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
2014-10-24杨艳红
杨艳红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的主要构建策略展开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于真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回归,进而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新课导入;课后作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其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这为高中化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做才能将上述理论知识转化、落实为实践呢?笔者对此持如下看法:
一、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高中生心理思维逐渐发展成熟,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较强的探究兴趣及热情,越是同自身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习内容,越能激发起他们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鉴于教育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我们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从高中生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这样,便能在巧妙实施新课导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更加自觉、积极且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具体化学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中。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教学“正确使用药物”这节内容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维生素C是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因此,现代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单纯地以VC药片代替日常水果蔬菜,总觉得这样既方便又高效。在你看来,这种光靠吃VC药片的行为是否能真正达到保健身体、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作用呢?我们日常生活中还会经常听到药物有‘处方药及‘非处方药的区分,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被称为处方药,消费者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购买的药物被称为非处方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区分呢?……”上述问题都是学生日常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但他们对此也往往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便通过这些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问题巧妙地为其创设了既熟悉又亲切的学习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了他们对这部分化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顺利实现了新课、新内容的巧妙导入。
二、借助社会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习科目,其本身兼具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点带来较大的难度与困难。这也是制约学生学习效率切实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及社会生活实际经验,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主观经验积累,向他们提供丰富的社会事实论据,相信此举在促使学生得以更加具体、直观地感知所学化学概念或规律的同时,真正实现自身对所学化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理解与灵活掌握。
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药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高温下的挥发性和易分解性”等特征,我向学生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减少瓜果蔬菜农药残留的多种方法:将一些保质期较长的果蔬放置一段时间,残留的农药会逐渐分解掉;将蔬菜瓜果等放入清水中或滴加洗洁精浸泡30分钟以上;将蔬菜高温蒸,再进行烹调……这些生活实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了对“农药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高温下的挥发性和易分解性”的更深刻认识,为切实收获较高的学习效率及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让课后作业回归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作业是高中化学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确保课后作业回归生活化,确保作业更加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充分激发其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切实实现利用课后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更可以此为契机,着重对学生的实践运用意识及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与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
如,在学习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节内容之后,我向学生布置了如下的课后作业形式:为了使学校的钢制自行车防雨棚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哪些防锈措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堂所学有关金属锈蚀知识初步考虑可以采取的防锈措施,并尽可能多地设计几种防护方案,在综合对比几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防止自行车棚钢架锈蚀”的最佳方案。
这样,便将这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转化成了课后作业的形式走入到了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活动中。他们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发展了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真正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展开具体化学知识点的教学与讲解,这样方能在构建学生感兴趣的化学课堂的同时,确保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中真正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化学能力的双重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