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区里的“文明榜样”

2014-10-27鲍烨童

中关村 2014年10期
关键词:社区

鲍烨童

文明是一种力量,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道德是一面旗帜,它鼓舞人心,指引方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共同在全市组织开展了“2014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

几个月以来,一批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候选人脱颖而出。被推荐的海淀区的几十位候选人具有“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精神,体现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热心公益、仁和友善等方面的道德品质。

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推动着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社区里盛放的公益之花

张佳鑫发起的“夕阳再晨老年人科普计划”以老年人自身的参与感为第一宗旨,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黄埔”特色为依托,常年走入社区,用一年多的时间建立起一支510余人的志愿者组织,帮助8个社区的超过5000余名老人学会电脑知识,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

一个初中毕业就来京卖菜的农民陈军,2003年,自己花钱办起了倾听农民工诉说烦恼的“烦忧热线”。2009年,办起了儿童活动中心,进行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烦忧热线来电内容涉及到婚姻、家庭、教育、劳资、抑郁症、维权信访、家庭暴力等方面,从2003年开通后,烦忧热线接听了3万多人次的电话,近百万字的案例被整理出来。

在中关村街道空间社区,一位义务修车的老人远近闻名。他就是徐士银老人。离休后,他自己出资买来修理工具,在空间中心社区的一间低矮平房里,建起了义务修车点。徐老这义务修车不是坚持了一俩月,也不是三年五年,一做就是20多年。多年来,他义务为群众修理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21万余辆,成为了空间中心及周边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太阳村作为非政府慈善组织,以无偿带教无人抚养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己任,开展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权益保护及职业培训服务等。社区义工爱心妈妈服务队在黄孝英的倡议下,多次赴太阳村开展了文艺互动、心理辅导、现场捐款等资助活动,并且带领爱心妈妈赴社区空巢、孤僻老人家庭进行心理疗伤。

林大社区义工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队长王宪成带领志愿者们一年四季不论寒暑坚持巡逻,全天候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安全。社区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成为了多年零发案社区。在他的带领下,还开展了服务高龄独居老人的志愿活动,陪他们聊天、购物、打扫卫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抚慰和疏导,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让高龄独居老人享受到了优质亲情化服务。

黄华是海军社区居民,北京市机械局离休的老同志。离休后,她生活简朴,乐于助人,崇尚慈善,把平日节省下来的养老金大部分都用来做慈善,赈灾、济困、助学、对口支援、希望工程,凡是需要社会支援的公益行动,都能看到黄老的身影。

李晓旭是工行数据中心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组建了“双闪”志愿者爱心车队。在他的参与组织下,“双闪”志愿车队成为一支1400多名队员的队伍,先后组织了24次大型活动,近30次小型活动,累计救助因雨雪受困路人500人以上。

任士荣于1996年退休后,用自己的专长回报社会,义务教授社区居民手风琴演奏。坚持每周三、周日上午到社区市民学校、街道残疾人活动中心免费为社区居民、残疾人授课。为照顾中老年音乐基础差,新来学员要从头教起,一点一点逐步提高,随时欢迎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及时解答从不厌烦。

地处上地高新技术园区的东里第二社区,农居混杂,既有回迁上楼大字不识几个的村民,也有购买商品房的高知人群,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组织一个活动都很难。这些都被64岁的热心居民曹燕看在眼里。她成立了一个合唱团,利用自己的音乐特长做些公益,让社区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金陵是人民大学的退休老教授多方呼吁,成立了“圆明园花园别墅社区居委会”,组织业主推选出各楼的楼长负责各楼的事务。楼长在此后的业主事务方面成为联系街道、居委会以及业主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把大爱带给他人

郑瑞芳自1981年毕业分配到人大附小,一干就是33年。她把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毫无保留地倾注到附小的发展中,为人大附小五千多名师生架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点亮了附小人幸福的七彩人生,让更多的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没有自己的孩子,她把所有学生都称作“我的孩子”,用所有的爱去守护着这群折翼的天使,把自己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孩子,为他们带去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她把特别的爱给了这群特别的孩子,用行动为特殊儿童创造了一片爱的天空,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光。

爱心妈妈团队先后以学雷锋日、情系灾区、赴太阳村等时机,开展捐赠活动,共捐赠款项8000元,衣物400余件,书籍120余本。同时,团队也由最初的5人发展为50多人,参与活动人员达100余名。

何绍森是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学生,品学兼优。学习之余,何绍森带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萤火支队常年开展“扶残助学送教上门”项目,帮助那些因身体残障严重而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送教上门服务。

