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阅读教材对当今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启示

2014-10-31康建琴

新课程·中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语文教材启示

摘 要: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阅读教材的编选,反思古代阅读教材编选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对今天语文教材的编写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语文教材;阅读教材;教材编写;编写理念;启示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材的编写

也历来受到学界关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也十分重视阅读教材的编选,反思古代的阅读教材,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宝贵

经验。

一、强调整本书的阅读

古代语文教育中,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所用到的材料主要是四书、五经、一些蒙学读物以及一些文选类的读本。阅读材料“选本”和“整本”的经、史、子、集是并列的,阅读整本书与读文选是交替进行的。张志公先生对古代语文教育的教材做过这样的总结:“纵观中国古代教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教材的主线,主要的教材是‘四书五经,自汉代以来,直至‘五四前期,‘四书五经是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利器。文选类教材,是为了便捷学生获取功名的一条路径。当然也有极少数选本是为了学生自学编著的。‘四书五经作为主要的经典教材,作为古文教育期进行书面语言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本,其影响时间之长,发挥作用之大,在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来看,“阅读整本的书”和古代语文教育是一脉相承的。

古代阅读教材的两条线,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整本书”和以《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为主的“选本”始终是并行的。但是,自20世纪中期至今,教材却越来越单一,成了“文选型”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整本书的阅读被忽略。阅读教学也随之转向注重篇章教学。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20世纪40年代初期,叶圣陶先生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其后的许多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董菊初先生、夏丏尊先生等都强调阅读整本书的意义。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知识的研讨以及文体阅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部《红楼梦》,诗词歌赋曲,奏议函铭诔,凡属应有,几乎尽有”;阅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仅单篇短章的教材不仅学生的阅读量上不去,而且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跑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并且,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范围之内,魄力就不大,遇到大篇,将会望而却步。”所以单篇的选文教学,对某一文体的讨究不够彻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养成专心读书的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书的思想被重视起来。因此,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渗透阅读整本书的理念,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

阅读。

二、强调阅读材料的经典性

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献的思想内容,对文中所传达的“道”进行阐发。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以正统思想为主要标准,阅读范围偏重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儒家经典。除了儒家经典外,还有一些文选读本作为阅读材料,大多为古文选注评点的本子,例如,比较有名的《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这些选本材料虽然存在编排方式的差异,“选文的标准和范围也有各自的尺度,有的并且有某些偏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重视选用历来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名文”,选本所选的都是历代流传下来的名篇佳作,而同代人的作品由于没有经过一定的历史沉淀、历史检验,一般不做选择。由此可见,古代语文教育进行阅读训练非常强调阅读材料的经典性。

学生阅读优秀的经典著作,会比阅读一般作品得到更多更好的影响和教育。经典之作不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表达都堪称典范,“文质兼美”。经典选文所蕴含的思想精神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经典选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等表现形式合乎语言规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文字的样板,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材的阅读选文必须是经过历史沉淀众所公认的名篇,让学生能够系统学习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正如童庆炳教授所说:“必须保证我们有限的教材能给予学生最经典的最基本的最必要的东西……使我们的后一代真正具备起码的语文素养。”

三、强调文本细读,理解作品原意

古人强调阅读文献,重要的是理解原意。宋代朱熹极力主张读书要虚心涵泳,体味作者思想,而不要先入为主。《朱子读书法》说:“学者读书,须是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并批评“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要真正理解文献原意,就不能先有任何成见,“读书正如听讼,心先有主张乙底意思,便只寻甲底不是;先有主张甲底意思,便只见乙底不是。不若姑置甲乙之说,徐徐观之,方能辨其曲直。”“读书遇难处”,更要“笃志虚心,反复详玩。”花一番力气,才可能“理会道理”。这就如同“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慢咽,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甘是辛,始为知味”。可见读书必须用心体味,反复揣摩,才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

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根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原因主要就在于文本分析的不到位、不深入。而教材作为文本的载体,其在编写时要注意无论是课文导语的设计,还是练习的设计都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原意进行理解、分析,引导学生直面文本,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在文章里把课文读懂,做到“以文解文”,没有必要做过多的注解分析和引证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4-85.

[3]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09.

作者简介:康建琴,女,1988年11月出生,学历:硕士在读,就读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语文教材启示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