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礼仪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4-10-31谭泽晶

新课程·中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解决传统文化问题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大学礼仪课程中应当占有一定地位。首先从多种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礼仪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之后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列举了我国在进行大学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就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礼仪课程;问题;解决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礼仪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1.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载体和历史符号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儒家很成功地使整个中国保持了优美的风度与完善的礼节……这种理解并非仅限于上流社会,贫苦的人民也颇讲求。”当今天的我们崇尚西方的生活、使用英语和西方的社交礼仪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当西方哲学家在思考道德问题的时候,会将中国传统礼仪作为一种可供示范的典型。事实上,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候,由于科技的发展让西方人信仰缺失,他们希望从东方重新探索到道德的边境。

对中国而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也最容易被学者们提起的是儒家思想。儒家讲求“仁义礼智信”,其中“礼”就与当今谈论的“礼仪”相关。道德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学者将其渊源归于“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能够从他为人处事和生活态度中体现出来,将“礼”看做个人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密切相关。

2.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在现代进行文化博弈

当各国都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美国提出文化“巧实力”的时候,韩国在保持本国文化传统和珍视本国文化方面做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甚至将中国的“端午节”申请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而在这方面,我国则有待加强。

当美国好莱坞输出它的产品的时候,它所传达的是自身的文化,而文化霸权将成为“精神及道德领导权”,并以这种该方式对社会加以引导和统治。因此,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竞争,想要保持自身的精神独立,就要保护自己的文化,礼仪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3.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礼仪与文化的学习需求

之前在微博上有一条很火的微博,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现了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竖着插在米饭上,因为这样像是在坟头上插的香。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愿意转发,并且在转发的时候说“这些老规矩不能忘”。能够看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具有敬畏之情,并且希望将其传播出去。

在网络上,也会有人归纳“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传统习俗”,将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加以说明,这些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

二、融合過程中大学礼仪课程教学可能遇到的困难

1.礼仪与文化交叉部分的师资专业性问题

由于中国高校课程的细分,不同学科之间在教学侧重上存在差异,甚至由于不同学科在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前提设置上就存在差别,导致在师资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在文学院的课程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可能比较侧重于文学史,而文化史的方面也多从历史上的文学材料中提炼出来。

2.对于课程普及度的考量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礼仪课程中十分重要,然而应将其作为一门怎样的课程尚有待考量。一方面,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学校的课程资源有限,如果“一刀切”直接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各教学院系又担心占用专业课学时。而如果只对某一个专业开设,又存在其他专业学生无法享受这一教学资源的问题。

3.教学方法上需要探索

杭州师范大学岳刚德副教授曾经指出,儒家思想讲究“修身为本,道德成人”,既重视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思辨,更重视对于人在培养自身修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礼仪课程的教学层面,值得探求的内容最多。

三、传统文化与大学礼仪课程融合方式探索

1.多学科教师联合授课与集体研究

在中国,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一些教师没有足够机会相互交流,但事实上,不论是在研究过程中,还是在授课过程中,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建立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大学礼仪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联合在一起,一起研究授课方式和研究这一新的课程。

在开始的阶段,可以采用不同老师分别进行几节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老师可以在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旁听”,这样一方面可以交流观点,另一方面,避免不同老师所讲内容有矛盾的现象而给学生造成误解。

2.教学调研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探索培养模式

(1)可以考虑在课程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教学调研。在已经有的研究中,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方向课程的热情。当问及“如果我们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您认为有必要开设以下哪些课程?”的时候,调查显示,已经上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同学中有超过23%的同学认为仍然需要增加相关的其他课程。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尝试,除了在上课之前进行调查之外,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也应该积极收集同学的反馈,来了解学生在课上希望学到些什么、目前的课程设置有哪些需要改进等等。

(2)对于应该如何开设课程方面,可以先选择进行提供公共选修课,以讲座的呈现方式面对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能够逐步了解有多少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课程

定位。

(3)作为创新尝试,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授课。在课程开始之初,可以在上选修课的同时进行课程录制,并且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观看和传播。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这种授课方式能被大学生快速接受。

3.教学法上注重传承与创新

(1)通过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相比之下,礼仪是比较容易通过实际举例子来形象地表现的,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包括影视剧作品、历史图片等方面的搜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用更为活泼的方式表现出来,文

化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东西。

(2)现场情景模拟

虽然传统文化不是非常容易形象生动地呈现,但是礼仪是可以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例如关于在座位上如何体现“长者为尊”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请上来几个同学,让他们演示自己会选择怎样安排座位,之后给出点评。

(3)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创新

湖南女子学院是在全国高校中把礼仪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正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所院校,从2003年开始,在全校学生中开设了《现代礼仪》公共必修课,组织了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各种教研活动,制订了现代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首创了“3+3”高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并具体组织实施。“3+3”模式是该校礼仪专家蒋璟萍教授的一个创造,即在教育内容上,实现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组织多方活动,促进言行一致

有学者已经提出,对于礼仪课程的教育,完全可以配套举办以大学生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自己组织,学生可以通过讲座、舞台剧、表演、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甚至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期和想象。

总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礼仪课程的问题,最需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理论,而在教学方面则可以更加开放,相

信学生的价值观和能力,在“言”与“行”共同的培养中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靖.中华文化大观[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8:33.

[2]齐文东.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礼仪课程中之初探[J].高教,2012(1).

[3]Kim,Taehwan:Paradigm Shiftin Diplomacy:A Conceptual Modelfor Koreas“New Public Diplomacy”,Korea Observer,Winter 2012;43,4;Pro Quest Research Library,pg.527.

[4]【英】約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98.

[5]韦冬余,焦方瑞,尚金兰.理解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中国传统文化、复杂理论与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0(12).

[6]石玉秋.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7]刘慧敏,孙国军.传统礼仪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机制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2013(2).

注:1.【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现代礼仪教育的研究》(湘教通〔2013〕223号)研究成果;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强国视域下礼仪文化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YBB109)研究成果;3.【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公共管理视角下公民礼仪道德价值及其价值规范研究》(项目编号2014SK3221)研究成果;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质量理论导向下的当代礼仪建设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YBA17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谭泽晶,男,出生于1970年9月,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湖南长沙湖南女子学院,研究方向:礼仪学、管理学。

猜你喜欢

解决传统文化问题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