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实践与总结

2014-10-23黄旭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6期
关键词:外科实践护理

黄旭萍

[摘要] 通过在外科临床带教过程中对护生的教学观察,就发现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着重阐述了护理带教中应注重在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患者隐私认识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与实践。

[关键词] 护理;教学;外科;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6-0128-03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将护生转变为合格护士的必经之路[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依据患者身心、文化、社会等需要,为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心境和健康空间提供优质服务;同样,护理教育也像普通教育一样,由传统的知识灌注向能力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跨越。因此,适应护理模式的改变,带教好实习护生,培养素质全面、作风扎实的护理人才是现阶段护理教学的要求[2],也为未来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就近些年来在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总结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1 临床带教中护生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素质欠缺,职业素养较差

有些护生多为初中毕业后考入护校,文化基础欠牢固,再加上多是独生子,自我意识较强,吃苦精神比较弱,所以,在带教中存在专业素质欠缺、职业素养较差的不足。另有些学生自身并不喜欢护理工作,也就不能安心实习和工作,缺少职业工作所必备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1.2 轻视人文护理,注重技术操作

在医院的实习过程中,很多护生都会认为护理工作就是输液、打针、导尿等,所以常只对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技术性操作感兴趣,不喜欢给患者实施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等基础生活护理,更不愿意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

1.3 学习知识不灵活,理论与实践脱节

护生在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育较多,相对临床技术操作方面练习较少,动手能力较差。例如很多学生“三查七对”背得熟,在工作中却丢三落四,不能照章行事;抢救措施记得牢,但遇到危重患者则不知所措。这就导致带教中的护生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与临床实际结合联系起来,护理操作不过关,容易引起患者不满,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4 应变能力差,心理素质脆弱

外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重,病情发展较快,突发情况较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能够在突发情况发生的时候沉着、冷静、及时地进行处理。而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多数护生一旦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心理就显示出脆弱、惧怕和应对能力差的一面,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况。

1.5 自我安全意识淡薄

一方面表现在护生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若发生失误时,害怕带教老师的批评,就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违反操作规程的做法。例如体温计损坏后就随便丢弃水银,将会造成自身中毒危险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有些护生做事说话不严谨,容易导致纠纷和差错,而且觉得与自己没关系,法律意识淡薄。

1.6 不能正确对待患者隐私

外科病区的特点是手术多,患者中不乏有年轻男性者, 而实习护生几乎又全为女性;同时外科疾病的特殊解剖位置又决定了许多操作的特殊性。如给患者备皮、冲洗膀胱、行导尿术等,年轻的护生难以面对, 操作时总缩手缩脚, 由此产生一定的害羞和畏惧,甚至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还有护生认为有些操作太脏, 不愿动手。

2 带教方法及对策

2.1 注重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不断改变,对健康的需求也逐渐扩展到不同层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标准也日趋强烈。由此,护理人员的角色也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造成护理人员既要做好在疾病护理方面的治疗者,又要做好在心理护理方面的疏导者;既充当健康行为的指导者,又充当健康理念的教育者;既是患者健康的管理者,又是患者利益的维护者[3]。另外,护理工作也是人文性与科技性的有机完美结合,护理工作者更是将知识技术与人文修养融为一体的缔造者。但是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往往只侧重于培养护生的基本护理技能,指导基本理论的学习,却忽视了对她们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和人文方法的培养,使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护患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变了常规临床带教方法。首先,改变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临床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设计和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多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案例启发式、情景式、角色互换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内心对护理职业、对患者及对护患关系的正确认识,同时,又培养她们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4]。例如我们将护生分为两组,在实训室内,让她们分别互换患者和护士的不同角色,进行交流和护理工作。其次,调动护生全方位融入临床的积极性,让她们切实面对人文运用环境,增进人文感知能力。在有丰富带教经验的老师指导下,从微笑、语言、肢体接触等方面,培养护生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良好人文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在临床工作中要将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让护生深切感受到人文理念必须贯穿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5]。

2.2 注重护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护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情景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定能力和护患间沟通能力[6]。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实习阶段的要求,为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将分阶段侧重地进行培养。实习初期注重对护生在临床情景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护生观察本科室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疾病治疗过程、进展方向及手术方式等。观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特别抓住在细节上的观察,一定要仔细、耐心;实习中期加强培养护生对观察到的情况及问题的分析判定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培养护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提高判定的准确性。问题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注意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以逐步训练改善应变能力差、心理素质弱的现象;实习末期侧重于培养护生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是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和护生共同努力的方向[7]。在带教中,我们刚开始是强迫护生与患者进行简单的医疗方面交流,渐渐地转变为主动进入到生活方面的交流,并把交流的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并由老师进行分析、解决,使护生的交流能力不断提高。还要注意培养护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让护生了解交流的技巧。如遇患者拒绝操作时,不要勉强;如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礼貌致歉,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等。endprint

