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
2014-10-24方立立
方立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通过勾画关键句,筛选提示语,由“形”入手,把握散文“神”的方法。
2.知道“散点透视”的写作手法,并以造句的形式初步尝试这种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品析文本,并以模仿教师赏析,规定赏析要点的方式尝试修改、提升自己的品析文字,体会北平的动人之处。
2.通过对比,体会作者运用散点透视的写法展现出的驾驭文体的才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林语堂对北平复杂而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阅读散文从“形”入手,把握“神”的方法。
2.学习散点透视的写法。
难点:通过品析文本,读出作者驾驭文体的才华。
【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
讲读法、活动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北京”,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有人说,一座都城,有各种各样的面相。有用刀剑建立起来的,那是政治的北京;有用金钱铸造起来的,那是经济的北京;有用砖木堆砌而成的,那是建筑的北京;有用色彩涂抹而成的,那是绘画的北京;有用文字累积起来的,那是文学的北京。这个带着文人的激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北京城最容易感知,最好触摸。有我们小学学过的《香山红叶》《参观人民大会堂》《北京的四合院》,还有我们高中学过的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林语堂笔下的北京。
二、形散
1.读过以后大家会发现这篇文章中有不少提示性的语句。例如:“北平是……,北平像是……北平有……”请大家划下来,并用四字短语概括。举个例子“魁梧老人”。
2.大家会发现这样的句子,11自然节开始就不大能划出来了,为什么呢?
3.因为11自然节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开始讲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三个原由。请大家也找到这样的关键句或关键词,也用四字短语概括。
4.师生共读,并找学生把内容写在黑板上。
三、神不散
1.孙光萱认为“作者认为北平具有‘老与‘大两大特点。‘老即古老、历史悠久……‘大即多样性、兼容并包……”
你赞同吗?如果赞同,请在文中找到证明并简要解释。如果不赞同,请在文中找到证明并简要解释。
2.请以老师的赏析为例,注意要点,再次修改升级你的赏析内容,或另赏析一段文字。
赏析示例:
“现充女佣的前清官吏的太太”从“前”到“现”,“太太”的身份有了巨大的转变,一个是官吏的太太,一个是女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历史的变迁,政治的变革,家庭的衰落,丈夫的离世,子女的离散。还有旧日的风光,现在的凄惨,两个定语的叠加,几十年的沧桑巨变。这不就是五十集电视连续剧《乱世悲情》吗?历史的纵深感扑面而来。
“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作者将摩登女郎与东北老妪这两类反差极大的人放在一起,他们一个代表着新潮、洋气、年轻、漂亮,也许还有知识、有文化;一个代表着朴实、土气、年老、平凡,也许还落伍、愚昧。两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定语,从最细微处强化了两人的形象,我甚至听到了高跟鞋咚咚的清脆声音,和木屐咔嗒咔嗒让人烦躁的声响,更让人不禁想象由下而上从这两人身上我们还会看到怎样的反差。反差越大北平的包容越能凸显。
四、散点透视
作者要写尽北平的全貌,各种景象,各色人等尽收眼底,沧桑历史如在眼前。这种全景式,历史感的描写最难把握。如何驾驭呢?作者采取了类似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的笔法。
情之所至,这篇文章表现了林语堂对北平的追忆,对祖国的眷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迷恋。
五、课堂练习
请大家以合肥的发展为神,以“合肥像……合肥好像……合肥有……”等句式造句。
六、作业
1.推荐阅读《合肥的气味》,注意作者细腻的描写角度。
2.阅读本单元后两篇文章,用筛选提示语的方法,由“形”入手,把握文章的“神”。
【板书】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动人——历史悠久 兼容并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