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斑鱼苗水泥池标粗试验
2014-10-27钟鸿干等
钟鸿干等
摘 要: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石斑鱼;鱼苗标粗;益生菌
龙虎斑又称珍珠龙胆、珍珠斑,是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龙虎斑头似老虎斑,尾似龙胆石斑,具有老虎斑抗病力强和龙胆石斑生长快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龙虎斑不仅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鱼,还可以作为观赏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导致价格极其昂贵,苗种培育尤其是苗种标粗技术的提高就显得尤其重要。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来源与规格
标粗试验的龙虎斑鱼苗采购于莺歌海室外高位池塘,池塘面积约0.33 hm2,鱼苗为受精卵孵化开口放塘后第二十三天,规格为全长2.5~2.8 cm,共6万尾。
1.2 场地与设施
1.3 鱼苗投放
鱼苗运至养殖车间后,将鱼苗袋放入事先放好水的水泥池中,待鱼苗袋与水池间的水温相差1~2 ℃时即可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养殖,试验组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杆菌),而对照组不添加,其它条件均一致。鱼苗投放密度2 400尾/m2。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质管理 在龙虎斑鱼苗标粗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 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悬液,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 cfu/mL。
1.4.2 饵料投喂 鱼苗放到水泥池后1~2 d内投喂活丰年虫,然后投喂虾浆配合活丰年虫1~2 d,待鱼苗逐渐适应水泥池的环境后,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饵料,先少量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后补充部分虾浆及活丰年虫,然后逐渐增大人工配合饵料的比例,3~5 d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经人工驯化后的鱼苗,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具体根据鱼苗口径大小、天气、水温变化、鱼苗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日投喂量按照体重6%~10%,每日投喂3~5次,每次投喂7~8成饱。尽量避免强灯光、强声的刺激。密切观察鱼体排出粪便的粗细、颜色、密度等,并使用活菌进行鱼苗肠胃调理。每天测量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观察鱼体活力、摄食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1.4.3 分筛培养 龙虎斑习性凶猛,苗期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特别是5 cm前相互残杀的现象更严重,除了增加投喂次数来缓解意外,更重要的是及早进行分筛培育:2.5~5 cm时1~2 d分筛一次,5~8 cm时2~4 d分筛一次,8~11 cm时4~7 d分筛一次。分筛次数应根据鱼苗生长情况、大小差异程度、残杀鱼苗数量等做到及时选定不同尺寸的筛子进行分筛,操作细致,以免鱼体机械损伤。日常操作工具要严格消毒、专池专用。
1.5 病害防治
由于龙虎斑鱼苗是在高水温条件下标粗的,粪便和残饵容易污染水质,因此很容易发生疾病,发病最多的就是弧菌病,可引起鱼苗烂身和肠炎。在整个标粗过程中都应仔细观察,加强监测,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选择健康无病菌的鱼种养殖,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
2 试验结果
2.1 鱼苗情况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从2011年5月30日开始投苗至2011年7月04日,经过35 d的标粗养殖,苗种从2.5~2.8 cm,生长至9~11 cm,日均增长0.2 cm,平均体重从0.28 g增至13.20 g,日均增长0.37 g,成活率为82.6%,鱼苗死亡率比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减小41.3%。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基本情况
3 讨论
3.1 石斑鱼水泥池标粗的优劣分析
3.1.1 可控制度增大 苗种入池前洗池、清池,养殖水入池前过滤,从源头开始去毒、去菌,预防加控制,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3.1.2 机械化养殖,利于统一管理 苗种药浴入池后,每天换水、排污均是机械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节省时间,同时也大大减弱了对鱼体的伤害,可大规模培育。
3.1.3 降低养殖风险与损失 室内水泥池受外界天气影响小,能减少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变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不足之处则是加大了机械化成本的投入。
3.2 鱼苗标粗的技术要点与分析讨论
3.2.1 放苗 运苗袋水温与池水水温相差1~2 ℃时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鱼苗投放密度以2 000~3 000尾/m2为宜。
3.2.2 水化因子 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维持在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投放益生菌菌悬液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帮助净化水质。
3.2.3 换水 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
3.2.4 排污 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
3.2.5 放养密度 根据鱼苗规格适当调整,密度不易过大,一般全长 4~5 cm 鱼苗最大放养密度不超过600尾/m2,6~8 cm 不超过450 尾/m2,8~10 cm 鱼苗放养不超过400尾/m2,10~12 cm不超过300 尾/m2,12~15 cm不超过250 尾/m2,15~20 cm不超过200 尾/m2。
3.2.6 分筛 石斑鱼苗相互残食现象严重,最好1~2 d分筛一次,使鱼苗规格相近。
