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为官者想作为
2014-10-27唐剑锋
唐剑锋
“为官不为”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不负责,危害甚大,被群众深恶痛绝。如不加大整治力度,不彻底解决“为官不为”问题,群众就会不满。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深查细究、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一些干部存在的不落实、不作为问题,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推动工作、取信于民。
目前的“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
“不想为”,就是得过且过。这些干部安于现状,躺在成绩单上“吃老本”:看摊子、守位子,一推一动,不推不动,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干部习惯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有的干部满足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惰气。
“不会为”,就是不学无术。有的干部底子差,常常闹“本领恐慌”,又不注重学习、提高,遇到新情况,自然很难创造性开展工作。有的干部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工作抓不住头绪,甚至感到束手无策。
“不敢为”,就是明哲保身,主要表现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担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工作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承担责任,故才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和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
“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是“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细细分析,无论哪一种“为官不为”都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有密切关系。归根结底,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都是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都是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都是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都是对于“为谁为官”、“为谁做事”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为官者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切实解决好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
作为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是最基本的素质,是理想信仰坚定、党性觉悟高、宗旨观念强的表现。要让“想作为”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担当;要呵护干事者、担当者的积极性,不能让干部“干了也白干”。要建立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创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为官者想为、会为、敢为,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最佳从政环境。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想为、会为、敢为才能成为正能量。为想为、会为、敢为者撑腰、叫好,是对他们的最好保护。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商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