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产业文化经济发展新特点

2014-10-27徐梦婕

北方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区域经济

徐梦婕

摘要:近年来,宗教旅游热空前高涨,宗教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旅游又和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体验活动密切相关。宗教信众的供香拜佛、朝圣等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庙宇的建筑风格以及宁静祥和之气氛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因此,把宗教旅游作为经济发展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经济和借精神信仰以规范社会秩序的一箭双雕的好手段。

关键词:宗教旅游;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267-02

所谓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及一般旅游者参加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它不仅仅是指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旅游形式,还包含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区景点的观光、修学以及游憩行为。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为90%,宗教与旅游关系密切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宗教文化产业的优势来合理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江苏省是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大省,尤其是以苏南地区苏锡常镇四市最为显著。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体,各方面互通有无,有大同小异的发展条件和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底蕴基本相同,所以面对的机遇、挑战与将来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相似。同时,考虑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江苏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中的宗教,除了特别说明,一般指佛教和道教。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色鲜明、意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形式,借用宗教旅游发展经济,既不能亵渎了宗教了宗教的神圣,也要把经济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发展宗教旅游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站在宏观的角度,大概有以下几点独特性。

一、宗教净化心灵,吸引功能强大

宗教旅游在性质上侧重于文化旅游产品,其所依托的宗教旅游资源包括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活动、宗教仪式和宗教氛围等。宗教无形的神圣力量感召人们到圣地去朝拜,到寺院去履行神圣的宗教仪式。而旅游者(非教徒)也能够透过宗教文化遗产,获得大量的宗教知识和了解到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某国某地某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大致面貌,从而满足求知欲并拓宽了视野。不管专业还是业余的艺术爱好者都可以透过宗教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所饱含和散发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审美需求:笼罩的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活动,可以满足旅游者对宗教好奇心理的捕捉;而且宗教本身的信仰威望能够净化旅游者的心灵,使他们体会到远离尘世的脱俗与清净,因为对于宗教信徒来讲,宗教情感需求是连系其与宗教的纽带,而对于非宗教信徒来讲,通过追求宗教意识的超脱,得到心理上忘掉现实的包袱与烦恼。这种心灵洗涤,使人们愿意常常到宗教圣地,因此,宗教资源的旅游吸引功能强大。

二、客源稳定、游客重游率高,利于发展长期经济

当今时代,旅游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当今人们当今对旅游方式以及条件的选择具有多样化、不稳定的特点,从因此旅游需求也增加了一丝不确定因素。所以宗教圣地负责人应该对地方客流量及营业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周边这种设施以及车辆与宾馆这些可改善措施纳入考虑因素,作为经济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工具。譬如,功德箱的香客们、斋饭的食用者们,也可以将护身符作为赠送与感谢,此效果既可以弘扬佛法、广结善缘,吸引更多游客,这样庙宇香火会越来越旺、经济发展自然而然。

同时,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宗教的具有无法言喻与不可抵挡的魅力,他们会在固定时期并且多次前往心目中的圣地。从前几年旅游情况看,游客量虽也受节甚至假日、宗教活动日等的季节影响,但是宗教旅游毕竟是一种与信仰和精神需求紧密相连的专门高深层次的旅游,不易出现暴涨暴落,客源市场相对稳定,所受影响微乎甚微,没有其它风景等类型景区明显,宗教圣地均有一定的客源保证。一般来说,游客到某地旅游,游过的地方对其吸引力便会降低,常常旧地重游的人并不多。但是宗教旅游不同,信徒或者朝圣者会定期、多次前往,重游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重复到普陀山2次至3次的香客占总额的42.4%,4次以上的占20%。而每年到苏南各宗教场所(如到苏州上方山烧香许愿、到南浩街“轧神仙”的)烧香许愿者中,回头客占了大多数。

三、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抗市场风浪性能力十分脆弱,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经济、政治因素,都容易导致旅游业一蹶不振。但是宗教旅游(朝圣、朝拜、交流)却在此方面所受影响却并不大。比如说,2003年美国攻占伊拉克,海湾局势动荡不安,但千百万人前往麦加朝圣的事情却还是发生了。即使每年都要因为意外事故而使成百上千的朝圣者遇难,但朝圣者依然维持着“我心不悔”的坚定信念。宗教文化遗产遗迹由于内涵丰厚,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旅游者的第一选择。因此,较之其它方式的旅游活动,宗教旅游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抗市场风浪的柔韧性。