孙桂秋是万寿路街道复兴路24号大院一名师职退休干部,退休后他长期担任社区居委会青少年校外活动辅导组组长,参与学生假期生活教育辅导活动。他联合大院校外教育工作办公室,在假期为孩子们开展了篆刻、多米诺骨牌、书法、儿童画、象棋、围棋等多种免费义务课程,并安排孩子们外出参观或者举办运动会,让孩子们在课外实践中学习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2005年,赵树恩来到八里庄街道世纪新景园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调查,他了解到,家庭失和、孩子失教,是居民家庭建设中最大的危机,于是便萌生了在社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弘扬中华孝道的想法。他开始在社区大力倡导确立“以德为本,孝亲睦邻,知荣明耻,文明生活”的社区精神。倡议在社区建造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内容的文化墙和以“人生百善孝为先,亲情千代德是本”为主题的孝亲亭。以后又陆续建造了“二十四孝”文化墙、道德教育长廊和中华传统文化教室,还有厚德堂和宽心室。孝亲敬老逐渐成为社区风气。

宋秀芝是西北旺镇居民。2009年,宋秀芝的儿媳窦伟突然遭遇交通事故,被撞成植物人。75岁的宋秀芝冲锋陷阵、主动挑起了看护照顾儿媳的重任。为儿媳注射胰岛素,抠接大便,换洗尿布,擦洗身子,这就是老人一日忙碌的缩影。这个好婆婆赢得左右邻居的钦佩和赞扬。

2004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语老师杜佳楣的女儿煊煊被诊断为孤独症。短暂的绝望之后,杜佳楣和许多坚强的母亲一样,站了起来,开始承担并努力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2011年1月,杜佳楣创办了北京市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为孤独症孩子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为家长们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心理支持。

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郭红阳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天津理工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等招收了近30位聋人大学生。他根据聋人的特长设置工作岗位,人尽其才的管理办法,激发了聋人大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创新性。郭红阳进一步发起成立了聋人事业促进会,提供成年聋人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促进成年聋人精神文化和职业的社会融合。

吴钧甫是海淀区曙光街道世纪城五区居民,不仅自己简朴,持家节俭,也帮助邻里。吴钧甫在自家居民楼有限的空间内,将收集的东西归纳整理,尽量利用较少空间,比如自家旧床不用了,床板和钢材还是很好的可回收材料,收纳起来,邻居老友常常找他索取“宝贝”,这些废旧物资终于物尽其用。他就是这样在点滴间将勤俭节约融入到这些日常小事中,似乎小却持续传承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用爱心诠释雷锋精神

2014年1月15日晚,一对年逾六旬的老夫妇从福州到北京游玩,不料老先生在北京街头病发昏倒。正赶着去参加外甥婚礼的侯俊杰,路遇此事件,挺身而出,将老人送往医院。经医生抢救,仍未挽回老先生的生命。远在福州的家人又无法立即赶到北京,侯俊杰毅然决定帮她租车并亲自将老先生的遗体及其老伴送回福州老家,让逝者落叶归根。

2012年7月21日京城突遭大暴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桥路段已被洪水淹没,大批群众和车辆被围。北京碧水源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中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息,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组织救援”。他火速赶到现场亲自指挥,经过7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斗,解救受困群众204名。杨中春又主动向市抗洪救灾指挥部建议,将洪水引入工程的膜池,舍小家保大家,给公司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

雷锋精神还体现在危难关头,将个人生死、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救人是第一责任,是唯一选择。59岁的周宝祥,跳入深3米的湖中勇救落水儿童。

赵明婵是花园路街道防化社区理发室的一名理发员,也是一名巾帼志愿者。长达十六年的岁月中,每个月赵明婵都会毅然放下手中的生意,为“玻璃男孩”德磊上门理发,而且分文不取。十六年重复着同一件事情,赵明婵做得认真、执着。此外,赵明婵还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照顾老弱病残,为社区低保户免费服务,为更多的社区老年人上门理发,一个电话随叫随到。赵明婵就这样用手中的理发工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精彩人生之歌。

禹淑英帮助同床病友的两个遗孤,为了这两个孩子的成长,禹淑英没少操心。她每年寒暑假,都给两个孩子寄学费,平时寄衣物食品。她经常给两个孩子写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二十年过去了,禹淑英在两个孩子身上,倾注了妈妈一样的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牛月茹从2001年开始资助贫困孩子上学,至今已13年。据不完全统计,牛月茹已先后捐款近10万元。30多个受助孩子的命运,因为这位“北京阿姨”而悄悄发生了变化。十年来,牛月茹还在业余时间,织了120多件毛衣送给贫困孩子们。