3.2.7 投饵 饵料一定要给足,防止残食,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既可大大降低人工费用,又对水质的控制有较好的稳定作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帮助鱼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3 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筛选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接种于芽孢杆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按照李永芹[1]关于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经分离、纯化与培养,将菌株培养液制成菌悬液,每日换水后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试验过程中效果较明显,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含量日益减少,氨氮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3.2%,去除效果显著(P<0.05),亚硝酸盐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4.7%,去除效果显著(P<0.05)。鱼体肠道内芽孢杆菌和弧菌总数的变化也十分明显,与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相比,试验组鱼苗肠道内芽孢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弧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见表2。
3.4 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肠炎病多发时节,投饵时加拌穿心莲,每10 kg鱼用干叶0.2 kg煎汁拌入饵料,连续用7 d;烂鳃病多发时节,每10 kg鱼用大蒜、大黄各0.1 kg加食盐0.05 kg制成药饵喂鱼,连用5 d,另外,配合使用五倍子,按4 g/m3的剂量,用五倍子磨碎后煎煮15 min,冷却后兑水全池泼洒;高温期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多糖,对于提高鱼体免疫力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李永芹,许乐乐,陈克卫. 1 株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3,34(1): 96-99
摘 要: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石斑鱼;鱼苗标粗;益生菌
龙虎斑又称珍珠龙胆、珍珠斑,是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龙虎斑头似老虎斑,尾似龙胆石斑,具有老虎斑抗病力强和龙胆石斑生长快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龙虎斑不仅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鱼,还可以作为观赏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导致价格极其昂贵,苗种培育尤其是苗种标粗技术的提高就显得尤其重要。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来源与规格
标粗试验的龙虎斑鱼苗采购于莺歌海室外高位池塘,池塘面积约0.33 hm2,鱼苗为受精卵孵化开口放塘后第二十三天,规格为全长2.5~2.8 cm,共6万尾。
1.2 场地与设施
1.3 鱼苗投放
鱼苗运至养殖车间后,将鱼苗袋放入事先放好水的水泥池中,待鱼苗袋与水池间的水温相差1~2 ℃时即可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养殖,试验组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杆菌),而对照组不添加,其它条件均一致。鱼苗投放密度2 400尾/m2。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质管理 在龙虎斑鱼苗标粗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 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悬液,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 cfu/mL。
1.4.2 饵料投喂 鱼苗放到水泥池后1~2 d内投喂活丰年虫,然后投喂虾浆配合活丰年虫1~2 d,待鱼苗逐渐适应水泥池的环境后,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饵料,先少量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后补充部分虾浆及活丰年虫,然后逐渐增大人工配合饵料的比例,3~5 d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经人工驯化后的鱼苗,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具体根据鱼苗口径大小、天气、水温变化、鱼苗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日投喂量按照体重6%~10%,每日投喂3~5次,每次投喂7~8成饱。尽量避免强灯光、强声的刺激。密切观察鱼体排出粪便的粗细、颜色、密度等,并使用活菌进行鱼苗肠胃调理。每天测量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观察鱼体活力、摄食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1.4.3 分筛培养 龙虎斑习性凶猛,苗期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特别是5 cm前相互残杀的现象更严重,除了增加投喂次数来缓解意外,更重要的是及早进行分筛培育:2.5~5 cm时1~2 d分筛一次,5~8 cm时2~4 d分筛一次,8~11 cm时4~7 d分筛一次。分筛次数应根据鱼苗生长情况、大小差异程度、残杀鱼苗数量等做到及时选定不同尺寸的筛子进行分筛,操作细致,以免鱼体机械损伤。日常操作工具要严格消毒、专池专用。
1.5 病害防治
由于龙虎斑鱼苗是在高水温条件下标粗的,粪便和残饵容易污染水质,因此很容易发生疾病,发病最多的就是弧菌病,可引起鱼苗烂身和肠炎。在整个标粗过程中都应仔细观察,加强监测,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选择健康无病菌的鱼种养殖,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
2 试验结果
2.1 鱼苗情况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从2011年5月30日开始投苗至2011年7月04日,经过35 d的标粗养殖,苗种从2.5~2.8 cm,生长至9~11 cm,日均增长0.2 cm,平均体重从0.28 g增至13.20 g,日均增长0.37 g,成活率为82.6%,鱼苗死亡率比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减小41.3%。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基本情况
3 讨论
