在教学研究中曾引起一定反响。在物理课堂教学领域,教学研究者总结出诸多的教学模式,如关于物理概念教学的“激趣—引探”式,关于物理规律教学的“猜想—实验—探究”式;关于物理实验课教学的“导入—操作—分析”式;关于物理习题课教学的“研讨—指点—操练”式;等等。总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际课堂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桥梁,好的教学模式既能确定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又不会束缚教师手脚,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审视与透析
1.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仍主宰课堂。
尽管课程改革的大幕早已拉开,诸多教师已投身教改潮流,悄悄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但仍有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行动较迟缓,理念没有更新。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教学模式单一而陈旧,仍采用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教师只管“唱独角戏”,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往往会表现出倦怠情绪。同时,这种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讲课,不顾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思想不能贯彻教学始终,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的内容,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教学程序表现为“演示—提问—矫正—总结”几个环节,结果是抑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升。这是比较传统而落后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物理课堂上占主导地位,“重教轻学”和“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观念仍未得到彻底转变,其结果一是缺少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不能得到落实;二是导致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三是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忽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模式的使用存在跟风现象,流于形式。
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另一问题是缺乏对各种模式内涵的挖掘和理解,跟风现象严重,没有真正领会新模式的内涵和理念,不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哪种时髦、哪种热闹就盲目地选择哪种。一些老师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权力索性都交给学生,课堂上由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学习,主导、引领全抛掷脑后,成了“冷眼旁观”的局外人。譬如,一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合作讨论是新课改教学的主流,每节课都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不管讨论的内容有没有价值,是不是教学重点或理解上的难点,一律拿来讨论。例如,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温度计”的相关内容,课堂上多次组织小组讨论,表面上课堂氛围很民主,再加上学生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散发出现代课堂的味道。但仔细审视是这一环节教学的主题,即“探究温度计的原理和制作过程”被忽略,学生的讨论没有抓住重点问题,缺乏讨论的价值,为讨论而讨论。笔者认为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难易,此时的教学模式选用“引导—探究”式比较适宜,效果会更好。
以上所述两种现状貌似对立,却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和谐统一”:平时的家常课,为了省事,常出现第一种情况;学校搞公开课,为了所谓的彰显理念、营造氛围,便出现第二种情况。殊不知,这两种做法都使自己的教学步入“形而上学”的歧途,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更新理念,正确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必须在研读教学内容、用心分析学情和自身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要与教学内容及教学风格相适应,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
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错误认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使之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面对流行的教学模式不能生硬地模仿,将之应用于自己的课堂,而必须使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现状、自己的教学风格相适应。其次,在新课改潮流的冲击下,教学模式悄然发生巨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线性传递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课堂的要求,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要求教学模式从“线性传递”转变为“交往互动”,学生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这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教师不能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而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更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领略知识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再次,要整合多种模式。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中的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模式。例如物理习题课,可采用“指导—自学”式为主的一系列教学模式,探究物理规律时可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当遇到涉及生活物理教学时,如调查居民区的噪声情况、家庭耗电情况等,可采用“参与—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各种教学模式并不是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融合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整合运用几种教学模式。
2.善于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新,创造出一些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后,涌现出许多新课堂教学模式,有些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如教学“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以选择运用新课改后出现的“观察—想象—理想实验”模式,在这类模式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将学生潜在的错误暴露出来,并引发学生的认知错误,让学生了解应用理想化处理这一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教师要在学习成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建一些适合自己教学风格与特点的模式。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务必经历“学习模仿—借鉴改进—突破创新”历程,这是一名物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羽辉.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2]王建华.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2(02).
[3]李演林.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