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2014-10-27王腊芳朱丹澎湃��

经济数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

王腊芳++朱丹++澎湃��

摘 要 参照国内外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根据长株潭地区的具体特征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建立了包含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2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长株潭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2000到2011年年度数据对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的生态环保指标综合得分已从2004年前的小于经济社会指标综合得分变为当前的大于经济社会指标综合得分;地区可持续发展度已从2000年前的非可持续逐渐过渡到现在的接近高可持续性,意味着“两型社会”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但产业转型难将会成为长株潭整体辐射区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瓶颈.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层次分析法;长株潭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angZhuTan City Group Based on the

“Two 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WANG Lafang, ZHU Dan, PENG Pa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079,China)

Abstract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nd based on the "two 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ZhuTan (CTZ) region as well as data availability,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CZT, including two primary indicators and twenty-one secondary indicators of economic social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Then adopting the annual data from year 2000 to year 2011, this article evalua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CZ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composite score of CZT is less tha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ndicators composite score before the year of 2004,but it is greater than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indicators composite sco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gree of CZT region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n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fore the year 2000 to the current close to hig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ning that all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first stage in the "two 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completed. But tough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to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ZT region.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wo oriented society; AHP; ChangZhuTan city group

1 引 言

长株潭三市面积2.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3.3%,人口1 200 多万,占全省18.9%,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这里聚集了全省90%的科技人员和80%科技成果的创新优势,以及进出口总额和大中型企业布局占全省70%与65%的外向度和产业优势.同时他们承接了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拥有发达的市场和强大的就业吸纳力.近年来,长株潭地区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增长的时间长.从2002年起,GDP增长率就在10%以上,2011年高达23.7%,其中2008年最高达到31.6%.2004年之前,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占湖南省生产总值的比基本维持在34%左右,从2005年开始稳步缓慢上升,2011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为8 307.74亿元,占比达43.2%,可见长株潭一体化促进了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虽然长株潭地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但该地区整体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很严峻.从总量角度看,长株潭地区的废水排放量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2011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00年的2倍),导致废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较高;二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钢铁、化工等重工业污染排放量很大,如株洲清水塘工业区是国家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力发电等重工业基地,镉、铅、砷、汞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曾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污染水域底泥对湘江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从排放强度(万元GDP废水排放量)来看,虽然废水排放强度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逐年降低,且工业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快于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总排放强度:废水排放强度从2000年的49.72吨/万元降低到2011年的16.43吨/万元,降低了67%;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从2000年的12.62千克/万元降低到2011年的4.35千克/万元,降低了65.5%.但和全国不少地区相比,长株潭地区的排放强度依然较高.从排放主体的角度看,废水排放量前四位的行业依次为化工制造业、造纸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电力业.此外,从整个地区来看,虽长沙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株洲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很差(2011年株洲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727,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为1.267,超标0.27倍)).总体而言,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未达标.endprint

经 济 数 学第 31卷第3期

王腊芳等: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在2007年就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之一的长株潭地区,构建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和资源节约体制势在必行.新体制的实施必将对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或有利的或不利的,或短期的或长期的,或直接的或间接的.如何评估新政策对长株潭将带来的环境经济影响?如何判断该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是否沿着可持续的路径,政策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判断新政策将带来的环境资源利得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问题无疑是长株潭地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文献回顾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诸如联合国发展委员会(UNCS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统计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FISD)、世界银行(WB)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ESD)、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1].由于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不一致导致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存在差异,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不同个人对指标体系选取都存在或大或下的差异.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

国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指标基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于生态环境观点的较微观层次的压力状态指标;第二类是以价值综合核算为前提的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如绿色GNP、国民财富指数等;第三类往往对资源、环境要素的价值核算持保留态度,避免作综合的价值核算,而是分别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系统分析,采用无量纲化和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第四类是从可持续性的反面着手,通过定义不可持续性来规定可持续性,建立不可持续性指标来度量可持续性[2].

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牛文元在总结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度(DSD)指标体系,并采用资源承载力、经济生产力、发展稳定性、环境缓冲力和管理调控力来测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应地用资源丰度、经济强度、社会稳定性、环境忍耐性和决策合理性5个指标来衡量可持续发展,当DSD<0.59时为非持续发展,当0.59≤DSD<0.7时为弱持续发展,当DSD≥0.7时为强持续发展[3].毛汉英以山东省为例,建立了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90个指标.其中第一层次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支持及可持续发展能力4项,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了各层次各项指标的权重[4].王祥荣建立了一个由3个层次、30项指标组成的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最高综合指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ECI,亦称城市生态综合指数);一级指标包括结构、功能、协调度3个方面的指标;二级指标包括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等10项具体的亚指标;三级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均期望寿命、万人大中专人数、城乡收入比等30项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为基础,侧重从城市生态建设的角度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5].其后,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如国家统计局研究所)进一步对一些指标进行了增删修改,但基本框架结构和权重计算方法没有发生大的变化[6].

