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曲康唑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54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10-27刘建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

刘建军

【摘 要】 目的:对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甲真菌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甲真菌病;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中图分类号】R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3-01

为探讨甲真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取10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甲真菌病患者108例,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18~72岁,平均(46.3±2.5)岁;病程为5个月~16年,平均时间为(11.3±2.5)年;其中趾甲感染45例,指甲感染37例,指、趾甲同时感染26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200mg伊曲康唑(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24)冲击治疗,每日2次,于中晚餐时服用,连续用药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伊曲康唑给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250mg特比萘芬(山东齐鲁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70218)冲击治疗,每日2次,于中晚餐时口服用药,连续治疗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1]。两组患者给予3个疗程治疗。

1.3 疗效判定[2] 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效果进行评价:治愈:甲板光滑且平整,病甲彻底消退,真菌镜检为阴性;显效: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真菌镜检菌丝明显减少,病甲消退程度在60%以上;有效:细菌培养为阴性,真菌镜检为阳性,病甲有20%~60%消退;无效:细菌培养及真菌镜检均是阳性,病甲消退程度不足20%,或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3例,血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观察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4例,血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真菌病是指皮癣菌向甲板或甲下侵犯所致疾病,是由非皮癣菌、酵母菌及皮癣菌等引发的甲感染。现阶段国内外在治疗甲真菌病时,多采用特比萘芬短程连续疗法或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展开治。随着人们对甲真菌病的治疗要求逐渐提高和治疗人数不断增多,探讨该病更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必然。

伊曲康唑是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可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中羊毛甾醇-14-脱甲基酶活性予以抑制,致使真菌细胞发生变形,从而发挥抑菌效果。特比萘芬属于新一代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可对真菌细胞膜内角鲨烯环氧化酶予以抑制,导致细胞膜内大量角鲨烯聚积,致使真菌由于胞壁破裂死亡,从而发挥显著杀菌效果。同时该药物可导致细菌中麦角固醇不足,抑制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干扰真菌生长,发挥抑菌作用。在甲真菌病治疗中,将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于不同环节对真菌内麦角固醇合成予以抑制,可协同发挥灭菌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对甲真菌病治疗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丽君,黄小雄,邹循辉.两种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1008-1009.

[2]张荣丽,冯文莉,杨静.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1):819-821.

(收稿日期:2014.07.03)

【摘 要】 目的:对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甲真菌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甲真菌病;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中图分类号】R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3-01

为探讨甲真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取10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甲真菌病患者108例,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18~72岁,平均(46.3±2.5)岁;病程为5个月~16年,平均时间为(11.3±2.5)年;其中趾甲感染45例,指甲感染37例,指、趾甲同时感染26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200mg伊曲康唑(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24)冲击治疗,每日2次,于中晚餐时服用,连续用药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伊曲康唑给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250mg特比萘芬(山东齐鲁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70218)冲击治疗,每日2次,于中晚餐时口服用药,连续治疗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1]。两组患者给予3个疗程治疗。

1.3 疗效判定[2] 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效果进行评价:治愈:甲板光滑且平整,病甲彻底消退,真菌镜检为阴性;显效: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真菌镜检菌丝明显减少,病甲消退程度在60%以上;有效:细菌培养为阴性,真菌镜检为阳性,病甲有20%~60%消退;无效:细菌培养及真菌镜检均是阳性,病甲消退程度不足20%,或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3例,血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观察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4例,血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真菌病是指皮癣菌向甲板或甲下侵犯所致疾病,是由非皮癣菌、酵母菌及皮癣菌等引发的甲感染。现阶段国内外在治疗甲真菌病时,多采用特比萘芬短程连续疗法或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展开治。随着人们对甲真菌病的治疗要求逐渐提高和治疗人数不断增多,探讨该病更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必然。

伊曲康唑是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可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中羊毛甾醇-14-脱甲基酶活性予以抑制,致使真菌细胞发生变形,从而发挥抑菌效果。特比萘芬属于新一代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可对真菌细胞膜内角鲨烯环氧化酶予以抑制,导致细胞膜内大量角鲨烯聚积,致使真菌由于胞壁破裂死亡,从而发挥显著杀菌效果。同时该药物可导致细菌中麦角固醇不足,抑制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干扰真菌生长,发挥抑菌作用。在甲真菌病治疗中,将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于不同环节对真菌内麦角固醇合成予以抑制,可协同发挥灭菌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对甲真菌病治疗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丽君,黄小雄,邹循辉.两种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1008-1009.

[2]张荣丽,冯文莉,杨静.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1):819-821.

(收稿日期:2014.07.03)

【摘 要】 目的:对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甲真菌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甲真菌病;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中图分类号】R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3-01

为探讨甲真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取10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甲真菌病患者108例,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18~72岁,平均(46.3±2.5)岁;病程为5个月~16年,平均时间为(11.3±2.5)年;其中趾甲感染45例,指甲感染37例,指、趾甲同时感染26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200mg伊曲康唑(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24)冲击治疗,每日2次,于中晚餐时服用,连续用药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伊曲康唑给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250mg特比萘芬(山东齐鲁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70218)冲击治疗,每日2次,于中晚餐时口服用药,连续治疗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1]。两组患者给予3个疗程治疗。

1.3 疗效判定[2] 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效果进行评价:治愈:甲板光滑且平整,病甲彻底消退,真菌镜检为阴性;显效: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真菌镜检菌丝明显减少,病甲消退程度在60%以上;有效:细菌培养为阴性,真菌镜检为阳性,病甲有20%~60%消退;无效:细菌培养及真菌镜检均是阳性,病甲消退程度不足20%,或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3例,血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观察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4例,血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真菌病是指皮癣菌向甲板或甲下侵犯所致疾病,是由非皮癣菌、酵母菌及皮癣菌等引发的甲感染。现阶段国内外在治疗甲真菌病时,多采用特比萘芬短程连续疗法或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展开治。随着人们对甲真菌病的治疗要求逐渐提高和治疗人数不断增多,探讨该病更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必然。

伊曲康唑是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可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中羊毛甾醇-14-脱甲基酶活性予以抑制,致使真菌细胞发生变形,从而发挥抑菌效果。特比萘芬属于新一代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可对真菌细胞膜内角鲨烯环氧化酶予以抑制,导致细胞膜内大量角鲨烯聚积,致使真菌由于胞壁破裂死亡,从而发挥显著杀菌效果。同时该药物可导致细菌中麦角固醇不足,抑制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干扰真菌生长,发挥抑菌作用。在甲真菌病治疗中,将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于不同环节对真菌内麦角固醇合成予以抑制,可协同发挥灭菌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对甲真菌病治疗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丽君,黄小雄,邹循辉.两种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1008-1009.

[2]张荣丽,冯文莉,杨静.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1):819-821.

(收稿日期:2014.07.03)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与细胞色素P4503A(CYP3A)底物和调节CYP3A活性的药物临床相互作用研究
伊曲康唑胶囊与PPIs类药物在PK/PD方面的影响
伊曲康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伊曲康唑纳米混悬膜剂的制备
伊曲康唑和盐酸特比萘芬序贯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伊曲康唑注射液制备研究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男性念珠菌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