关素珍是一名患有癌症的退休老人。关阿姨为人非常热心,邻居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只要能搭把手,绝不推辞。她的邻居刘敏丧偶多年,身体患有多重疾病,行动不便,这样一个77岁老人,她的生活急需有人照顾,但老人身边只有一个重度智力残疾的儿子陪伴左右,可想而知,老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刘敏的遭遇深深打动了邻居关素珍,她义无反顾地担负起照顾刘敏家庭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

杨淑兰从1999年退休来社区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以热情为居民们排忧解难。2001年夏天,社区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居民议论纷纷,唯恐避之不及。退休后的杨淑兰偶然发现了这个情况,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杨淑兰开始去她家聊天,耐心地倾听她诉说自己的故事,还劝导她乐观对待生活,数年如一日地照顾她,现在的小熊再也没有犯病,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传递社会正能量

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朱良玉参加保安工作18年来,苦练打扒技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眼”,协警作战,共带领队员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0名,20年来仅在公主坟地区就配合公安机关抓获盗窃、抢劫等罪犯628人,身上三处被刺伤,充分展现了保安员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被誉为“贼的克星”,“首善之区的钢铁卫士”。

张喜忠2000年成立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主要的工作是带领职工,清掏厕所、疏通城市下水道。多年来,张喜忠先后为田村路街道28个社区的孤寡老人和敬老院疏通下水管道,清掏厕所等义务服务3000多次。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内导致桥梁底下积水,尤其是房山区还暴发了泥石流。张喜忠立刻带领志愿服务队在西四环立交桥下义务排水5000立万,疏通管道2000米。大家都说,他就是当代的时传祥。

高玉红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但她身残志坚,1985年办起了玉红服装加工部,至今已29年了,为了回报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经营的过程中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给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深受顾客的好评。她还为给京城百姓特别是外地来京的人们,解决“问路难”、“寻址难”的问题,不辞辛苦,积极组织、筹建青龙桥私个协义务指路队,帮助与亲人、团队走散的游客找到家人和导游,累计服务游客达50万人。

赵兰晓是北京市海淀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一队一班班长。13年来,她用辛勤汗水谱写出一曲动听的奉献之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环卫党员“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净”的光荣承诺。

刘中丽担任四季青敬老院院长后,在敬老院大力提倡亲情养老。刘中丽想尽一切办法使敬老院的一切设施都更适应老年人起居的要求。

张晓蓉作为北京市第三批援疆干部赴新疆和田援疆三年,她克服局势动荡、气候恶略、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援疆任务。她帮助那里的超声科开展血管和小器官的超声检查,每天都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并在科内和全院组织多次关于超声的讲座。

25年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长峰副总工程师田培森一直为航天民用产业的发展无私奉献、勤奋工作。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田培森带领团队参与完成了奥运会、亚运会等众多大型赛事的安保任务,他和他的团队在众多项目中实现了国内多项“第一”。

从医30余年来,宋青常年奋战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一线,带领科室先后参加重大抢险救灾任务200余次,组织和参与危重患者救治2万余例,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急救部下辖重症监护科成立7年来,先后从死亡线上救回了2100多名危重症患者,用真情和大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黄璜安说自己是“生命不息,笔耕不辍”。年少时遭受双目失明的惨痛打击,黄璜安并未自暴自弃,而是继续以强大的毅力坚持生活和学习,并且从未放弃自己写诗的爱好。

路蒙佳是一名患有神经元性肌无力的重度残疾人。但她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后,路蒙佳为香港会计师公会北京办事处担任兼职翻译。她陆续发表了《金融、研究、教育与增长》、《跨国金融原理》、《债券市场分析与策略》等多部金融类译著,总字数超过330万字。

许渊冲完成了毛泽东诗词的翻译;在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外文的同时,许渊冲也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中文。到上世纪末,许渊冲已经出版了译着近60本。

康晓峰是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直属执法监察一队副队长,面对周边的百姓、商户、游商和张贴小广告的孩子们,他认真地答复他们的提问,耐心地劝告那些违法经营者。他就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体验着艰辛,也收获着快乐。

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北京榜样”的评选也将继续。就像那首歌里唱到的: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没有勋章也一样闪亮,没有光环也温暖四方,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力量。

猜你喜欢

社区
仁·社区美术馆
郎官驿创意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