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4-10-30张攀攀
张攀攀
摘 要:“十二五”规划将“绿色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基本原则,绿色发展是解决我国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但这种新型发展模式的推行面临着自然环境约束、发展阶段限制、技术创新不足、制度支撑不够等一系列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克服不利条件,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完善制度,推动我国绿色发展步伐的不断前进。
关键词:绿色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一、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威胁,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等,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活环境及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需要全世界共同参与和解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更应积极承担责任,应对挑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绿色发展是解决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能源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该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保障资源环境不受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绿色发展”,可见党和国家对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然而探索绿色发展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遭遇各种难题和挑战,必定面临着一定条件的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的绿色发展受到了自然资源环境的约束,在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消耗同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无疑加大了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难度。一方面我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但人均拥有量偏低,只有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我国资源禀赋不均衡,呈现出“富煤、少气、贫油”的特点,然而煤的碳密度远远高于其它化石能源,也就是每燃烧一吨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多于石油和天然气等其它化石燃料,对空气的污染会更大,对环境的破坏更严重,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不利于中国绿色发展转型。其次,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加大了绿色发展有效实行的难度。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受到发展阶段的约束和经济增长模式惯性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仍然是依赖重化工业,能源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具有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征。一方面能源密集型工业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持续逐年增长,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实行和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能源利用率依然偏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仍然偏高。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连续多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于世界的第一位,数据显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工业部门,高排放意味着高污染,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因而我国的绿色发展受到了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制约。第三,技术创新水平不足制约着绿色发展的进程。我国整体技术研发能力弱,科技发展水平落后,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虽然目前已有部分大型企业具备了研发绿色技术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能力基础,但主观上并不愿意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与当前我国对绿色技术的研发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关,绿色技术的开发运营具有高风险性,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开发投资费用和推广运行费用高,需要良好政策环境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较小的经济规模、较少的资金投入、落后的工艺水平和较低的集约化程度限制了其技术研发的能力,导致了其开发和应用绿色技术的热情度较低,主观上也缺乏重视程度和前瞻性。目前我国的绿色技术水平在国际上相对落后,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又障碍重重,这成为了制约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技术难题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最后,宏观政策体系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欠缺成为我国向绿色发展转型的一大制约因素。一方面目前的环境立法体系不完善,虽已树立了环境立法的理念,但实际践行的力度还很不够,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司法和执法不严的现实难题,法律未能明确规范公民保护环境的权益,对公民保护环境的行为缺乏引导和约束,不利于公民形成良好的环保参与意识和自觉习惯,不少法律条文太过宽泛和空洞,不够具体和明晰,造成实际操作的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政策保障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奖惩和激励机制,监管机制不健全,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的引入政策不完善,政府没能有效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干预手段来调节市场的失灵,使得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困难重重,绿色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管制,需要加大制度改革的力度。
三、绿色发展对策
第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处于这样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但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的任务更加艰巨。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需要向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的集约化清洁生产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但能耗最多,污染最多的是第二产业,尤其是钢铁、化工、发电、冶金等重化工业,传统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绿色发展推行,应鼓励和扶持清洁环保的生态产业,发展低碳循环产业,加快促进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来。第二,依靠科技,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技术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更是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技术。要转变技术开发的价值取向,传统技术开发的价值取向是功利性的人类中心主义,现代科技应该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目标,本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科技研发创新中来,以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作为衡量技术好坏的标准,技术创新不仅是要追求经济效益,更是要追求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绿色技术,企业自身应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形式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第三,健全绿色发展法制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首先绿色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作为支撑,法律的制定要结合现实情况,符合实践的需要,能从政策上和实践上提供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其次,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税收及价格政策来鼓励和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化转型,重视对行业法规、技术标准以及收费制度的构建,同时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节。另外,建立绿色激励制度,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奖励制度能有效推进绿色生态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最后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和监管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志雄.中国绿色发展的条件与面临的挑战[J].新视野,2013(4).
[2] 陈端计.绿色发展:中国“十二五”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