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立足“五个三”谋划大扶贫
2014-10-28刘代菊黄慧民
刘代菊+黄慧民
湖北孝感市是集山区、库区、湖区于一体的贫困地区,现有大悟、孝昌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片区县)、29个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17个插花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34.11万,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0%,两个重点县贫困人口28.14万人,占两县农村人口的25.6%,占全市贫困人口的69.1%。
2013年,孝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战略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和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全市共解决5.26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超计划75.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023元,同比增长13%,大悟、孝昌两县主要经济指标也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健全三大体系 落实扶贫责任
在扶贫开发中,孝感市把健全相关工作体系放在了首要位置。
首先,健全扶贫开发组织领导体系。市、县两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对扶贫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上实行倾斜,重点贫困乡镇、老区乡镇都明确了分管扶贫的领导和扶贫专干。
同时,孝感市广泛开展城乡三类新社区、三个“1+X”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即强化抓好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协助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争当致富书记、贴心书记、平安书记、廉洁书记、领航书记),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明显加强。
其次,健全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以“两办”名义印发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目标综合考核指标,把支持服务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对市直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完善考核办法,年底组织考核验收。市委办、市政府办会同扶贫部门对各县(市)区开展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重点扶贫项目,实行一个月一督办,一季度一通报,年底组织验收。
第三,健全市、县领导挂点帮扶体系。市、县党政领导广泛建立了联县帮乡驻村扶贫联系点,在规划指导、筹措资金、项目建设、工作督查等方面充分发挥领导示范点的带头作用,促进了贫困村的脱贫。大力实施“1331”工程,市“四大家”主职领导帮助所联系的大悟县宣化店镇杏冲村等4个贫困村共落实帮扶资金2641.47万元,有力助推了驻点村新农村建设。
整合三大资源 放大扶贫效益
第一,整合片区扶贫攻坚资源。孝感市将推进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与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大悟脱贫奔小康试点三项工作有机融合,整合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14.63亿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亿元,有力推动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大悟段、孝昌县107国道城区段外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整合专项扶贫资源。市级财政配套投入两个重点县专项资金1175万元,占中央、省下达孝感市财政扶贫资金的10%。以上两县以县为单位,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把重点贫困村扶持计划纳入行业发展规划,从源头上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实现了重点贫困村村平均投入493.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5.5万元,整合部门及其他资金358.1万元。
第三,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孝感市坚持以扶贫规划为依据,从项目规划开始,以财政扶贫资金为支点,撬动和整合农业、林业、电力、水利、社会发展等涉农资金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市直行业部门累计投入大悟、孝昌两县项目资金12.93亿元,同比增长26.28%,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六张网”和公共服务“六张网”建设均衡化、均等化。
实施三大工程 推进精细管理
第一,实施片区扶贫攻坚工程。孝感市成立了孝感大别山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片区工作要点,明确推进机制和成员单位职责,编制完成大悟、孝昌两县《片区实施规划》和《产业扶贫规划》,两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召开全市现场会进行推进,形成了高位推进,合力攻坚的强大气场。同时,探索创新项目推进、资源整合、社会帮扶、责任考核、跨区协作等机制,有力推动了片区规划和政策落实。
第二,实施专项扶贫进村入户工程。超额完成大悟、孝昌两县21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和29个插花贫困村、17个重点老区村规划目标任务。投入扶贫贴息贷款658万元,小额贴息贷款70万元,仅大悟、孝昌县就新开发茶叶、药材、林果等特色基地8万多亩。目前,两县已初步形成区域性的茶叶、花生、板栗、药材、畜禽等支柱产业体系布局,特色产业基地覆盖80%以上的贫困村和农户。完成搬迁617户、2452人,完成雨露计划培训4402人,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7505人次,有序推进一系列国家和省级扶贫试点工作,切实加强扶贫优惠政策“靶向管理”,增强扶贫开发活力,提升扶贫开发效果。
第三,实施规范管理工程。大悟县以扶贫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及《扶贫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格按备案批复项目落实财政扶贫资金,建立了资金项目台账。
安陆市建立了项目验收过程中“一到一有、一张一立、二供二建”的工作制度,“一到”就是施工的工头或项目施工负责人到验收现场;“一有”就是有施工合同;“一张”就是在村级公开牌对项目的全部情况进行张榜公示;“一立”就是项目完成要立标识牌;“二供”为提供发票、提供账号,便于国库集中支付;“二建”就是财务建账,项目建档。同时,大力开展基础规范年活动,按照“脱贫即出、返贫即入”的原则,完成年度贫困人口动态情况的入户调查和信息更新。endprint
完善三大机制 动员社会参与
首先,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孝感市实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部门定点帮扶、县(市)区对口帮扶”机制,将“1331”帮扶工程与 “一线一点”新农村建设结合,市“四大家”领导带领80个部门对20个老区、贫困乡镇(村)开展对口帮扶,筹措“一线一点”新农村建设资金5834.88万元。
全市组派了1000多个“三万”工作队,进驻到2885个行政村开展“三万”活动(其中市直110家单位深入130个行政村),实现了全市所有机关和所有行政村“两个全覆盖”,投入帮扶村庄环境整治资金1亿多元;继续推行南部县(市)区对口帮建大悟、孝昌4个乡镇,确定包保项目10个,到位资金250万元。
其次,完善村企共建机制。以开展“千企帮千村”工程为契机,以扶贫龙头企业为依托,孝感市大力推广大悟柏园、孝昌鸿翔“企业+基地+村+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和企业与村组、农户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全市共有53家企业与62个村结成帮扶对子,辐射贫困村279个,直接投入、捐助资金2802万元,新建发展特色产业基地3.9万余亩,带动贫困农户37773人,吸呐低收入人口就业11750人。
最后,完善民间扶贫机制。孝感市老促会积极推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扶持、社会参与、老促会办”扶持老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老区调研,确定分期分批实施项目对接,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大悟县芳畈镇等4个乡镇10个综合项目予以扶持。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在孝昌建立扶贫基地以来,以桥湾村等3个贫困村为重点,开展示范试点村建设,已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扶贫项目100多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孝昌连续5年开展“孝行日”爱心飞扬慈善活动,动员全社会为老区、贫困地区共募集资金4700多万元,其中2013年活动募集1634.8万元。民建孝感市委会号召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同心·助学”活动,联合省扶贫协会、市扶贫办连续三年举办巴黎印象扶贫资金捐资助学活动,来自大悟县、孝昌县和孝南区的近30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获得3000元的爱心助学金。
创新三大模式 打造特色品牌
近年来,孝感市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化扶贫、村企共建、资金到户等扶贫模式,并初步形成了三大特色品牌。
第一,鸿翔产业扶贫模式。孝昌县的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农户投资自营+企业合同收购”、“企业投资+农户承包经营”、“村集体投资+企业租赁+贫困户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近20个村脱贫,近60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吸纳2000余名贫困户就业。
第二,柏园村企共建模式。大悟县三里镇柏园村实行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土地流转二次租赁引资开发模式,即村委会集中租赁,农户土地再统一租赁给企业,贫困户获得土地租赁收入,又可获劳务收入,村集体也在土地二次租赁中获得收益。
第三,孝昌“六到户”模式。孝昌县在深入分析全县“两类”人口贫困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产业覆盖、互助帮扶、培训补贴、住房改善、助学扶持、医保代缴“六到户”扶持措施,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直接受益贫困人口达6.75万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