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朝整治公务用车

2014-10-29姜龙飞

北京档案 2014年8期
关键词:京师内务府公务用车

姜龙飞

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2年,从内务府上报朝廷的公文中,出现了“近来京师米粮食物俱各腾贵”字样。什么叫“腾贵”?就是物价像奔马一样跳跃上蹿。乾隆爷闻奏不免纳闷,什么情况?给朕查来!内务府不敢怠慢,赶紧“悉心查访”。讵料“盖由车辆短少”所致。车辆怎么会短少?“固由用车处多”,“草料价昂”,“民间拉运货物不能充裕,于民生日用亦绌”。何人用车多到如此地步,竟然挤占到老百姓的吃喝日用?结论是:“公务雇觅”。

再往下,内务府不敢细说了。因为公务用车的大头,除了皇上,还能有谁?

清朝“定鼎燕京”,康熙爷立下的规矩,每年都要北上谒陵、避暑、围猎;1709年(康熙四十六年)圆明园建成后,又多了一个来往离宫的长项。皇帝出宫,岂可等闲,那排场气势,不说遮天蔽日,起码也是冠盖如云。仅仅靠京师衙门固有的官车远远不够,必须雇用民间车辆填补。乾隆八年,皇帝北上谒陵,大伏天出宫,入冬始归,“往返程途四千余里,为期四月有余”,除去官车,还雇用京差超过400辆,黑压压挤窄了口外的驼马道。此一去旷时持久,京门车马罗雀,不挤占民间运输才怪。至于报酬,“每车重载,日给价银七钱二分,守候回空(抵达等候及回程空载),日给草料银五钱二分或三钱六分四厘”不等。内务府自忖,此乃“公平交易”。但漏洞出在这笔银两是由地方官员从内务府支取后分发的,其中的猫腻于是层出不穷,“胥役卖放讹索,百弊叠出”,以至预算“不敷”,须再向“内务府找领”。即便如此,车户们“一差所获,仅足供往来草料饭食之费,实无盈余养赡家口”。更何况,“夏秋之间,雨水不时,道路泥泞”,“口外地方或遇浮沙、松土、山坡、石径,拉运匪易”,车户们“车殆马烦,人畜交困”,个个“视为畏途”。以后再遇京差,竞相“闻风藏匿”,出京“远飏”。

皇家的刚性需求不变,官差的来源却日绌一日,怎么办?乾隆九年,北京地区最高地方长官、顺天府尹蒋炳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实行八旗差车预备制。即以八旗兵勇中闲散无业、谋生乏策的汉军为基干,“每旗置办车50辆,共车400辆;每车骡马4头,约价80两,发给无业之人。平时听其各寻买卖,装载营生……若遇差务,即调拨应用”。如是则个,“上不悞公,下不病民,诚公私两益之道也”。

然而,让蒋炳没想到的是,其听来甚妙之创新构想,一经内务府“权宜”采纳,京师公务用车量顿时脱缰,形同腾蹿:乾隆十二年,共用车7410辆(次);十三年,9944辆(次)……究其原因无他,滥行支应者众。

事即至此,不实行车改看来是没治了。乾隆十七年七月初六,内阁大学士傅恒谨遵圣命,开列出强行裁汰的公务用车细目,计有:静安庄每月拉载太监口粮,用车2辆,一年用车24辆,嗣后裁汰;万善殿办理佛楼道场,小和尚等坐用2至4辆不等,一年47次用车108辆,嗣后裁汰;冰窖往宫内等处拉载冰块,一年用车777辆,向例每冰8块用车一辆,改为10块1辆,嗣后每5辆减1辆……就连御膳房用车也不能例外,乾隆每月驾幸南苑,内膳房用车16辆,嗣后减3辆,外膳房用车15辆,嗣后减3辆……当然也有不可裁汰且必须确保的公务用车,赫然入目的首先便是皇上进宫、皇上驾幸圆明园等,以及皇太后、皇后、贵妃、嫔妃、贵人和阿哥、公主、福晋等等皇族一大家子的用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不成咱家用车谁个还敢计较不成?中国的法度向以责众,免及寡圣。

傅恒一通砍斫,斧影之下零落满地鸡毛,归其拢来,倒也蛮可观,计约1500辆车的公务用度被削减。嗣后,动用公车均以核定数为准,倘有滥行支应不守规矩者,除车价不准开销外,“该值年官员一并议处”。作为配套措施,直隶总督府亦奉旨对京师周边地方官车用度行使稽查权,以防“犴滑胥役,借端滋事”……

作者单位:上海市档案局

猜你喜欢

京师内务府公务用车
清末普及教育的尝试:以京师强迫教育为中心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京师得家书
官场圣人范仲淹 第九章 重返京师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清季户部筹拨内务府经费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乾隆皇帝的荷包》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与现代化——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