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体系与服务模式初探

2014-10-31刘芳桂德竹

遥感信息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情测绘成果

刘芳,桂德竹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830)

1 引 言

监测地理国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新需求、新要求,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主动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和战略任务,是我国国情研究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地理国情监测既是加强国情研究,改善宏观调控,服务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长期求变、求新、求是,顺应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转型发展目标。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价值和功能的体现,需要形成稳定的成果体系和服务模式。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不同应用需求,不断创新成果形式、建立多种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理国情信息的需求。

2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体系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下文以成果表现形式和服务对象为标准进行论述。

2.1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表现形式

按照成果表现形式分为:

(1)数据库系列。主要包括人文、自然和专题数据库。人文数据库主要是表达监测对象的社会属性,以矢量地图与属性数据库的形式表现。自然要素数据库主要是表达监测对象的自然属性,以影像地图、矢量地图等呈现。专题监测数据库主要是综合表达专题对象的自然特点和社会属性,除了影像与矢量数据,还包括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监测数据库、地表形变监测数据库及灾害应急监测数据库等。

(2)监测图系列。通过完成地理国情普查和重要地理信息监测工作,形成数字化、多维度、高精度的全国地理国情“一张图”。根据内容和区域的不同,主要有基本图、专题图、区域系列图、时序图、预测分析图等。根据载体的不同,又可分为地图集(册)、挂图、电子地图、三维地图等。

(3)周期性地理国情监测报告。根据不同要素的监测周期,来发布相关的报告。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年度报告、全国粮食产区监测月度报告等。

(4)地理国情监测皮书系列。皮书从宏观层面反应自然、人文地理要素,一般以1年为周期,包括地理国情现状信息,与往年信息对比情况分析,变化时空规律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另外,也包括其他专题信息及区域监测的相关信息情况。

(5)地理国情监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动画、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发布各级各类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此平台集成全部数据库、集成全部功能,并能提供所有的服务。此系统有3个版本,直接面向国务院的涉密专网版本、针对各政府部门的内网版本及面向公众的互联网版本,具体内容下文将专门阐述。

2.2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服务对象

按照成果服务对象分为:

(1)直报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此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信息。某些成果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不同利益群体,内容具有敏感性。此类成果需要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通过专网直接提交给国务院。

(2)政务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主要面向政府部门,针对各部门不同要素、不同专题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①通过提供宏观性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有关部门决策起到辅助作用。②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完善相关制度,对有关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提高各部门的自我约束力。部门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包括专题应用系统、图集、报告等,此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通过政务版地理国情监测公共服务平台或文件的形式,直接提交给相关部门。

(3)公众类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主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地理国情信息知情权、国民地理国情教育的需要,定期不定期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广播电台、正式出版物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公布各类信息,重点是对关系百姓民生的环境变化、医疗服务设施变化、教育环境变化、房产市场变化等信息进行空间化表达,并通过图表、报告、图集等多种形式呈现。网络形式即为地理国情监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本。

3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服务模式分析

3.1 地理国情监测的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活动是以信息用户为导向、以信息服务者为纽带、以信息服务内容为基础、以信息服务策略为保障的活动。依据信息服务模式理论,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特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服务模式可归纳为以下6种:传递模式、使用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交互-增值模式、平台-自助模式、内容-承包模式(图1)。

(1)传递模式。即以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成果为中心的服务过程,这是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地理国情监测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其成果应该由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共享。在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中,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服务模式。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重要地理信息,利用政府公告栏、报刊、杂志等载体及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介发布各类不涉密和不具有敏感性的地理国情监测报告、地理国情监测皮书系列都是属于这种模式。在这类模式中地理国情信息是一种单向流动,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被动的接收过程。这类模式不重视特定服务产品的开发,不关注信息用户的能动性,主要针对具有广泛应用需求的监测成果的服务。

图1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体系与服务模式

(2)使用模式。即以服务对象的地理国情信息需求为出发点的服务过程。根据用户不同需要,以用户明确的成果需求为依据。此模式的前提是,用户清楚所需要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这类模式包括根据需求向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不同区域、不同专题、不同时序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如政府部门需要近10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图、相关部门需要近5年来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等。地理国情监测部门依据其需求,将相应的成果通过内网或者移动设备等方式提供出去。这就完成了一次地理国情监测服务,至于相关部门将数据成果进行何种分析和加工,则不是地理国情监测部门所关注的。

