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谈叶舟,谈谈他的小说

2014-10-28刚杰·索木东

飞天 2014年10期
关键词:仓央嘉鲁迅文学奖拉萨

刚杰·索木东

这两天,在兰州,在甘肃,在全国,叶舟很火。文学圈子内外,大家都在谈论他,因为他的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获得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可有个怪现象是,面对媒体也好,对着朋友也罢,我们一直都在谈论着叶舟,却很少有人谈到他的获奖作品。——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地说着“实至名归”等冠冕堂皇的话语,甚至翻出来他的陈谷子烂麻绳的时候,有几个人记得他获奖作品的篇名?有几个人去认真读了一下他的获奖作品?又有几个人从他的作品里面读到了真正的获奖价值?——其实,有时候想一想,面对每一个获奖,我们的评论家,我们的媒介,我们的大众,是不是每次都在重复表演着买椟还珠的游戏?

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文学奖,是一个短篇小说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而不是叶舟获得了一个事业上的综合奖。换言之,叶舟写了那么多的小说,也只有发表于《天涯》并被《小说选刊》转载了的短篇《我的帐篷里有平安》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而如果是张三、李四也写出这样的一篇好小说,一样可以引起关注,也有可能会获奖。那么,我们就别再讨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的诗人、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叶舟了,我们来说说他的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取材于藏传佛教格鲁巴(戒律派,俗称黄教)的领袖第六世达赖喇嘛、藏族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仓央嘉措的著名诗句:“住在布达拉宫中/我是持明仓央嘉措/在拉萨的大街上/我是浪子宕桑汪波”。讲述的也是仓央嘉措在拉萨八廓的故事。

我们知道,在当下,仓央嘉措和他的诗歌一红再红。从这个角度出发,这篇小说是赶了一个时髦。但是,读完这篇小说,你就会发现,这篇“时髦”的小说,其实是在讲一个古老的话题——信仰和价值。这篇“时髦”的小说,其实是在告诉大家,我们对历史的误读和讹传,有多么严重。

在这个短篇里,叶舟巧妙地安排了“我”——法王的17岁的侍从僧人,陪佛爷溜出神圣安静高大的布达拉宫,乘着夜色来到拉萨的大街上,来到八廓的坊间,来到纷乱的江湖上,持戒严谨的法王隐藏身份,在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奇才异士聚首论道。无聊的“我”,则只能等在屋外和一些无聊的人干一些更无聊的事情。——在这里,我们都是纷乱的江湖的一分子,我们都是拉萨的夜色的一分子,我们都是热腾腾的生活的一分子,不分僧俗,没有贵贱。

这样的构思和设计里,个人认为,这篇小说至少写出了三个不同凡响。

首先,在坊间问道的尊者仓央嘉措,舍得用上一世传下来的纯金法器金刚杵,来换取一个偶遇机缘里的知识获得:“‘嗐!今天的运气不坏,我碰见了一个山南来的少年人,会讲无数个莲花生大师的故事,都是善行与妙果,好听极了。尊者扬了扬手里的金刚杵,眉飞色舞地说,‘还没听够,会很晚的!你要是等不及,你就先回宫里去,看你,哈欠都打出来了。——显然,金刚杵是一件赏赐。等一下,它就会挂在那个少年人的脖子上。我有点嫉妒,却也无奈。”在这里,叶舟用一段对话,表达了作为雪域大地最尊贵的法王,仓央嘉措尊者对求知的虔诚和得到时的喜悦。在这里,他也用尊者仓央嘉措的豁达超然和小侍从“我”的小气拘谨,说明了一个大道理:我们要舍弃物象、具象的信仰和道,而要来寻找信仰和道的真谛——善知识和大智慧,那才是成佛之道。而佛,也就是佛陀的简称,梵语的意思就是“得道者”。

其次,叶舟笔下的仓央嘉措,是一个持戒严谨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是万民敬仰的高贵法王,而不是被讹传、误读的混迹江湖的浪子情种。他的歌谣,是度人济世的道歌,而不是艳丽缠绵的情歌。所以,远道而来朝圣的康巴汉子,才会在见不到尊者圣面的时候,用“插刀子”的游戏做诱饵,铤而走险“绑架”尊者身边的小侍从“仁青大喇嘛”,只不过是为了听他唱一曲尊者的道歌。而当“我”怀抱那一把格萨尔说唱老人的古老三弦时,所有的力量、智慧聚集一身,宛若神授。在这里,我们从康巴汉子用粗野表达虔诚和小侍从由恐慌无助到坦然接受的戏剧变化中,可以读到叶舟的幽默,是藏地式的幽默,西部式的幽默;可以读到“朝闻道夕死足矣”的求索;可以读到对知识、对信仰、对道义、对价值的执著追求。更能读到,未知的浩瀚宇宙里,我们机械的认知,所没有到达的那些广袤和无际。

还有,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到叶舟处理故事的冷静和老练。他把一个冷静的命题,放在了喧嚣的街头来思考;他把一个严肃的命题,放在一个少年僧人不失童趣的眼光里来思考。于是,在三百年前拉萨热闹的夜色中,易装混迹其中的尊者,并不是来享受世俗迷离,而是来寻找世间大智慧的。而也正是这个传承自然的街头,才会合理地容纳那些卑贱和尊贵、贫穷和富有;也正是这个包罗万象的夜色,才能让一切尊贵和卑贱、富有和贫穷彻底消失。因为在这一刻,就会突然发现,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我们都是大地的赤子,我们都是宇宙的繁星。因为在这一刻,面对大地上那些和宇宙相通的智慧时,我们才会幡然悔悟,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发现自己的无知和狂妄。

综上,个人认为,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之所以能获鲁奖,抛开小说的技巧不说,叶舟用三百年前的一个藏地故事,至少给我们传递着一些温暖——宗教的温暖、道义的温暖、生活的温暖和人性的温暖。而这些,恰恰就是信仰迷失、敬畏不再、道德沦丧的今天,我们最缺的、最需要寻觅的。也就在这样的描写里,叶舟给我们传递着地上的青草味、坊间的油烟味和世间的人情味,给我们传递着众生平等的悲悯情怀和普世价值。

猜你喜欢

仓央嘉鲁迅文学奖拉萨
西藏“Z 世代”的拉萨记忆与憧憬
朱辉
仓央嘉措
大学写作课程中的“苦难意识”
写作课堂中的小说授课模式探究
拉萨土豪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去拉萨不能错过的五件事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