2.3 注重对护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护理学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它是创新活动的动力系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心理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行为创新能力。要提高创新能力,一定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带教中,要在培养护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护生创新能力。采用以带教老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带教方法,如将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护生在带教学习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护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激发护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生的积极性,让护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护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8]。例如我们通过在科室内设立对实习护生的奖励机制,对学习认真、有创新思想的护生在出科时给予保温水杯的奖励。在带教中有护生的建议帮助我们改变了检查单存取便利的方法、不同医嘱处理彩色卡提醒方法、输液查对签字不同颜色表示法等。利用这种方法来激发护生对护理工作中细节的观察和不足地方的改进,以便充分发挥年轻护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的带教老师也从中得到了益处,科室工作中的不足也有所改变。

3 端正护生对待患者隐私的认识

外科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和涉及患者隐私较多等特点。人们的传统思想对身体隐私和性的认知有较大误区,所以患者在接受护理中过分关注和遮掩就影响了护理操作的进行[9]。在我们的临床带教中,经常也遇到实习护生对患者的隐私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还会产生畏惧、害羞心理,甚至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为此,在我们临床教学中,首先,加强对护生的医学伦理教育。由带教老师组织护生专门讲解医学伦理知识,让她们明白医学是一门人体科学,医学面前患者无性别之分,医师和护士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让护生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临床护士, 与患者之间就是一种护患的关系。这样护生就能放下包袱,缓解紧张情绪,消除顾虑。其次,在进入临床前先向护生讲解外科系统的解剖。例如在进行隐私教育时选择文字和图片的科普方式讲解,让患者在学习中自然接受,坦然面对护士的操作。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进行临床实践操作,通过对解剖知识的再认识来克服接触异性患者身体隐私部位的心理问题。第三,在操作前与患者沟通。操作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操作的目的,方便患者能够配合护生操作;操作时给予患者隐私保护,如拉开床边隔帘、关门等以遮挡患者;同时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与患者聊天、看电视等,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4 加强护生的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意识应该是贯彻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10]。安全意识的培养表现在,一方面,讲解科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必须严格遵守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无菌制度、查对制度。例如创伤出血、疑似传染病的患者或物品要做到标准预防;体温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裂情况,应安全处置,尽量避免自身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等。另一方面,有些护生说话做事不严谨,容易导致纠纷和差错,而且觉得与自己无关,法律意识淡薄。带教老师要对护生讲解一些法律知识和不懂法带来的教训,让护生知道如果没有老师允许,擅自操作对患者造成痛苦和伤害,护生同样要负法律责任。如带教老师结合医院里发生的有关护理纠纷案例,讲解发生的原因、处理的方法及带来的不良后果,带领护生一起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途径是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是通过临床老师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操作中,使护生获得应有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11]。作为临床带教老师也只有将自己在临床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教学体会、综合素质教育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护理专业的真正内涵,增强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适合社会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对于带教老师来说也能提升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成效,教育出更多优秀的护理人员[12]。

[参考文献]

[1] 李金林,刘静梅,张晓兰. 临床护理途径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08,22(1A):83.

[2] 葛东明,王爱凤,丁涟沭. 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77-2579.

[3] 史瑞芬,毕晓君. 在护理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护理研究,2001,36(6):451.

[4] 许知光,夏强,黄新宇. 外科临床实习中人文素质培养初探[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2):91-92.

[5] 张艳琳,李晓琴,郑焱玲. 情景模拟教学查房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 医学信息,2013,26(6):17-18.

[6] 李隆珍,何剑,李德芳,等. 基于社会需求“0 距离”的护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7):24-26.

[7] 刘玲,刘均娥. 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5.

[8] 赵爱平. 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教学时间改革[J]. 护士进修杂志,2001,5(4):281.

[9] 张进生. 泌尿外科教学的思考[J]. 临床医学教育研究杂志,2009,26(5):363.

[10] 李隆珍,王游岚. 《内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设计与管理[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09-210.

[11] 夏勇,孙亚林,沈锋. 临床带教肝胆外科学硕士研究生的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22-724.

[12] 曾嘉苑,陈瑜,甘敏.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职业获益感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2):57-60.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科实践护理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