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环境,开展体验性国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4-10-29宋洁妍
宋洁妍
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像不像作为绘画活动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也按照教师意图固定不变。这种封闭式的绘画训练束缚和限制了儿童的思维,使儿童国画变得枯燥乏味,其结果必然是偏离美术教育的宗旨。所以儿童国画教学要冲破以临摹、模仿为绘画手段,应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追求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读书之乐何处寻——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正是说的兴趣的重要作用,国画教学同样如此。中国画传授方法是先临摹后创作。这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兴趣提不起来,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担忧,怎样把国画引入课堂,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实中国画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难事!我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斟酌,我最初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先欣赏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枇杷图》(图1),然后请同学们向大师发起挑战,让学生尝试用毛笔来画我们家乡的特产——枇杷。虽然他们从未真正接触过中国画,很多同学也是第一次拿毛笔来作画,但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居然出乎我的意料,还真有那么点神似。
在以后的几节课里,我又引导学生选择和枇杷相似的水果进行绘画创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民族特色象是与生俱来,画面表现出的意味很浓,作业效果也很喜人。学生们良好的表现更让我树立起了信心,我感到小学生的国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教,关键是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题材。课堂中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儿童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表现。这种独立的描绘与真正的表达,将带给儿童更多自由表达的快乐。
因此,只有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认知,对所学的事物真正有兴趣。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审美能力提高注重体验
“儿童的生活是他们体验社会的最好途径。”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由衷地、自然地流露出对生活的赞美和描绘,这种出自真心的流露,是最真切的,儿童与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对话,是生活化美术教学最需要的元素。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对中国画的审美能力。为此,我在中国画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两点做法:
(1)通过评价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中国画的艺术追求。
前人在研习中国画时总有这样一句话:“眼高,手才能高”,其实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画也是这样。教师只有真正使学生体验到中国画的艺术品味,才能够使学生在创作时有的放矢,表现出各种具有晕染效果的作品来。由于中国画是在宣纸上进行表现和创作的,而宣纸的最大特点就是吸水性很强。所以,水和墨在宣纸上能产生许多出人意料的晕染效果,而我们的古人也正是运用这种特有的笔墨效果才表现出许多传世佳作。为了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晕染效果的美感以及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我采取了通过对比评价作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察并体会晕染效果。
(2)给学生作品以巧妙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从体验到“知行”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这一基本理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弄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在评价作品时,需要教师“蹲下来”看儿童的画,所谓“蹲下来”看儿童的画,就是指学会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品评儿童的作品。也就是一位美学家所说的用“童眼去看”、用“童心去品味”儿童国画。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两个例子: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瓶子的一家》。我画的线条已经化开来了,不想给这张画涂颜色了,就用各种线条打扮一下瓶子好吗? 教师甲:这画的是什么啊?老师没有让你用线条画,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拿回去先勾线,再涂上颜色!教师乙:当然可以了,这是我们以前教过的线条画,这种线条在宣纸上的晕化,很有韵味,我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画画。你画线条的时候如果多一些点、线的变化就更好了!
反思:这两组镜头是不同教师对待同样一个问题时的不同方法。就对儿童作品的评价而言,显而易见,后一位教师更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充分保护儿童的创作热情,通过正确引导进一步激发儿童作画兴趣。
由此可见,在国画教学中,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纸上学来终显浅——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儿童学习中国画的突破口是起点问题,我觉得把自然、纯真作为起点是最接近儿童的个性的,很多大师最后形成的绘画风格恰恰都是这两点。这一阶段学习的最好办法是引导儿童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当作好老师,通过写生使儿童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儿童写生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更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时候可以根据进度设计不同的题材和内容。静物写生可以让儿童画画自己喜欢的玩具、书包、盆花等;场面写生可以画画妈妈的工作台、厨房的炊具、校园一角;人物画是写生的最好题材,小伙伴、父母长辈都是极好的写生素材(图2)。写生不仅让儿童感到自然的美,更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美的灵感注入到他们的绘画中。同样一件事物,通过观察写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画的国画就丰富多彩。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原则,儿童在写生中能很熟练地运用毛笔工具,将水和墨的组合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学中国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领路人,一旦学生掌握了最为基本的技法,掌握了水墨、笔、纸的习性,他们就成了天生的绘画“大师”。 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在明白了大致的布局理念、主题和对象后,自由发挥。在他们的笔下有了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鸡;一只慵懒中不乏警觉的小猫……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图3)。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取得的成绩
近两年来,国画社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经过实践调查,学习中国画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相反,小学员们都是品学兼优的。例如:陈琳同学,她不仅是大队委员,还是杭州市的火炬金奖队员。她的国画作品连续两年在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中获一等奖。王尉、吴鼎恒、周乐天三名同学荣获余杭区“书画百佳”称号。汪一帆同学在余杭区现场书画比赛中获一等奖。国画社团的小学员们已经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奖百余次。
(二)得出的经验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我在国画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利用了多种方法辅导学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认识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在生活中找寻国画的表现和创作素材,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国画中去。用传统的中国画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突破和创新,让孩子们能在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中神采飞扬。
(三)得出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