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变革中寻找机遇

2014-10-27鲍烨童

中关村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关村博会传统媒体

鲍烨童

9月18日,2014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启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家报刊出版单位云集武汉,超过40万种各类出版物及文化衍生产品现场展示,吸引了40万业界人士和市民参观。

在为期四天的刊博会现场,国内期刊、海外期刊、新媒体、图书馆配及交易区等展区人潮涌动,通过声光电展示期刊媒体的特有魅力。据报道,主会场展览面积达3.5万平方米,同时在宜昌设立分会场,80余场期刊高层论坛及大众文化活动陆续进行。

《中关村》杂志应邀出席了此次展会。作为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遴选出来在本次展会专设展台的五本期刊之一,《中关村》杂志在报道方向和报道内容上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享受。自2003年3月创刊以来,至今已达11年之久。11年来,杂志在社长兼编辑卫汉青的带领下,一直站在中国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前沿,以“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为办刊宗旨,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里发生的创新创业故事予以跟踪报道,受到了国内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可以说,这次展会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期刊单位在变革中寻找新机遇的一次盛会。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外数千家文化传媒单位云集武汉,意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中国期刊产业的求变之路

本届刊博会上,作为重头戏的“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国际期刊媒体创新发展论坛”和“2014全国报刊发行峰会行业高端论坛”、“期刊广告经营与创新发展峰会”等,邀请国内外期刊界“大腕”为期刊业生存状况把脉,探讨未来期刊的发展之道。

刊博会“市场决定期刊业发展”和“创新传播”的两大主题,契合了期刊业对转型融合的探索。行业媒体拟通过举办线下活动,实现“内容为王”、“平台为王”、“智慧为王”等传媒价值链的延伸。

据2013年新闻出版统计年报,全国共出版期刊9877种,平均印数16453万册,总印数32.72亿册,总印张194.70亿印张,定价总金额253.35亿元。

“刊博会无疑将会对未来期刊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艾立民指出“当前我国期刊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化和新媒体的冲击,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期刊企业都寄希望于此次期刊盛宴交流发展成果,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引进社会资本和优秀期刊人才,探索期刊产业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

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本次刊博会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了与读者的互动性、观赏性和参与性。在增强互动性方面,互通国际传播集团在刊博会期间将举办“我要上封面”大众互动活动,父母必读杂志社举办“父母必读”封面秀,知音杂志社等举办《知音漫客》现场签售宣传活动,湖北省新华书店将举办王跃文个人讲座、周国平个人讲座等。而在展场外,刊博会期间也有很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中国传媒人才网将在室外展馆举办中国传媒人才招聘大会,时代汽车传媒将在室外展馆举办中国(武汉)汽车文化节。而由刊博会组委会、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中国期刊协会、人天书店发起的“让阅读照亮孩子的童年”——关注革命老区未来的“勉学书屋”专项捐赠活动,将首批捐赠对象确定为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的国家级贫困县红安县的10所中小学,增加了刊博会的公益色彩。

传统媒体出“新”促融合

此次刊博会现场,《中关村》杂志展示了自创刊以来的几十期样刊、材料和各具特色的活动。尤其是杂志的读杂志加微信的“有奖关注”活动,成为展场内的亮点,引来了大批读者参与并了解《中关村》杂志。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一直是近年来的焦点话题,近一个多月里更是随着国家层面的提及而热度直线上升。

媒体人呼吁,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人需要摒弃旧有的媒体发展思维。既然现在的媒体时代被称为新媒体时代,那么,传统媒体就要处处体现出“新”,这种“新”的体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出新,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出新、理念上的出新。全新的时代、全新的平台需要业界全新的思考方式。

的确,《中关村》杂志在求新求变的道路上有很强的先发优势,那就是驻足中关村。伴随着中关村这个中国科技前沿阵地的发展,《中关村》杂志应运而生。

截至2014年9月,《中关村》已编辑出版136期,刊发文字1000多万字,不遗余力地报道中国及世界知识经济前沿的最新发展,报道中关村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繁荣气象,成为中关村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正如总编辑卫汉青所说,“你实在找不到第二块科技元素如此密集的地方: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78所高等院校,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213家科研院所,以联想、方正、小米等为代表的上万家高科技公司,以百度、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群体,以中星微、启明星辰等为代表的2000多家海归人员创建的科技企业方阵……”

近年来中关村正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文化的概念、文化产业的话题、科技和文化的交响曲,愈来愈多地在这里出现。而《中关村》杂志是这些变化的亲历者和记录者。杂志的报道内容,或挑战常识,或挑战视觉,或启迪思维,在读者心中激起了一串串涟漪。

在2014年初,杂志记述了互联网的兴盛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项重要标志。诸多科技元素的高度集合,以马化腾为代表的青年才俊的火热比拼,舆论和思想的空前开放,人际关系的全方位交流,随着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丁磊等引领下的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浓浓的新意。

在2014年4月发行的《中关村》杂志里,报道了《互联网金融在争议中前行》一组文章,说的是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正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样,便利和困扰如影随形。互联网的前进步伐肯定是无法阻挡的,我们但愿它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2014年6月期,杂志记述了由本刊承办的第17届北京科博会“中关村创新论坛”,主题是“科技与文化融合”。近几年来,《中关村》杂志承办过历届北京科博会“中关村自主创新论坛”、“艺术中关村”等大型论坛和展览活动,致力于将报道内容和线下活动相结合,这样的做法令人称道。

可以说,企业做大靠实力,做强靠品牌,做久靠思维和文化。而期刊产业联合、整合、融合的多平台化将是大势所趋。

如今,杂志微信、微博平台的开通,线下多姿多彩的主题论坛的举办,都是《中关村》杂志在新旧媒体的融合道路上所做的尝试。《中关村》杂志能够走到今天,还要走得更远,还要在科技与文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上有很多话题需要探讨。

猜你喜欢

中关村博会传统媒体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直企首探进博会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