3.1 石斑鱼水泥池标粗的优劣分析
3.1.1 可控制度增大 苗种入池前洗池、清池,养殖水入池前过滤,从源头开始去毒、去菌,预防加控制,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3.1.2 机械化养殖,利于统一管理 苗种药浴入池后,每天换水、排污均是机械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节省时间,同时也大大减弱了对鱼体的伤害,可大规模培育。
3.1.3 降低养殖风险与损失 室内水泥池受外界天气影响小,能减少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变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不足之处则是加大了机械化成本的投入。
3.2 鱼苗标粗的技术要点与分析讨论
3.2.1 放苗 运苗袋水温与池水水温相差1~2 ℃时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鱼苗投放密度以2 000~3 000尾/m2为宜。
3.2.2 水化因子 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维持在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投放益生菌菌悬液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帮助净化水质。
3.2.3 换水 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
3.2.4 排污 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
3.2.5 放养密度 根据鱼苗规格适当调整,密度不易过大,一般全长 4~5 cm 鱼苗最大放养密度不超过600尾/m2,6~8 cm 不超过450 尾/m2,8~10 cm 鱼苗放养不超过400尾/m2,10~12 cm不超过300 尾/m2,12~15 cm不超过250 尾/m2,15~20 cm不超过200 尾/m2。
3.2.6 分筛 石斑鱼苗相互残食现象严重,最好1~2 d分筛一次,使鱼苗规格相近。
3.2.7 投饵 饵料一定要给足,防止残食,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既可大大降低人工费用,又对水质的控制有较好的稳定作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帮助鱼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3 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筛选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接种于芽孢杆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按照李永芹[1]关于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经分离、纯化与培养,将菌株培养液制成菌悬液,每日换水后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试验过程中效果较明显,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含量日益减少,氨氮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3.2%,去除效果显著(P<0.05),亚硝酸盐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4.7%,去除效果显著(P<0.05)。鱼体肠道内芽孢杆菌和弧菌总数的变化也十分明显,与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相比,试验组鱼苗肠道内芽孢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弧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见表2。
3.4 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肠炎病多发时节,投饵时加拌穿心莲,每10 kg鱼用干叶0.2 kg煎汁拌入饵料,连续用7 d;烂鳃病多发时节,每10 kg鱼用大蒜、大黄各0.1 kg加食盐0.05 kg制成药饵喂鱼,连用5 d,另外,配合使用五倍子,按4 g/m3的剂量,用五倍子磨碎后煎煮15 min,冷却后兑水全池泼洒;高温期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多糖,对于提高鱼体免疫力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李永芹,许乐乐,陈克卫. 1 株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3,34(1): 96-99
摘 要: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石斑鱼;鱼苗标粗;益生菌
龙虎斑又称珍珠龙胆、珍珠斑,是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龙虎斑头似老虎斑,尾似龙胆石斑,具有老虎斑抗病力强和龙胆石斑生长快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龙虎斑不仅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鱼,还可以作为观赏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导致价格极其昂贵,苗种培育尤其是苗种标粗技术的提高就显得尤其重要。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来源与规格
标粗试验的龙虎斑鱼苗采购于莺歌海室外高位池塘,池塘面积约0.33 hm2,鱼苗为受精卵孵化开口放塘后第二十三天,规格为全长2.5~2.8 cm,共6万尾。
1.2 场地与设施
1.3 鱼苗投放
鱼苗运至养殖车间后,将鱼苗袋放入事先放好水的水泥池中,待鱼苗袋与水池间的水温相差1~2 ℃时即可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养殖,试验组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杆菌),而对照组不添加,其它条件均一致。鱼苗投放密度2 400尾/m2。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质管理 在龙虎斑鱼苗标粗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 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悬液,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 cfu/mL。