四、生命周期长

宗教旅游我们在此侧重于指道教和佛教。佛教早从几千年前印度传到内地,道教亦有几千年历史,所以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纵观宗教史我们可以发现,宗教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和精神根源,这些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创新。并且,宗教文化的特有魅力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灵魂道德的真正关切也在不断吸引着游客的不断前往和顶礼膜拜。根据布特尔1980年的研究,他将旅游地发展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因为宗教旅游资源有其特定的游客资源和旅游优势,所以宗教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较长,很少进入衰落期。

当今社会,人们竞争激烈,许多人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人们,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亟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因此促进宗教发展室,为需要心理解惑的香客或旅游者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借助通俗易懂的宗教禅宗理念和闲适静谧的“桃花源”相结合来开展旅游心理疏导。使人摒弃掉杂念,一心向善,鞭策和洗涤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一片祥和安宁的社会风气。宗教旅游业是综合性较强且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新兴产业,宗教旅游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旅游对经济有极大带动作用,比如通过提高客流量及营业收入,增加旅游外汇值,促进周边设施发展,扩大就业范围,优化产业结构等,提高宗教旅游环境,发展宗教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业提供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吉舟.宗教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陕西理工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5月12日.

[责任编辑:庞 林]

摘要:近年来,宗教旅游热空前高涨,宗教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旅游又和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体验活动密切相关。宗教信众的供香拜佛、朝圣等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庙宇的建筑风格以及宁静祥和之气氛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因此,把宗教旅游作为经济发展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经济和借精神信仰以规范社会秩序的一箭双雕的好手段。

关键词:宗教旅游;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267-02

所谓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及一般旅游者参加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它不仅仅是指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旅游形式,还包含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区景点的观光、修学以及游憩行为。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为90%,宗教与旅游关系密切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宗教文化产业的优势来合理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江苏省是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大省,尤其是以苏南地区苏锡常镇四市最为显著。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体,各方面互通有无,有大同小异的发展条件和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底蕴基本相同,所以面对的机遇、挑战与将来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相似。同时,考虑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江苏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中的宗教,除了特别说明,一般指佛教和道教。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色鲜明、意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形式,借用宗教旅游发展经济,既不能亵渎了宗教了宗教的神圣,也要把经济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发展宗教旅游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站在宏观的角度,大概有以下几点独特性。

一、宗教净化心灵,吸引功能强大

宗教旅游在性质上侧重于文化旅游产品,其所依托的宗教旅游资源包括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活动、宗教仪式和宗教氛围等。宗教无形的神圣力量感召人们到圣地去朝拜,到寺院去履行神圣的宗教仪式。而旅游者(非教徒)也能够透过宗教文化遗产,获得大量的宗教知识和了解到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某国某地某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大致面貌,从而满足求知欲并拓宽了视野。不管专业还是业余的艺术爱好者都可以透过宗教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所饱含和散发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审美需求:笼罩的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活动,可以满足旅游者对宗教好奇心理的捕捉;而且宗教本身的信仰威望能够净化旅游者的心灵,使他们体会到远离尘世的脱俗与清净,因为对于宗教信徒来讲,宗教情感需求是连系其与宗教的纽带,而对于非宗教信徒来讲,通过追求宗教意识的超脱,得到心理上忘掉现实的包袱与烦恼。这种心灵洗涤,使人们愿意常常到宗教圣地,因此,宗教资源的旅游吸引功能强大。

二、客源稳定、游客重游率高,利于发展长期经济

当今时代,旅游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当今人们当今对旅游方式以及条件的选择具有多样化、不稳定的特点,从因此旅游需求也增加了一丝不确定因素。所以宗教圣地负责人应该对地方客流量及营业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周边这种设施以及车辆与宾馆这些可改善措施纳入考虑因素,作为经济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工具。譬如,功德箱的香客们、斋饭的食用者们,也可以将护身符作为赠送与感谢,此效果既可以弘扬佛法、广结善缘,吸引更多游客,这样庙宇香火会越来越旺、经济发展自然而然。

