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浪微博为例浅析社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宣传工作
2014-10-29金雯婷
金雯婷
摘要:本文以国内注册用户最多、影响力最大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对新浪微博上的官方认证的档案公共账号进行统计,对现阶段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宣传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未来的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宣传工作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浪微博档案宣传社交媒体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都市人的生活中融入了许多划时代的社交手段,从早几年学生主要使用的人人网,到现在大众都使用的微博、朋友圈等等社交平台的崛起,为个人表达和交流沟通搭建了快捷有效的平台,信息的共享性和即时性得到了极大地保证和提高。
随着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社交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也为档案信息的提供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一些档案部门也开始重视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进行档案推广和宣传,不同地区、不同服务机构结合自身档案信息资源特点和优势,陆续创建了自己的公共服务账号。
一、信息样本获取和统计
微博是指网友用户通过每条140个字以内的信息,在这一平台上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分享社会新鲜事。根据新浪2013年2月公布的财报中,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拥有超过5亿注册用户、超过30万认证用户,其中有13万多家企业与机构账户,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新浪微博其覆盖面和影响力都位于目前国内社交类平台中的前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对档案官方认证的公共账号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现代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特点。
截止到2014年7月1日,通过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名字中包含“档案”的账户,通过人工筛选,其中官方认证账户中与官方档案宣传有关的账号一共有179个,其中为公共档案馆(局)的公共账号数量最多,共有148个,数量其次为高校档案馆的微博公共账号,有15个,其他类型的账号数量都很少:省属档案馆(局)账号数量为5个,专门档案馆账号数量为4个,档案类杂志的公共账号数量为2,带有官方认证的档案宣传的个人账号有5个,主要是一些档案馆(局)的馆长和副馆长。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二、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特点
(一)种类少,普及率低,重视程度低通过图1可看出目前阶段地方档案馆(局)对档案在社交平台进行宣传的重视程度较好,而本应档案宣传工作更完善的省属档案馆(局)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全国34个省级地区(包括:4个直辖市23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中只有5个省档案馆(局)建立了微博官方账号,普及率约为15%,而且省级档案馆(局)作为指导地方档案工作的部门,自己对档案宣传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其影响力。高校近年来对档案宣传的重视程度较高,档案专业杂志的微博宣传重视程度急需提高,已经开通的两家档案杂志一家为《浙江档案》,另一家为电子期刊《档案工作》,实际开通的纸媒只有一家,微博营销也可以传统纸媒在新时期拓宽影响力的较好方法,尤其是档案类杂志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期刊,更可以利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二)起步晚,关注度少,影响力有限
新浪微博在2011年开始,之后迅速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对新浪微博上的档案官方宣传账号进行统计发现,其大多是在2013年之后开始注册,注册时间较晚,没有及时抓住网络社交的黄金期。
以省属档案馆(局)官方账号为例,通过对这些账号的粉丝数量(“粉丝”数是“关注”该用户的其他微博用户的数量)、微博总数、账号首次发文时间以及最后更新微博时间进行统计,直观可以发现其粉丝数受其开通时间限制,其数量从100到几万不等(表1),在今年之前开通的四家官方微博的粉丝数普遍集中在2万到4万,虽然与那些网络平台上的动辄几百万的粉丝相比少之甚少,虽然与普通的微信账号相比其粉丝数量还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个省级的官方账号,其粉丝数和本省人口数相比,其影响力十分有限。
(三)内容少,利用率低,引导能力低
通过对最后更新微博的时间进行分析,发现都是距离本文统计时间比较近的时间,活跃程度还可以,“江苏档案”账号在本文统计当天还刚刚更新过。在更新速度上,更新微博数量最多的是平均在创立账号一年来的时间里,平均每天更新三条。
各档案馆(局)官方微博内容多以介绍性内容为主,主要介绍本馆馆藏档案材料情况,多以档案的通知公告为主,例如开闭馆信息、展览通知、档案馆信息等。
此外档案账号的利用率也不高,极少数的公共账号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做档案宣传的活动推广,例如:“江苏档案”在置顶微博(置顶微博是指博主将最有价值的一条微博在话题页里做置顶重点推荐)的位置上推荐了江苏省档案局举办的“激扬”杯首届“舞文弄件”网络游戏大赛,内容以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为主,利用微博平台进行自身工作活动的宣传工作。