1.4.2 饵料投喂 鱼苗放到水泥池后1~2 d内投喂活丰年虫,然后投喂虾浆配合活丰年虫1~2 d,待鱼苗逐渐适应水泥池的环境后,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饵料,先少量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后补充部分虾浆及活丰年虫,然后逐渐增大人工配合饵料的比例,3~5 d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经人工驯化后的鱼苗,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具体根据鱼苗口径大小、天气、水温变化、鱼苗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日投喂量按照体重6%~10%,每日投喂3~5次,每次投喂7~8成饱。尽量避免强灯光、强声的刺激。密切观察鱼体排出粪便的粗细、颜色、密度等,并使用活菌进行鱼苗肠胃调理。每天测量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观察鱼体活力、摄食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1.4.3 分筛培养 龙虎斑习性凶猛,苗期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特别是5 cm前相互残杀的现象更严重,除了增加投喂次数来缓解意外,更重要的是及早进行分筛培育:2.5~5 cm时1~2 d分筛一次,5~8 cm时2~4 d分筛一次,8~11 cm时4~7 d分筛一次。分筛次数应根据鱼苗生长情况、大小差异程度、残杀鱼苗数量等做到及时选定不同尺寸的筛子进行分筛,操作细致,以免鱼体机械损伤。日常操作工具要严格消毒、专池专用。
1.5 病害防治
由于龙虎斑鱼苗是在高水温条件下标粗的,粪便和残饵容易污染水质,因此很容易发生疾病,发病最多的就是弧菌病,可引起鱼苗烂身和肠炎。在整个标粗过程中都应仔细观察,加强监测,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选择健康无病菌的鱼种养殖,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
2 试验结果
2.1 鱼苗情况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从2011年5月30日开始投苗至2011年7月04日,经过35 d的标粗养殖,苗种从2.5~2.8 cm,生长至9~11 cm,日均增长0.2 cm,平均体重从0.28 g增至13.20 g,日均增长0.37 g,成活率为82.6%,鱼苗死亡率比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减小41.3%。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基本情况
3 讨论
3.1 石斑鱼水泥池标粗的优劣分析
3.1.1 可控制度增大 苗种入池前洗池、清池,养殖水入池前过滤,从源头开始去毒、去菌,预防加控制,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3.1.2 机械化养殖,利于统一管理 苗种药浴入池后,每天换水、排污均是机械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节省时间,同时也大大减弱了对鱼体的伤害,可大规模培育。
3.1.3 降低养殖风险与损失 室内水泥池受外界天气影响小,能减少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变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不足之处则是加大了机械化成本的投入。
3.2 鱼苗标粗的技术要点与分析讨论
3.2.1 放苗 运苗袋水温与池水水温相差1~2 ℃时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鱼苗投放密度以2 000~3 000尾/m2为宜。
3.2.2 水化因子 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维持在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投放益生菌菌悬液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帮助净化水质。
3.2.3 换水 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
3.2.4 排污 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
3.2.5 放养密度 根据鱼苗规格适当调整,密度不易过大,一般全长 4~5 cm 鱼苗最大放养密度不超过600尾/m2,6~8 cm 不超过450 尾/m2,8~10 cm 鱼苗放养不超过400尾/m2,10~12 cm不超过300 尾/m2,12~15 cm不超过250 尾/m2,15~20 cm不超过200 尾/m2。
3.2.6 分筛 石斑鱼苗相互残食现象严重,最好1~2 d分筛一次,使鱼苗规格相近。
3.2.7 投饵 饵料一定要给足,防止残食,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既可大大降低人工费用,又对水质的控制有较好的稳定作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帮助鱼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3 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筛选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接种于芽孢杆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按照李永芹[1]关于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经分离、纯化与培养,将菌株培养液制成菌悬液,每日换水后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试验过程中效果较明显,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含量日益减少,氨氮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3.2%,去除效果显著(P<0.05),亚硝酸盐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4.7%,去除效果显著(P<0.05)。鱼体肠道内芽孢杆菌和弧菌总数的变化也十分明显,与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相比,试验组鱼苗肠道内芽孢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弧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见表2。
3.4 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肠炎病多发时节,投饵时加拌穿心莲,每10 kg鱼用干叶0.2 kg煎汁拌入饵料,连续用7 d;烂鳃病多发时节,每10 kg鱼用大蒜、大黄各0.1 kg加食盐0.05 kg制成药饵喂鱼,连用5 d,另外,配合使用五倍子,按4 g/m3的剂量,用五倍子磨碎后煎煮15 min,冷却后兑水全池泼洒;高温期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多糖,对于提高鱼体免疫力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李永芹,许乐乐,陈克卫. 1 株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3,34(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