同时,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宗教的具有无法言喻与不可抵挡的魅力,他们会在固定时期并且多次前往心目中的圣地。从前几年旅游情况看,游客量虽也受节甚至假日、宗教活动日等的季节影响,但是宗教旅游毕竟是一种与信仰和精神需求紧密相连的专门高深层次的旅游,不易出现暴涨暴落,客源市场相对稳定,所受影响微乎甚微,没有其它风景等类型景区明显,宗教圣地均有一定的客源保证。一般来说,游客到某地旅游,游过的地方对其吸引力便会降低,常常旧地重游的人并不多。但是宗教旅游不同,信徒或者朝圣者会定期、多次前往,重游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重复到普陀山2次至3次的香客占总额的42.4%,4次以上的占20%。而每年到苏南各宗教场所(如到苏州上方山烧香许愿、到南浩街“轧神仙”的)烧香许愿者中,回头客占了大多数。

三、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抗市场风浪性能力十分脆弱,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经济、政治因素,都容易导致旅游业一蹶不振。但是宗教旅游(朝圣、朝拜、交流)却在此方面所受影响却并不大。比如说,2003年美国攻占伊拉克,海湾局势动荡不安,但千百万人前往麦加朝圣的事情却还是发生了。即使每年都要因为意外事故而使成百上千的朝圣者遇难,但朝圣者依然维持着“我心不悔”的坚定信念。宗教文化遗产遗迹由于内涵丰厚,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旅游者的第一选择。因此,较之其它方式的旅游活动,宗教旅游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抗市场风浪的柔韧性。

四、生命周期长

宗教旅游我们在此侧重于指道教和佛教。佛教早从几千年前印度传到内地,道教亦有几千年历史,所以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纵观宗教史我们可以发现,宗教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和精神根源,这些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创新。并且,宗教文化的特有魅力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灵魂道德的真正关切也在不断吸引着游客的不断前往和顶礼膜拜。根据布特尔1980年的研究,他将旅游地发展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因为宗教旅游资源有其特定的游客资源和旅游优势,所以宗教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较长,很少进入衰落期。

当今社会,人们竞争激烈,许多人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人们,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亟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因此促进宗教发展室,为需要心理解惑的香客或旅游者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借助通俗易懂的宗教禅宗理念和闲适静谧的“桃花源”相结合来开展旅游心理疏导。使人摒弃掉杂念,一心向善,鞭策和洗涤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一片祥和安宁的社会风气。宗教旅游业是综合性较强且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新兴产业,宗教旅游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旅游对经济有极大带动作用,比如通过提高客流量及营业收入,增加旅游外汇值,促进周边设施发展,扩大就业范围,优化产业结构等,提高宗教旅游环境,发展宗教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业提供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吉舟.宗教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陕西理工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5月12日.

[责任编辑:庞 林]

摘要:近年来,宗教旅游热空前高涨,宗教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旅游又和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体验活动密切相关。宗教信众的供香拜佛、朝圣等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庙宇的建筑风格以及宁静祥和之气氛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因此,把宗教旅游作为经济发展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经济和借精神信仰以规范社会秩序的一箭双雕的好手段。

关键词:宗教旅游;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267-02

所谓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及一般旅游者参加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它不仅仅是指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旅游形式,还包含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区景点的观光、修学以及游憩行为。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所占比例为90%,宗教与旅游关系密切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宗教文化产业的优势来合理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江苏省是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大省,尤其是以苏南地区苏锡常镇四市最为显著。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体,各方面互通有无,有大同小异的发展条件和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底蕴基本相同,所以面对的机遇、挑战与将来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相似。同时,考虑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江苏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中的宗教,除了特别说明,一般指佛教和道教。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特色鲜明、意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形式,借用宗教旅游发展经济,既不能亵渎了宗教了宗教的神圣,也要把经济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发展宗教旅游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站在宏观的角度,大概有以下几点独特性。