(3)问题解决模式。即以解决用户问题为中心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服务过程。此模式的要点在于用户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需要什么样的成果并不清楚。地理国情监测部门和用户部门之间有较强的沟通互动关系。要根据用户的问题及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由用户部门选择,实现问题的解决。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咨询类服务即这种模式。如某部门要制定城镇化的有关政策,对需要哪些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并不清楚,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部门需要通过综合分析全国范围某段时间内建筑用地、绿地、耕地等要素空间变化信息,最后给予相关政策建议。

(4)交互-增值模式。主要研究信息用户-地理国情监测部门-服务内容间的关系链。在这种模式中,服务内容比较复杂,对地理国情监测部门和用户的要求都比较高,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用户通过交互使信息得到增值。这类模式主要是服务于各类型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包括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系统等。如某研究机构需要研究青海湖的自然生态变化轨迹,可通过和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取得联系,获取不同历史时段青海湖面积、周边地面覆盖、水面面积、湖水深度等多项信息,结合其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某种模型来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预测分析等。通过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和前沿科技地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效能。

(5)平台-自助模式。此模式以地理国情监测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信息用户主动性强、参与程度高,地理国情监测部门以提供服务平台为任务,过程影响力小,影响面较窄。不同用户在对其开放的平台上自助进行开发。政务类用户可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本部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差异因子和产生原因。公众类用户可查询自身感兴趣的各类信息,并通过在平台提供的论坛,发布其他的相关信息,或针对地理国情监测信息进行讨论。此论坛由志愿者自愿管理,其言论也不代表官方观点,只是提供广大公众交流探讨的一个平台。

(6)内容-承包模式。主要强调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整个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的服务主导作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开发各种应用模块软件,并负责系统的长期维护管理,数据的实时更新,模块软件的定期升级等。各相关部门可根据自身需要,下载相关应用模块,使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实现管理和决策。各用户部门能通过使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自身的信息管理,不需前期一次性、大规模地投资,也不需后期对数据和平台持续、长久地维护和更新。这相当于将信息管理平台托管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将系统建设和维护更新外包给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实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部门内部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管理上。

3.2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发布程序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信息发布建议实行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和分类发布的管理制度,具体分发机制如图2所示。

(1)统一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信息审核与发布办法》,规范地理国情信息分发。①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分发职责。②严格审核与公布程序。规定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分发建议提出、受理、审核、报批与分发程序。

(2)分级管理。国家、省、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分发管理依法评审备案的地理国(省、市、县)情监测成果信息。国家、省、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信息进行审核,经与同级有关政府部门会商一致并征求上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3)分类发布。①按地理国情信息服务对象分类发布。直报类和政务类地理国情信息一般不面向公众分发,通过报告、内参等形式提交给政府决策;公众类地理国情信息则会通过在线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分发。②按地理国情信息重要性分类发布。一般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信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网站和报纸等形式发布;重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信息可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告等形式发布。属于重要地理信息数据范围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成果,需遵循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批发布有关规定。

图2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信息分发程序

4 结束语

建立地理国情监测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从“监测”到“监督”,从“监督”到“监管”肯定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过程中,要找准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选择若干具有较高关注度、较大影响力、又不会同相关部门正面冲突的领域展开工作,加强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等的监测,形成若干有份量、有影响力的监测报告,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用成果说话,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营造氛围、扩大影响。

[1]徐德明.监测地理国情 服务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2011-3-29.

[2]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3):124-132.

[3]中国测绘宣传中心.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探索[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

[4]徐德明.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创新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陈常松,阮于洲,桂德竹,等.关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几个战略性问题[J].中国测绘,2011(6):12-15.

[6]兀伟,邓国庆,张静,等.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分类体系探讨[J].测绘标准化,2012,28(4):10-12.

猜你喜欢

国情测绘成果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验收成果
家国情 诗词魂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