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站在学校体育课程的正中央

2014-10-31窦桂梅

体育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间清华体育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新的全面的体育课程体系逐渐得到众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我校通过体育“1+X课程”的构建,开发研制出符合我校校本教材的体育规划,发扬自身体育特色,发展、创新体育课程改革。本文首先阐述了课改的主要背景和现状,明确体育课程改革“1+X课程”的构建,健康、阳光、乐学,每天体育“三个一”的体育课程特色,提出了本文的总体设计以及基本框架思路。

关键词: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1+X课程;三个一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24-03

清华附小《“十二五规划”办学行动纲领》中提出学校的办学使命和理念是: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学校师生及家长共同确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及人生成长过程中,应呈现的“样态”为“健康、阳光、乐学”。附小学生必须铭记并践行《清华附小学生誓词》:“我是清华少年,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健康、阳光、乐学”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把健康放在首位。明确提出10项课程目标,其中“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直接指向体育课程的功能。因此,学校全面构建了“清华附小体育1+X课程”体系。

体育“1+X课程”构建、体育课程方式改革、校本教材开发研制符合我校学生发展的体育规划,并继承和发扬附小自身的体育教学特色。

清华体育历来就有传承、师承、学生的努力。清华大学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这一目标激励着清华几代人。附小的体育老师们秉承先辈马约翰教授的教诲,人人有体育的技能和水平。附小学生在大学、附小体育文化的熏陶中成长,继承了马约翰精神,“爱体育”成为先天的基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体育的要求促使清华附小的体育课程必须改革。

一、硬件改造:2012年起步之年带着使命出发

纲领出台后,学校就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即一身好体魄、三项好技能(跑、跳、投)、六项好兴趣(轮滑、棒板球、健美操、篮足球、乒乓球、攀岩)。这三项目标当时被称为136计划,兴趣是引路、技能为核心、好身体为总方向。“三项好技能”集中体现在田径项目上,田径为运动之母,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六项好兴趣”集中在一年去实现,力争六年中让学生在体育方面学有所长、学有提高。

2012年教育部特为我校拨款200万元体育专项资金,用于重新翻修和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保证了学校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学校目前拥有300米田径场一块、足球场一块、150米的轮滑场一块、室内体育馆一座、篮球场两块、网球场一块、羽毛球场两块、棒球和板球击球笼两块、攀岩墙壁五块。这些先进的运动设施为有效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保障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途径有课堂教学、课间操、早锻炼、大课间活动、体育社团。为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能锻炼1小时,学校专门安排了上下午的大课间。仅在上午,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就有50分钟,每天学生的运动时间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在课时保障上,我校1-2年级每周为4课时,3-6年级每周为3课时,保证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体育老师根据学校总体要求落实“136计划”。起步之年,教师们初步明确了整合的缘由。首先,达成我校“健康、阳光、乐学”的育人目标,使学生拥有“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其次,充分开发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最后,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加强对学生进行刻苦锻炼的教育,最终形成兴趣及终身锻炼习惯。

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国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有弹性的”指导方针,以及附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低年级——兴趣与规范,中年级——方法与技术,高年级——体能与合作的阶段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与落实的。

二、课堂改变,学生改变:2013晨练微课堂开课,轮换教学正式开始

2013年,我们抓住了学校构建“1+X课程”的契机,推出了“晨练微课堂”。我们认为“晨练微课堂”是“X课程”,是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的自主构建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实现自主锻炼、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从原本的练习上升到课程,改变的不只是一个词语,我们一致认为,既然是课程,就要与自由松散的锻炼不同,也要与正规的体育课堂有区别,要体现自主、兴趣、个性化发展。于是,终身锻炼意识的宣传、阳光体育计划的全面开展、教师课程意识的提高、学校资源的深度开发都开始进入体育教师的课程。

在晨练微课堂中,我们融入了小组合作,提出了“2-4-10”原则,即:2人以上借球、4人以上借球门、10人以上借场地。另外我们还推出了“诚信墙”,利用护照借还器材这一措施,学生只要拿着护照来到诚信器材室前,把护照交给志愿者,就可以领取到自己所需的器材,而志愿者只需在护照上盖上相对应的健康、阳光、乐学章并把护照按照年段放在诚信墙里,借器材的过程便完成了。当学生锻炼完后,只需把器材交还给器材管理员,自己到诚信墙取回护照,整个借还器材的过程便全部完成了,大大增加了学生锻炼的时间。

在健身大课间活动中以自主锻炼为主,班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锻炼项目,目前开展足球、篮球、跳绳、踢毽、蹦床球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

体育课堂教学采用“1+X”的模式。“1”是整合后的国家体育课程,每学期上12周。其余6周上“X课程”,让体育教师发挥特长,进行校本教材的教授,老师们进行轮换教学。2013年,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开设攀岩、健美操、轮滑、乒乓球、棒板球、足篮球。体育教师整理出了轮滑、棒球、板球、健美操、篮球、武术的相关资料,初步制定出清华附小体育课的校本教材教案。每位老师制定低、中、高不同年段的项目计划、单元计划和校本教材编写计划。