一、宗教净化心灵,吸引功能强大

宗教旅游在性质上侧重于文化旅游产品,其所依托的宗教旅游资源包括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活动、宗教仪式和宗教氛围等。宗教无形的神圣力量感召人们到圣地去朝拜,到寺院去履行神圣的宗教仪式。而旅游者(非教徒)也能够透过宗教文化遗产,获得大量的宗教知识和了解到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某国某地某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大致面貌,从而满足求知欲并拓宽了视野。不管专业还是业余的艺术爱好者都可以透过宗教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所饱含和散发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审美需求:笼罩的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活动,可以满足旅游者对宗教好奇心理的捕捉;而且宗教本身的信仰威望能够净化旅游者的心灵,使他们体会到远离尘世的脱俗与清净,因为对于宗教信徒来讲,宗教情感需求是连系其与宗教的纽带,而对于非宗教信徒来讲,通过追求宗教意识的超脱,得到心理上忘掉现实的包袱与烦恼。这种心灵洗涤,使人们愿意常常到宗教圣地,因此,宗教资源的旅游吸引功能强大。

二、客源稳定、游客重游率高,利于发展长期经济

当今时代,旅游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当今人们当今对旅游方式以及条件的选择具有多样化、不稳定的特点,从因此旅游需求也增加了一丝不确定因素。所以宗教圣地负责人应该对地方客流量及营业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周边这种设施以及车辆与宾馆这些可改善措施纳入考虑因素,作为经济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工具。譬如,功德箱的香客们、斋饭的食用者们,也可以将护身符作为赠送与感谢,此效果既可以弘扬佛法、广结善缘,吸引更多游客,这样庙宇香火会越来越旺、经济发展自然而然。

同时,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宗教的具有无法言喻与不可抵挡的魅力,他们会在固定时期并且多次前往心目中的圣地。从前几年旅游情况看,游客量虽也受节甚至假日、宗教活动日等的季节影响,但是宗教旅游毕竟是一种与信仰和精神需求紧密相连的专门高深层次的旅游,不易出现暴涨暴落,客源市场相对稳定,所受影响微乎甚微,没有其它风景等类型景区明显,宗教圣地均有一定的客源保证。一般来说,游客到某地旅游,游过的地方对其吸引力便会降低,常常旧地重游的人并不多。但是宗教旅游不同,信徒或者朝圣者会定期、多次前往,重游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重复到普陀山2次至3次的香客占总额的42.4%,4次以上的占20%。而每年到苏南各宗教场所(如到苏州上方山烧香许愿、到南浩街“轧神仙”的)烧香许愿者中,回头客占了大多数。

三、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抗市场风浪性能力十分脆弱,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经济、政治因素,都容易导致旅游业一蹶不振。但是宗教旅游(朝圣、朝拜、交流)却在此方面所受影响却并不大。比如说,2003年美国攻占伊拉克,海湾局势动荡不安,但千百万人前往麦加朝圣的事情却还是发生了。即使每年都要因为意外事故而使成百上千的朝圣者遇难,但朝圣者依然维持着“我心不悔”的坚定信念。宗教文化遗产遗迹由于内涵丰厚,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旅游者的第一选择。因此,较之其它方式的旅游活动,宗教旅游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抗市场风浪的柔韧性。

四、生命周期长

宗教旅游我们在此侧重于指道教和佛教。佛教早从几千年前印度传到内地,道教亦有几千年历史,所以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纵观宗教史我们可以发现,宗教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和精神根源,这些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创新。并且,宗教文化的特有魅力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灵魂道德的真正关切也在不断吸引着游客的不断前往和顶礼膜拜。根据布特尔1980年的研究,他将旅游地发展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因为宗教旅游资源有其特定的游客资源和旅游优势,所以宗教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较长,很少进入衰落期。

当今社会,人们竞争激烈,许多人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人们,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亟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因此促进宗教发展室,为需要心理解惑的香客或旅游者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借助通俗易懂的宗教禅宗理念和闲适静谧的“桃花源”相结合来开展旅游心理疏导。使人摒弃掉杂念,一心向善,鞭策和洗涤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一片祥和安宁的社会风气。宗教旅游业是综合性较强且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新兴产业,宗教旅游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旅游对经济有极大带动作用,比如通过提高客流量及营业收入,增加旅游外汇值,促进周边设施发展,扩大就业范围,优化产业结构等,提高宗教旅游环境,发展宗教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业提供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吉舟.宗教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陕西理工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5月12日.

[责任编辑:庞 林]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区域经济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