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014-10-29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341000谢俊锋邱荣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粘膜附表肌层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341000)谢俊锋 邱荣锋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 SMT)是内镜检查常见疾病,内镜发现病变容易,但很难确定肿瘤的来源和性质。普通胃镜下活检往往取材过小、过浅,不足以确定诊断。既往由于诊断不明,大多只能采取定期内镜随访或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的广泛开展和内镜下微创技术的发展,粘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本研究通过回顾我科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经超声内镜诊断粘膜下肿瘤患者,根据超声内镜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分析病变超声内镜结果,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从而评价超声内镜在粘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附表1 21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分布及回声特点

附表2 EUS检查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性质诊断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因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来我院行EUS并诊断为粘膜下肿瘤患者,共210例,其中男114例,女106例,平均年龄45.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吞咽不适等。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器械采用电子胃镜(Olympus GIF Q260)和超声微探头(EU-MEI)对患者进行检查。经过电子胃镜的检查后提示为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接受超声内镜的检查。超声内镜会将胃壁的层次结构显示出来,具体为胃黏膜层和黏膜表面所产生的界面波相当于从内到外第一层的高回声带;黏膜的肌层相当于第二层的低回声带;黏膜下层相当于第三层的高回声带;固有肌层相当于第四层的低回声带;浆膜层和浆膜外组织所产生的界面波相当于第五层的高回声带。对粘膜下肿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处理。最后将所得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2 结果

本研究对21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进行EUS检查,其中间质瘤84例,平滑肌瘤78例、脂肪瘤20例、异位胰腺19例、囊肿6例、神经内分泌瘤3例。具体分布及回声特点见附表1。上述EUS诊断SMT210例患者中,120例经内镜下切除,其中高频电凝电切术80例、内镜粘膜切除术35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5例;25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共145例获得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诊断,随访103例患者未见复发。

EUS检查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性质诊断对比见附表2,胃间质瘤良恶性判断对比见附表3,来源层次诊断对比见附表4。从附表2可见,EUS对上消化道SMT的性质诊断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性质诊断符合率为87.6%。从附表3可见,EUS对胃间质瘤良恶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8.4%,对恶性间质瘤诊断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0.4%,从附表4可见,EUS对上消化道SMT的来源层次诊断与病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87.6%,其中对源于粘膜肌层肿瘤层次诊断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0.0%,对源于粘膜下层肿瘤层次诊断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6.5%,对源于固有肌层肿瘤层次诊断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93.2%。

附表3 EUS诊断胃良恶性间质瘤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性质诊断比较

附表4 EUS检查与病理来源层次比较

3 讨论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是指来自上消化道非上皮性间叶组织的一类肿瘤。本研究中,超声内镜诊断粘膜下肿瘤210例,其中间质瘤(40.0%)、平滑肌瘤(37.1%)、脂肪瘤(9.5%),是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主要原因。

本组EUS性质诊断准确率为87.6%,与Rosh等报道相似[1]。来源层次准确率达87.6%,其中对粘膜肌层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0.0%;对原于固有肌层肿瘤层次诊断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93.2%;对于来源于粘膜下层病变诊断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3.2%。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说明超声内镜对粘膜下肿瘤具有很高的定性及定位价值,是一种诊断粘膜下肿瘤的有效手段[2][3]。

据报道[4],在食管以平滑肌瘤多见,在胃以间质瘤多见。本研究组中109例病理和免疫组化明确为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中,共有11例(10.1%)两者间诊断错误。EUS对于良恶性间质瘤的鉴别主要基于肿瘤的大小、边缘和回声。一般来说,瘤体直径大于3cm,内部回声不均匀,存在钙化或坏死灶,边缘不规则,有“断裂征”者,恶性可能大[5][6]。本研究在良恶性间质瘤诊断中,EUS与病理符合率88.5%,EUS对恶性间质瘤诊断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0.4%。

内镜下切除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7][8],主要应用于起源于粘膜肌层、粘膜下层以及固有肌层浅层的小肿瘤,一般主张直径小于3cm。本研究中,120例内镜下治疗组肿瘤直径0.3~2.7cm,平均0.65±0.28cm。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内镜下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有皮圈套扎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等。本组120例粘膜下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粘膜下肿瘤起源层次、大小及生长方式,结合患者全身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法。

4 结论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能对粘膜下肿瘤作出较明确的性质、部位、来源等诊断,从而为粘膜下肿瘤的进一步处理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证据。

猜你喜欢

粘膜附表肌层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