2013年,我们体育组内共6名教师,6名教师的专项分别是轮滑、棒球、板球、健美操、篮球、武术。改变以往学生走班的模式,学生不动,让这6名教师发挥特长,走到每一个年级进行校本教材的教授。这样的授课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轮换教学课程写入课表,保障了“1+X”教学模式的开展。

至此,学校体育初步建立了“1+X课程”体系。

三、思路决定出路,营造体育环境和体育文化:2014整合之路初见效,每天体育“三个一”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清华附小努力践行着“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实现了每天一节体育课。

1.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广泛开展体育运动,促进学校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清华附小“1+X课程”,秉持“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原则,让体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在学生层面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喜欢,我的课间我选择,我的项目我做主。

第一个“一”: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5节体育课,其中3节上国家规定课程,另外拿出1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促进学校品牌特色发展,还有1节体育自选课程。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完成体育学习的相关要求,达到基本的标准,也落实了马约翰先生“强迫体育锻炼”的倡议。

第二个“一”: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一次晨练微课堂。这两者是学校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的“自主选择时空”。晨练微课堂从早晨入校开始,到7:50结束,学生随意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全程都有体育老师指导和陪伴。健身大课间时长45分钟,变原来的被动做广播体操为主动项目,学生们在运动场上,可以整班跑步、跳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体育社团,还可以自主到操场不同的健身区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练习专门的运动项目。

第三个“一”: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如,轮滑、板球、棒球、篮球、健美操、足球等。在同一时间,学生打破班级限制,根据爱好组成新的班级,体育老师则根据自己的特长执教相应的项目。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清华附小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两个运动项目。

每天体育“三个一”,体育回到了增强体魄的本质,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少,不仅增强了体质,心灵也得到了释放。

2.课程推动,向着明亮那方前行

从硬件改造、课堂改变到思路和理念的改变,经过这一路的改革和实践,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正中央,通过体育育人,培育了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完整人格。让学生在体育中懂得了合作,懂得了规则,懂得了输赢,懂得了尊重对方,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是学生,而最有体会的是学生家长。让我们倾听家长的声音:

故事一:

做为七十年代生人,回想自己的体育课、课间操,挥之不去的记忆好像就数不断的列队、排队、做操了。当30年后我们的孩子依然在重复着这些,除了无奈的一声叹息,我们能改变什么呢?

就好象听到了家长的心声,上学期期末家委会上窦校长主动呼吁体育教改,希望孩子真正能掌握一两项伴随一生的体育项目,强身健体且乐在其中,当时在座的家长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原来学校这么理解家长和孩子的心呐!

说到做到,新学期伊始我们就感受到了附小在体育方面的太多变化。首先,孩子回家身上都是土味儿和汗味儿,脸蛋红扑扑的,放学一见我们就会主动汇报课间又玩了什么;然后是贴心的班主任每天在微信群里发晨练和课间活动的照片,有时还会有录像。看着这些生动的影像中孩子们的笑脸,微信群里的父母总是一阵阵感叹和感谢。最让家长心中阴影重重的雾霾天,学校也想尽了办法,让孩子能在室内继续健康地撒欢儿……

附小的“每天体育‘三个一教育改革,其实实施起来并非易事:需要有更多的师资投入,需要有更多的责任心,需要有更多的时间,以致于课表一调再调,生怕耽误了孩子们的每一分每一秒。

这次体育教改的口号同样很出人意料:“有趣、出汗、安全、技能”。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字眼,却显得分外务实、清晰、上口和贴心。

其实在家长心中,判断一次改革是否成功,也许并不在于教委的各项评比中得了多少分,不在于媒体上有多少闪光的报道,只需要看看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一切就已尽在不言中。

真的很想化成附小孩子中的一员,切身感受运动的快乐。清华附小体育教改,又一次带着我们回归了教育的初心。

故事二:

有一天,维健又回来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篮球要这么玩。”说着便捧起家里的篮球,举过头顶来回颠了起来。虽不熟练,但也让我惊诧,这么小的他真的开始学篮球了吗?

学校的教育方式变了。大课间变得更加自由,体育课更加专业有序,关键是天天见。这对一个精力旺盛的小男生来说,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他终于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以及那份初生牛犊的兴奋了。

有时我会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他成为牛顿或陈景润吗?一个健康快乐的他,可能才是离我最近的真实的他。而且这种开放式教育,更具包容性和延展性,在释放孩子天性、保证健康体格的同时,可以深深地为其扎下创新的因子。

玩耍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及见识,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亦是创新的源泉。见识之于知识,犹如层楼之上漂浮的白云,唯创新者可攀采。

看到家长的这些话,每个附小人,每位体育老师,都能感受到体育课程改革给校园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体育“1+X课程”改革,我们还行走在路上,我们会肩并肩向着明亮那方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窦桂梅,女,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大杰出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2013年10月17日,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海淀教委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主办了“超越·主题·整合,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是海淀区教育名师工程小学段推出的第一位名师。她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学科内整合,创建跨学科主题课程,构建“1+X课程”。清华附小因此成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现场会的召开,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肯定,在全国经验的介绍,推动了全国课改。

猜你喜欢

课间清华体育
Notes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孙清华作品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我们的“体育梦”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