在微博账号引导力方面,发布的信息在网民中关注度、认同度不够理想。特别是微博转发量、微博转发率、微博评论量、媒体关注度、粉丝活跃度、媒体倾向指数等不强。[1]
(四)地域性,差异性大,分布不平衡
通过对数量最多的公共档案馆(局)的148个公共账号所属省份进行统计整理,通过图2的全国地区档案馆(局)微博账户分布情况可以直观看到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档案官方宣传微博账号较多,而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档案官方宣传微博账号较少。这体现了南北方地区对网络平台的利用率、普及率以及档案的不同认识程度,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内陆地区明显高于北方地区,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通过图2对各省份的地区档案馆(局)微博账户数量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省份之间的微博账户分布是不平均的,其中江苏省和四川省最多,最少的如青海等没有档案馆(局)微博公共账号。地方档案馆(局)微博账号推广工作做得最好的江苏省和四川省,都有省级档案馆(局)的公共账号,由此可以看出以上两省对档案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全省的档案宣传工作。
三、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一)提高网络宣传重视程度,提高普及性
增强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公共档案馆等档案部门对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利用网络信息时代的宣传媒介和社交平台,有助于体现档案管理主体的社会化,引导普通公众从传统档案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生产者。
通过提高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社会档案普及性,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这对开展档案征集、管理、利用服务等工作都大有益处,尤其是现代社会,80后90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抓住网络时代媒介进行宣传可以在年轻人当中更好的宣传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档案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程度。
(二)借鉴优秀宣传服务经验,加强联系性
同时不同省市之间的公共档案宣传账号,不同类别之间的公共档案宣传账号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关注,互相学习,借鉴学习那些注册时间久,粉丝数多,活跃度和利用率高的微博账号,借鉴优秀宣传服务经验,加强彼此间的联系,通过“转发”、“互粉”环节,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充分利用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多“关注”同行业其他的账户,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构建相互沟通交流档案工作的有效平台。例如“江苏档案”的公共账号就专门在首页设立了直属机构栏目,栏目内对本省份内的地方档案馆(局)的公共账号进行了链接,一目了然,方便本省档案工作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三)增强网络宣传品牌建设,打造特色性
通过健全社交平台公共账号管理体制,规范账号信息发布和维护工作,增强网络宣传品牌建设。例如规范微博账户名称和标签,如一些省市地区的微博账户名采用统一格式,通过设立简明标签方便用户查找;规定转发信息比例,做到信息原创和信息共享相结合;完善信息定期推送服务,实时传递最新的档案信息;提高信息更新频率,及时更新档案前沿信息,关注电子化等科技成果;对不良信息的评论和留言内容的及时删除,维护品牌形象等工作。
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档案的公共账号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和共享者,也致力于构建公众表达档案诉求的直接渠道,增强彼此的互动性,及时回复用户留言和提问,打造沟通平台,将档案的利用者转化成档案工作参与者。
同时充分发挥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的档案机构的特色和优势。专门档案馆(局)账号,个人档案账号等都是很好的宣传档案的方式,最近中央档案馆在互联网上公布《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在微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止到2014年7月7日20时30分,新浪微博上含“中央档案馆,笔供”关键字的微博数达到66871条。再如,抚顺档案局为本局的4位局长和副局长设立了个人的公共的档案账号,有助于网络用户与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
综上,以新浪微博为例,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在社会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抓住机遇,不断学习不同行业的优秀经验,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树立网络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工作,了解档案,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
(注:本文中所有在新浪微博上统计的数据都来源于网络,除专门指出都截止到2014年7月1日。)
1.蔡红.档案微博传播效果分析与研究.档案与建设.2014(02).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