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拓荒大地湾
2014-10-28薛林荣
薛林荣
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大地湾遗址作为史前先民拓荒之所,将传统意义上“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向前推进了3000余年,从而使中华民族拥有了8000年显赫的文化史,可谓源远而流长,根深而叶茂。
大地湾,先民“杭育杭育”地开始拓荒的文明的摇篮,如同世界上所有文明的孕育地一样,它依托着两样世上最简单最平凡的物质,一样是水,一样是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地湾的“水”是清水河——即古略阳川水,它横贯秦安县陇城、五营、莲花三乡,由葫芦河入渭河再入黄河;大地湾的“土”是黄土——它地处世界上黄土最厚的西北高原的一隅,属于典型的黄土梁峁沟壑区。一方水和一方土,构成了大地湾文明的左膀右臂。山环而水绕,于是大地湾一带土肥水美,平畴沃野,先民聚族而居,顿足而歌。于是如同空中掠过了雪翎和响箭,如同历史突然之间惊叹了一声,河清海晏而百兽率舞的大地湾在新石器时代某个白露茫茫的清晨开始了创世纪般的拓荒之旅。
于是8000年前的清水河谷一派生机勃发。
这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浪漫最具有原生性爆发力的“伟大的艺术热情时代”(恩格斯语),也是世界学术史上最枯燥最乏于载述的贫瘠的治学领地。今日回望大地湾历史风尘深处先民拓荒的真相,大有“烟涛微茫信难求”这种“海客谈瀛洲”式的辞不达意,但万千年以来,一川一水一湾的影子仍留在清水河谷每一次的清辉和余晖中,大地湾古老的嘴唇如阿里巴巴徐徐开启的大门,正在讲述一个又一个黄土高原的文化奇迹。
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具有标本意义的文明突进事件都可以从大地湾遗址找到源代码。大地湾遗址拥有多项中国考古之最,仅农业、制陶、文字、建筑和绘画方面对于华夏文明史的滥觞意义,即可将大地湾视作典藏文明的巍峨宫殿。
大地湾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当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最早出土了碳化黍标本时,考古界一片惊叹;而在大地湾一期出土的碳化黍标本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黍(即糜谷),然后才是粟的推广。此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方农作物标本大多是粟,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大地湾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彩陶。这里发现了35座用于制陶的窑址,其中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出土了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中国迄今发现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二期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通高31.8厘米,融造型、雕塑、彩绘艺术于一体,瓶口是一个罕见的人头形状的雕塑,其形状象征一母腹,被认为是中国史前雕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八千年前后的大地湾先民就已经采用了一种“内模敷泥法”,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制陶方法之一。显而易见,这里是中国彩陶的母体,8000年前即孕育了器型已具审美性质的三足钵、圆底钵和三足深腹罐等紫红色彩陶。今日的大地湾,漫山遍野的陶片和灰坑繁密如暗夜之星辰,大地湾先祖粗陋而辉煌的手泽留下了史前最初的灵气和韵致。
大地湾有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文字的发展及其应用于文献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语)。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有“伏羲画卦造书契”和“仓颉作书”的传说,前者代表汉字产生的刻画阶段,后者代表象形阶段。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钵上发现的早期彩绘和刻划符号,无疑为研究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那一组神秘的彩绘符号,至今是前仰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密码,它虽然未能得到准确破解,但一定是中国文字象形的前身,或者如郭沫若所言,是一种“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有着和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相同的结绳记事般的郑重其事。