具体到长株潭地区,近年来有几位学者对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章鸿(2005)探讨了长株潭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结构和理论的核心,建立了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含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智力支持子系统,30个指标,运用2003年的数据,对长株潭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估,评价结果为基本可持续发展[7].蒋俊毅(2007)在建立经济综合城市化水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模型, 测算了长株潭区域历年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比较协调[8].张小刚(2010)依据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地区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6年期间,长株潭基本处于绿色经济,但资源承载力有所下降;环境容量得以持续改善,但污染仍然相对严重[9].何益得,王腊芳等(2010)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结果显示,粮食资源和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但该区域生态环境纳污承载力及抗逆承载力相对较好[10].上述文献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然而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对可持续发展更是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长株潭城市群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节能减排降耗,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一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提高的格局[11],为此,本文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两方面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针对以往研究没有对长株潭可持续发展进行纵向比较的不足问题,利用2000-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拟通过纵向比较找出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度的变化趋势,可为长株潭地区新的环境保护体制和资源节约体制的构建提供定量背景资料.

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

3.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遵循指标建立的科学性、代表性等原则,基于“两型社会”的视角,根据长株潭地区的具体特征,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建立了包含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2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长株潭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其中,经济社会指标包含人均GDP、GDP增长率、万元GDP能耗、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率和恩格尔系数7个二级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则包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A17 合利用率、万元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企业专职环保人员数、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和绿化覆盖率14个二级指标.endprint

3.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3.2.1 目标层次法

在进行具体的测算之前,首先需要赋予各一级和二级指标权重.目前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法),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T.L.Se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规划方法,也是一种最优化技术.它把要识别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基层指标对总体目标或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12].

假定评价目标为A,评价指标集F=(f1,f2,……fn),构造判断矩阵P(A—F)为:

3.3.2 数据说明

本文所用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统计公报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指标2000年至2011年的年度数据经整理如表6所示.

3.3.3 计算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方法和数据,可得各指标的评分结果如表7所示,再根据表5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判标准,则可得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如表8所示.该分析结论可归纳如下:

1)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总体而言,从Y值的变化可以看出,2000至2011年间,除了2007年有微小下降以外,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度是逐年上升的,Y值分别从2000年的0.472 6上升到了2011年的0.847 4,说明长株潭地区已从2000年的非可持续发展增加到2011年的接近高可持续发展,反映了长株潭地区在2000年到2011年期间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基本得到了持续的改善.尤其是2008年“两型社会”建设以来,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侧面反映了“两型社会”推动了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事实[13].从分指标来看,GDP增长率与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这两个指标的得分均增长较大,GDP增长率的得分由2000年的0.011 4增长到2011年的0.032 6,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得分则由2000年的0.015 9增长到2011年的0.027 0.GDP增长率明显比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增长得快,说明环保投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受重视,生态环保指标得分显著增加.从经济社会指标与生态环保指标得分的对比可以见表7,2000至2004年间,经济社会指标的得分从0.255上升到了0.322 3,而生态环保指标的得分则从0.217 6增加到了0.303 8,经济社会指标的得分一直大于生态环保指标的得分,但该差距逐年缩小,说明2004年前长株潭地区对经济社会的重视程度大于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不过,该趋势在2004年之后发生了逆转,以2005年为转折点,直至2011年,生态环保指标得分大于经济社会指标得分.可以认为长株潭地区的环境越来越得到重视,且不断改善.这样的结果和长株潭地区1998年以来的一体化发展道路以及秉承“两型社会”的发展宗旨是相符合的:从1998年长株潭一体化正式启动以来,湖南省计委牵头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同规划”里,有一点便是环境同治,长株潭的环境问题得到关注,到了2005年,随着其他“四同”陆续逐见起色,“环境同治”也被摆在了最优先的位置[14-16].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加促进了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至2008年,“两型社会”建设成效初显.截至到2011年,长株潭地区依然迈向高可持续发展阶段,标志着“两型社会”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3)三市的各工业指标的得分有所增加,但长株潭地区的产业转型形势严峻.计算结果同时显示,工业指标的得分都有所增加,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得分从2000年的0.025 5上升到了2011年的0.033 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得分从2000年的0.021 2增加到了2011年的0.035 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得分则从0.023 7增加到了0.037 6,等等.这说明近年来长株潭地区工业污染控制得较好,这“两型社会”的建设产业转型密不可分.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在长株潭三市中,长沙市产业转型较为成功,其支柱产业中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并且推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大了环保投入.但是,也应当看到长沙市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株洲与湘潭的情况较为相似,虽然近几年两地的环保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其环保投入均占到同期GDP的2%以上),环境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株洲与湘潭两市属于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维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就势必要求产业转型,而两市的支柱产业像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制品等多属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其产业转型依然比较困难,这无疑非常不利于两地乃至长株潭整体辐射区的生态环保工作的进行.

