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渗透在语文学习中

2014-10-24徐春荣

新课程·中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发现美熏陶引领

徐春荣

摘 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如何在共同的学习、研讨中引导学生发现祖国语言的美,去感受美,进而使他们能够运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问题,从让美的思想启迪学生、让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让美的情境熏陶学生、让美的形象引领学生、让美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等五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期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对学生加强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发他们的智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发现美;启迪;感染;熏陶;引领;内化

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在他的《最后一课》中写过这样一句至今都让我刻骨铭心的话:“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啊,哪一个有热血有灵魂的国民不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不觉得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可惜,现在的孩子们就如那个懵懂无知、贪图快乐的小弗朗士一样,还远没有认识到祖国的语言文字中,蕴涵着怎样无法言喻的丰富内涵。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共同的学习、研讨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感受其中的美,进而使他们能够运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带着这些思想和美好的祈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让美的思想启迪学生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祖辈们代代相袭,引以为傲的首先是高尚的情操和睿智的思想,它们以散文、小说、诗歌、寓言、神话乃至格言、警句等不同形式纷呈在我们的面前,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个做人的道理。而这些,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

比如,在学习《智子疑邻》一文时,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很容易就会把故事的内容搞清楚,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一下:同样的话为什么会让那个富人产生两个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盗贼是邻居呢?那么,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对待那些善意帮助我们、规劝我们,给我们提意见的人,我们应该抱什么态度?

很自然的,学生就会在直观的故事中明白浅显的道理,在无声的积淀中形成一种良好的修养,有了包容他人、懂得感恩而且虚心纳谏的气度之美。同一个故事中,教师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引导学生:我们的古人还给我们留下了另一个故事,叫做《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中的邹忌用了巧妙的比喻,不仅使齐王接受了意见,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两相比较,你若是扁鹊,能不能换个方式让蔡桓公乐于接受你的治疗呢?学生立刻动了起来,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可以用比喻的方式让桓公听得进去。”有的说:“可以给蔡桓公讲个形象的故事,让他自己悟出道理。”…… 一一归纳起来,当然有一个共同点:都比扁鹊的直言不讳主意高。这且不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是不是也明白了,能用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别人,其本身就是既善良又充满智慧的。

一篇小小的课文,就这样用它沉默了千百年的智慧巧妙地启迪了后世的人们。还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文章里先人们征服自然的信念和理想的熠熠闪现……祖先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伟大的思想,我们当然有责任把它代代相传。

二、让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的优势是教材本身就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这里所说的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上来说,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郭沫若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梦幻般的意境中反复诵读,或透过文字在脑海中营造出自己想象中的美好夜景,都会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同样,《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丽,《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听潮》中对大海静态美和动态美的传神描述,读来都唇齿留香,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三、让美的情境熏陶学生

初中生尚处于人生的不成熟期,他们不太愿意听枯燥的说教,即使无可奈何地听了,也如过耳之风,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而许多语文课文的好处在于内容形象生动而非空洞的理论,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语文学习完全可以进一步借助媒体,师、生、文本、媒体,共同创设出一个美好和谐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时,就可以借助动画片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丑小鸭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不用问,大家很自然地就在美的享受中明白了要成功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再比如,学习《苏州园林》《醉翁亭记》等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挂图、欣赏照片、放映幻灯片和播放风景电视片等方法,创设出美的情境,使学生在饱览祖国风光之后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从而自然地生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四、让美的形象引领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批追星族,从球星到影星再到歌星。对他们的这一行为当然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是,如果我们去问一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明星,他们也许除了会说因为他们长得漂亮,歌唱得好或者戏演得好之外,就不知道什么别的了。至于他们说话是否粗俗,待人是否粗暴,是否有道德品质的污点等等一概不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仰危机。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丑,何谓之善恶呢?我想,语文学习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它的这一作用。

比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邓稼先所领导的事业为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转机;邓稼先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高度的责任感;邓稼先一生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进而体会邓稼先是值得我们追捧的“星”。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美、对善、对真诚的渴望,只是有时候,自私和贪欲占据了上风而已,思想尚不成熟的孩子就更容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所以,如果让他们经常接触到美,感受到美,他们自然也就向往美从而自觉地去实践美了。

五、让美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上面我从不同角度谈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美的启迪、感染、熏陶,我认为,以上的所作所为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要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信念。但是,与此同时,要想尽快达成这种效果,还应该让学生动了脑、动了口之后,自己动手、动笔,将自己的审美内化为一种能力。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作手抄报。这是一种将美的情境转移并自我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摘抄美文,表现自己的欣赏和评价能力;设立习作园地,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思想中对美的体悟能力;勾勒确切的插图和边框,显现自己对美的综合理解和表达能力。

2.录制朗诵CD。在美好的乐曲和抑扬的韵律中锻炼诵读能力。

3.制作幻灯片。在现代化学习手段日趋流行的今天,学会运用资源,制作赏心悦目的演示文稿,是多种能力相互渗透的体现。

当然,还有我们过去常常使用的日记、作文、随笔、朗诵等等,这些既是对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感受到多少美的内涵的检验,也是使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一种途径。

总之,美的教育既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因此,它对人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我相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发他们的智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德荣.试谈阅读教学实施美育的因素和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2]张华.语文阅读教学,让美无处不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现美熏陶引领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此熏陶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