大地湾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余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F901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形成一个结构繁杂严谨的大型建筑群体。其平地起建、木构为架的建筑特点,摆脱了半地穴的窠臼,开创了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那是清水河谷大地湾人的“人民大会堂”,是人类告别穴居时代入主地上宫殿的不朽确证。5000多年前的先民在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情况下,还能建造出如此辉煌壮观的宫殿式建筑,着实令人惊叹。
大地湾有中国最早的绘画。1982年在大地湾遗址一座仰韶文化晚期大房子中发现一幅地画,就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氏族先民原始舞蹈的艺术表现。这座编号为F411的大房子,居住面是用白石灰抹成的,在室内靠后壁中部居住面上,用黑彩绘着一幅面积达一平方米的原始舞蹈图。画面上方是两个舞蹈者,右手抚头,左手按住腰间的武器,双脚分叉在跳舞。他们面前是两具摆放在墓坑里的尸骨,似乎表示他们跳的是祈祷亡灵的祭祀舞。这幅地画的人物轮廓由线条醒目地勾勒出来,头发、躯干、四肢以平涂手法表现,人体比例匀称,身后又加有尾饰,画风粗犷原始,又有天马行空般的童稚和欲说还休的神秘感。这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幅舞蹈图,碳14测定年代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尽管它的画面还比较神秘,但却是中国有关原始舞蹈最早的实物资料。新石器时代中期神秘的原始乐舞,可以由此窥见一斑。
此外,大地湾还有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面积达130平方米的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
我更加感兴趣的是,大地湾河谷一带的人们,世世代代会做一种陶制乐器,吹奏时会发出“呜哇”的声响,所以当地人把它叫做“哇呜”或“呜哇”,也叫“埋管儿”,规范的叫法是“埙”。这一定是远古先民智慧的结晶。上古人文环境中的乐器和乐曲必是古朴简陋的,并与日常的佃渔活动和祭神敬神的祭祀活动大有关系,有鲜明的“娱神”色彩,但形式的粗陋掩盖不了岁月深处远古文明的星光,薪火相传的原始的琴声对后世的视听文化构成了深刻的启示。秦安农村至今有烧埙和吹埙的传统,用粘性较好的红土捏好后在砖瓦窑中烧制而成,是一种空心、三孔或五孔的乐器,能吹出简单的变调音。埙声是恐龙级的具有文物气息的乐声,无疑也是今日所能听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琴声了。
在所有的乐器中,只有埙是用土制作的,它形如半截葫芦,有底,吹奏时气流可以回旋鼓荡,最后从壁上音孔中泄出,声音极其浑厚、凄怆。埙的那种因陋就简、役万物于小小窍体的制作途径和发声原理,与大风在地表运行的自然景观何其相似!尤其意味深长的是,埙最初是以半截葫芦为制作样本的,据闻一多先生谨严详密地考证,伏羲、女娲即为葫芦,一方面,从词源关系上分析,伏羲、女娲皆为匏瓠;另一方面,瓜类多子,是子孙繁殖的最妙的象征。今日清水河、葫芦河沿岸的农民种西瓜时总要种几苗大葫芦,待其成熟后掏去内瓢保存种子,年年代代繁衍,多么具有象征意味!
和金、石、丝、竹等材料制作的乐器相比,埙要原始得多,原汁原味得多。越是玄奥而古老的东西就越是简单不过,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者是也。第一尊埙很可能就是一个充满灵感的大地湾农夫从脚掌上抠下泥巴做成的,这绝非偶然。这也是一种创作。正如李泽厚所说,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是一种狂烈的活动过程,它们浓缩着、积淀着原始人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当风吹过石窍时,当空气流过瓶口时,当波浪掠过罅隙时,那种声音就是埙,就是原始的琴声。它们的材料是贫乏的,形式是简陋而拙劣的,表现的情绪是狭隘而粗野的,但其主要动机、手法和目的,最初文化阶段的艺术与一切时代的艺术别无二致。所以埙这个来自于大地湾黄土地的器物,依然有着与青铜、白银、黄金、黑铁分庭抗礼的资本。
不要蔑视它们,来自大地湾的最原始的琴声是真正的天籁,是诸神借自然界之口试图在宣谕什么。
大地湾是陇原第一村,先民拓荒于斯,兴盛于斯,遗泽于斯。让人充满期待的是,今日大地湾众多惊人的发现,仅是冰山之一角——尚有98.7%的区域有待深入发掘,我们仅仅是窥见了一条步入大地湾堂奥之门的路径。正如20余年来一直参与大地湾发掘和研究的郎树德先生所感叹的那样:“大地湾是一个远古文化遗存的巨大宝库,现在才只是打开了它的大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地湾一眨眼,8000年即成过眼云烟。8000年后,我站在大地湾宫殿前,看见一缕人间炊烟正沿着古河道湿地的芦苇袅袅升起,如同升起一个遥远的梦。
散文责任编辑 赵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