4 主要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构建了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度已逐渐从2000年前的非可持续逐渐过渡到现在的接近高可持续性,且生态环保得分从2004年前的小于经济社会得分转变成了当前的生态环保得分大于经济社会得分,反映了长株潭地区近年来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过,要想进一步提高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度,顺利完成“两型社会”第二阶段的目标,就需要从根本上促进长株潭地区的产业转型,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然而,由于株洲和湘潭的支柱产业多属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型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必将成为长株潭整体辐射区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瓶颈.endprint

可见,针对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增加环保投入力度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倾斜,加快推进长株潭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落实“四化两型”战略,推进产业全面转型. 尤其针对株洲和湘潭地区,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减少重度污染的密集产业.长沙作为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要加大对株洲和湘潭的辐射,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与株洲和湘潭的联动,突出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三市要充分利用湘江治理、产业改造升级的机遇,在产业上进行对接,尽快完成产业转型.此外,还要加强政策调控,制定相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使三个城市在利益机制的激励下,自发地进行区域合作,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 方建德,杨扬,熊丽.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133-135.

[2] 徐宏.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3):43-47.

[3] 牛文元.中国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J].管理世界,1994,(1):195-203.

[4]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15(4):16-22.

[5] 王祥荣.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 逯元堂,王金南,李云生.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保护,2003,(11):18-26.

[7] 章鸿. 长株潭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5.

[8] 蒋毅俊,罗能生. 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技术经济,2007,26(5):98-103.

[9] 张小刚. 对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以长株潭为例[J].学术交流, 2010,(3):65-69.

[10]何益得,王腊芳.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 (6):401-404.

[11]陈黎明,欧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20): 37-41.

[12]王莲芬. 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24.

[13]戴钰,刘亦文.基于IPAT 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J].经济数学,2009,26(2):65-71.

[1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5]蔡璇.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 24(1):40-44.

[16]李梦觉,曹伟.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 2011, (4): 67-69.endprint

可见,针对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增加环保投入力度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倾斜,加快推进长株潭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落实“四化两型”战略,推进产业全面转型. 尤其针对株洲和湘潭地区,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减少重度污染的密集产业.长沙作为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要加大对株洲和湘潭的辐射,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与株洲和湘潭的联动,突出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三市要充分利用湘江治理、产业改造升级的机遇,在产业上进行对接,尽快完成产业转型.此外,还要加强政策调控,制定相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使三个城市在利益机制的激励下,自发地进行区域合作,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 方建德,杨扬,熊丽.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133-135.

[2] 徐宏.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3):43-47.

[3] 牛文元.中国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J].管理世界,1994,(1):195-203.

[4]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15(4):16-22.

[5] 王祥荣.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 逯元堂,王金南,李云生.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保护,2003,(11):18-26.

[7] 章鸿. 长株潭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5.

[8] 蒋毅俊,罗能生. 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技术经济,2007,26(5):98-103.

[9] 张小刚. 对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以长株潭为例[J].学术交流, 2010,(3):65-69.

[10]何益得,王腊芳.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 (6):401-404.

[11]陈黎明,欧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20): 37-41.

[12]王莲芬. 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24.

[13]戴钰,刘亦文.基于IPAT 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J].经济数学,2009,26(2):65-71.

[1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5]蔡璇.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 24(1):40-44.

[16]李梦觉,曹伟.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 2011, (4): 67-69.endprint

可见,针对长株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增加环保投入力度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倾斜,加快推进长株潭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落实“四化两型”战略,推进产业全面转型. 尤其针对株洲和湘潭地区,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减少重度污染的密集产业.长沙作为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要加大对株洲和湘潭的辐射,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与株洲和湘潭的联动,突出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三市要充分利用湘江治理、产业改造升级的机遇,在产业上进行对接,尽快完成产业转型.此外,还要加强政策调控,制定相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使三个城市在利益机制的激励下,自发地进行区域合作,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 方建德,杨扬,熊丽.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133-135.

[2] 徐宏.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3):43-47.

[3] 牛文元.中国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J].管理世界,1994,(1):195-203.

[4]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15(4):16-22.

[5] 王祥荣.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 逯元堂,王金南,李云生.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保护,2003,(11):18-26.

[7] 章鸿. 长株潭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5.

[8] 蒋毅俊,罗能生. 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技术经济,2007,26(5):98-103.

[9] 张小刚. 对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以长株潭为例[J].学术交流, 2010,(3):65-69.

[10]何益得,王腊芳.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 (6):401-404.

[11]陈黎明,欧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20): 37-41.

[12]王莲芬. 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24.

[13]戴钰,刘亦文.基于IPAT 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J].经济数学,2009,26(2):65-71.

[1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5]蔡璇.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 24(1):40-44.

[16]李梦觉,曹伟.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 2011, (4): 67-6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