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中语气词标记下的话题与焦点分布研究
2014-10-31朱韶鼎
朱韶鼎
摘 要:汉语的句中语气词作为汉语偏置结构重要的一部分,划分和标记了句子的话题和焦点。对句中语气词本身进行了分类,并详细探讨了其在标记两种不同结构(汉语左缘结构以及屈折内域下)焦点和话题的分布情况。在介绍句中语气词以及汉语焦点结构的基础上,对汉语句子的句中语气词做了“一元、二元、三元”的划分,指出了所有的句中语气词都是由最基本的一元句中语气词组合生成而来的,详细探讨了这些语气词的生成规则。与此同时,从汉语左缘结构以及屈折内域两个层面对句中语气词标记焦点、话题的分布情况作了研究和归纳。
关键词:句中语气词;焦点;话题;汉语左缘结构;汉语屈折内域
在汉语言系统中,语气词作为表达意思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言语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汉语的语气词又进一步划分成为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的使用使话语有了态度和情态的标记,同时表现出话语究竟是属于命题、假设,还是疑问。而关于句中语气词,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来看,它起着承接前后两个小句的作用。句中语气词前的部分作为句子的主位,而之后的内容则属于述位。
在探讨句中语气词对于句子主位与述位分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分布在本质上其实就是句子的信息结构分布。换句话说,也就是句子焦点和话题的分布。
一、汉语句子的句中语气词
在现代汉语口语里,语气词可以用在句子的当中,把句子分成前后两部分。这种位于句子中部、把句子分成前后两部分的语气词常见的有“啊、呢、嘛、吧、哈、啦、呀”等。
与句尾语气词相比,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作用减弱,而主要用于标志句中的停顿,引出并强调后面的内容;句中语气词一般都可以用于句尾,但句尾语气词不是都能用于句中。
二、汉语句子的句中语气词分类
先前的学者多对句中语气词的功能,以及前后内容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然而对语气词本身的划分不是很详尽。因此,我根据语气词素的个数以及所承载的信息类型,将汉语句子的句中语气词分为一元语气词、二元语气词和三元语气词。
首先,汉语的基本句中语气词素构成一元语气词。这些基本语气词素包括:“呢、吧、啊、么、的、了、哇”。二元和三元句中语气词素都是由这些语气词素组合而来。按照语气词所承载的信息类型,即陈述、疑问或感叹,可进一步将一元句中语气词划分为以下几类:
(1)一元句中陈述语气词:的、了
(2)一元句中感叹语气词:呢、吧、啊、么、哇
(3)一元句中疑问语气词:呢、吧、么
2a.还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呢,这篇论文。(表示感叹的“呢”)
2b.再打我一次吧,妈妈。(表示疑问的“吧”)
2c.不就是一土豪么,有什么了不起的。(表示感叹的“么”)
以上的基本词素类似于最简方案中的词库Lexicon,二元以及三元的句中语气词都需要从这一词库中进行selection,然后对其进行排序和组合,最终形成符合规则的句中语气词。事实上,对基本词素的组合应满足以下层级规则:
陈述>感叹>特殊疑问>选择疑问
以上这一约束条件说明,在对一元句中语气词进行组合的过程中,要满足陈述—感叹—特殊疑问—选择疑问这样的顺序。也就是说,任何违反这一顺序的组合都不能成为正确的句中语气词。在此约束条件下,对汉语句子的二元语气词进行总结如下:
(1)陈述+陈述:的了
(2)陈述+疑问:的呢(疑问)、的吧(疑问)、的么(疑问)、了吧(疑问)、了啊(疑问)、了么(疑问)
(3)陈述+感叹:的呢(感叹)、的吧(感叹)、的啊、的么(感叹)、的哇、了呢(感叹)、了吧(感叹)、了啊(感叹)、了么(感叹)、了哇
(4)感叹+感叹:呢(感叹)、啊(感叹)、呢(感叹)、哇和呢(感叹)、么(感叹)
(5)感叹+疑问:呢(感叹)、吧(疑问)、呢(感叹)、么(疑问)
3a.都惊呆了呢,小伙伴们。(表陈述的“了”+表感叹的“呢”)
3b.到最后她还是十动然拒了吧?(表陈述的“了”+表疑问的“吧”)
3c.*都惊呆呢了,小伙伴们。(表感叹的“呢”+表陈述的“了”)
3d.*到最后她还是十动然拒吧了?(表疑问的“吧”+表陈述
的“了”)
另外,根据观察可以发现,相同层级中的一元句中语气词其先后线性顺序也不一样,例如下面两例,我们可以接受4a,但不能接受4b。
4a.真是一个十足的女汉子呢啊,那个女生。(表感叹的“呢”+表感叹的“啊”)
4b.*真是一个十足的女汉子啊呢,那个女生。(表感叹的“啊”+表感叹的“呢”)
这也就说明,在一元感叹句中,语气词“呢”比“啊”更靠前。因此,基本句中语气词素组合顺序条件应得到以下修正:
(1)陈述>感叹>特殊疑问>选择疑问
(2)陈述:的>了
(3)感叹:呢>(吧、啊、么、哇)
(4)疑问:呢>(吧、么)
三元句中语气词与二元句中语气词规律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三、汉语句子的句中语气词与焦点/话题分布
1.汉语的左缘结构与屈折结构
Rizzi在1997年首次提出了左缘结构(Left Periphery)这一句法概念,将标句词短语(Complementizer Phrase,CP)和曲折词短语(Inflectional Phrase,IP)之间的区域定义成为左缘结构区域。同时他也提出了话题和焦点在该区域上的分布:CP>话题*>焦点>话题*>IP。Belletti(2004)进一步发展了Rizzi的理论,指出了在IP之下的屈折层仍旧可以出现话题和焦点成分。从而有了在屈折层的话题和焦点分布情况:IP>话题*>焦点>话题*>vP。张志恒(2013)引用Del Gobbo和Badan(2007)以及Badan和Del Gobbo(2011)的研究发现时,指出:CP>相关性话题(Aboutness Topic)>悬挂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