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的“三字经”
2014-10-31徐爱平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与沉淀,学习文言文有益于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读;疑;练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文言文教学四步法”“文言文五步教学法”,都是教者从自己教授文言文多次乃至多年后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很有效的,彰显了教者的用心。但教师在教这一篇文言文之前总要学习或说是阅读这一篇文言文吧,我们为何不将自己学习或阅读文言文的心得告知学生呢?让学生用教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文言文,岂不更有效?要知道,“教”仅是让学生“学”的一个手段而已。
我们在教授文言文之前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最常见最有效的莫过于“读”“疑”“练”了。
一、读
1.读“字”
要读得准、写得出,要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探寻重点字和相对于自己来说是“新字”的那些字的古义。
2.读“词”
学习文言文,要从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常见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转化现象入手。
3.读“句”
特别是特殊的文言句式,它包括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和被动句等。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把握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或为…所…结构)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子。我们不光要读出文言句子正确的语气,还要读出句子正确的停顿,即读对文言文的“句读”。
4.读文学文化常识
我们在学文言文时要留心作家、作品以及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也要注意积累古代典籍、科举、历法、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名称以及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读的过程不要快,以读懂为准;要读得专心,不要三心二意、心有所系。
二、疑
宋代教育家张载①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文言文言简意赅,文笔凝练,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文言文中,字、词、句以及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我们都可以考究一番。有了疑问,就可提出探讨,小组内或全班一起议一议。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霜天”是“白色的天”吗?质疑实质上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定向的探究反射,有了这个反射就有利于活跃思路,发展智力。
三、练
练可以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也能加深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文言翻译就是一个更好的练习渠道,它是一项综合练习,涉及断句、句式、语气、词类活用和虚词用法等各个方面,在文言翻译训练中,我们可以加深对词语、语气的理解,也能积累各项文言知识,快速提高文言语感。
练还能培养我们的迁移能力。迁移能力是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形成的。文言文学习和考核主观性开始加强,理解、评价、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把从课本里学习到的经典篇目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未见过的古文篇段中来,把学会的语言现象、文学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在理解语言文字的情况下,通过练来提高我们的古文理解赏析能力。
我们完全可以不是从“教”的角度,而是从“学”的角度,介绍学生和我们一样在拿到文言文后去“读”“疑”“练”,去不断地思考、總结,就可以从文言文中学到写作技巧、陶冶情操、就可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王志民.质疑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8(05).
作者简介:徐爱平,男,1970年1月出生,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在教育教学上颇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