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2014-10-31梁小遇
摘 要: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根据教学实践,主要阐述多媒体在导入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學导入;多媒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一样,要上好一堂课,导入的设计非常重要。在我校优良的硬件设施条件下,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课堂导入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实践我认为较之用语言设疑导入、故事导入、复习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在地理教学中有更突出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导入,更好揭示动态的地理知识,形象展现学习内容
地理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而这些知识往往是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多媒体视频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动态的知识导入,可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一节学习时,我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地球公转的Flash视频导入新课,先作过渡: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进行着绕太阳的公转,地球以怎样的姿态进行着公转呢?地球公转时地球表面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接着播放模拟地球公转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后提问:一年中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没有变化?太阳高度角有没有变化?一年中太阳光几次直射赤道,几次直射南北回归线,分别有什么地理意义?学生回答踊跃、准确,达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有了多媒体对知识的演示处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公转方向、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二分二至日的划分等知识时就变得容易多了。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时差、等高线地图及地形剖面图的制作、地形雨、洋流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的图片导入,能静态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
地理事物具有地域性,结合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运用媒体设计图片导入,较全面、直观地展示课时内容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别是呈现不同地域的地理事物差异,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例如,中国地理《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时为让学生认识我国东西跨度大及产生的差异,南北跨度大及产生的差异,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所在。用多媒体图片导入,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区域景观的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差异,为后面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运用多媒体导入,能更好实现温故引新的知识衔接
地理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逻辑性,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因此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导入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既能有效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又便于处理知识的前后联系,较好进行知识的衔接。
四、运用多媒体迁移地理知识,实现利用知识运用的有效导入
地理学科虽然在中学阶段被分属于文科,但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只需死记硬背知识。地理同时具有理科的特性,需要掌握方法进行知识的运用。经纬线位置的读写,半球、纬度带、温度带的判断,人口密度,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图表的绘制与判读等,都是要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利用多媒体处理图表的练习导入课堂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取图表信息,提高读图的能力,又能落实课堂教学的重点,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五、运用多媒体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具有的视频、音频效果,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眼、耳、脑功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使之较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多媒体导入新课,能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导入的课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导入是为将要开始的学习作铺垫。
2.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导入的目的是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我曾观摩了一位教师的市级公开课《陆地与海洋的分布》,采用视频导入。首先播放的是陆地地形风光图片、海洋风光图片,紧接着播放“神十”发射升空及返回的视频,放完后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观看感受。视频播放用时3分多钟,针对性不强,学生看后不知道视频要告诉他们什么信息。这样的导入没能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3.不是所有的课程学习都适合运用媒体导入,多媒体要运用在抽象的难理解的和想象的知识处理上,或者用在地图的空间展示上,或者用在缺乏系统性的零碎知识的梳理上,而且每节课都用势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总之,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起到调动师生的情绪、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更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步洲.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03.
[2]赵国忠,林安凡.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03.
作者简介:梁小遇,女,本科,就职于四川省泸州市七中佳德国际学校,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