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2014-10-23王亮申王品于京诺顾九春

职业·中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王亮申+王品+于京诺+顾九春

摘 要:本文在分析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改进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培养方案转变观念等方面下工夫,切实把育人和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性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对新型人才和科技的需求,这就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本科院校如何准确定位以及确定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激励机制亟待健全

激励教师积极向上的体制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对教师进行各类考核的目的是激励教师积极向上,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但是很多本科院校制定的教师考核制度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制度往往是以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档次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采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比例”“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大赛数量和档次”“带领学生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等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利的量化指标,这大大影响了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

考核学校就业率的指标未得到细化。学生就业率是各高校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可能影响到某些专业今后的生存。为了提高就业率,很多高校尤其地方高校会不遗余力地鼓动学生考研,通过考研来增加就业率。为了考研,很多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几门考研课程上,放弃或几乎放弃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大三以后,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往往都是专业课,与实践密切相关,学生一旦放弃了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对其成长为应用型人才是极其不利的。

2.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亟待完善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有待改进。在一段时间里,“厚基础、宽口径”是高校制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往往是理论型课程多一些,应用型课程少一些,从而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同类型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雷同。各高校同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雷同,且设置的一些课程往往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实际密切相关的训练内容严重不足。

3.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首先,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多年来的扩招,导致一些院校(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又几乎千篇一律,非博士学位不予引进,导致一些既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不能被吸收到教师队伍中去。

其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因教师的专业、实际工作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少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仅仅依靠某个(些)人自发地完成任务,其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尽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师资团队建设非常关键,但受限于师资数量,且拥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因此很少有高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专门组织师资团队,这势必大大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实践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产出存在矛盾。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往往与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提供充分的与实践教学条件、设施,但这些硬件的建设往往需要很大的投入,且从近期看,很可能是投入多、产出少,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上述矛盾的存在,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实践场地面积、设备数量不足。随着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实践条件的改善往往很难跟上。实验仪器设备的缺乏,造成单项实验周期长,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要么一组实验学生数量多,实验效果不佳;要么减少正常的实践教学项目,导致无法正常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5.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现有本科教材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受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现有的教材偏理论介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方法。

同时,教材的选用与建设没有体现出不同类型院校之间的差异性。很多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与重点高校都选择同一类教材,有些应用型院校甚至要求必须要选用与研究型院校同样的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院校学生基础的差异和今后出路的不同,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相结合。

6.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观念亟待增强

教师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意识需要增强。一些院校(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的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不强,部分教师缺少主动性,得过且过,没有认识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学校的声誉、生存有何影响;部分教师只考虑如何完成学校下达的考核任务,不愿意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上下工夫。

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也亟须转变。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是“坐办公室”,不愿意到生产运营一线锻炼,“白领意识”强于“蓝领意识”。

二、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为了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服务于不同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笔者按照“应用型、有特色”的教学理念,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几个方面出发,探索了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个有效途径。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学校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引进和培养教师,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还要建立鼓励教师潜心教学、参加各类项目、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的考评体系。从而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endprint

(1)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严格执行讲师以上职称教师为本科学生讲课制度,提高教师本科教学热情;将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成果与科研成果的评价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建立年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的制度。学校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如果没有一年以上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必须首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一年;非新入职的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按计划分批到企事业单位挂职一年。学校和挂职企事业单位组成专家组,对挂职教师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业绩进行质询、评价,符合要求者认可其实践能力。对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企业或地方行政部门的联合项目,学校和企业组成专家组,对项目价值、教师工作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

(3)打造由专职、兼职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若干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当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中聘请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授课经验的兼职教师,担任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定期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来校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讨论培养方案,做专业新技术的专题报告。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

2.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很多,应根据课程的先后关联性及其特点,集合几门核心专业课程,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群。

(2)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结合服务地方研究项目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包括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验、综合利用校外实践教学条件等。

(3)搭建公共知识学习平台。对于相近专业的学生培养,学校可以在培养方案、教师队伍组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搭建公共知识学习平台,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除此以外,搭建公共知识学习平台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学科交叉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合适的时间段内重选专业。

(4)改编专业教材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该加大力度重新编写部分专业教材。应用型人才培养所使用的教材应本着“突出特色,内容简练,贴近实际”的原则,力戒面面俱到。教材应瞄准专业发展前沿,注重知识更新,特别是应针对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要求来编写新教材。

(5)切实改进教学培养方案。“211工程”高校、“985工程”高校的教学培养方案中着重体现理论基础能力训练的内容,而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培养方案则应着重体现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从而避免不同类型院校的同类专业采用雷同的教学培养方案。

3.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培养学生牢固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对应用型大学生而言,他们在从小学到大学基础课学习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基本是灌输式教育,往往只是了解了一些通用的基础知识,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时,难以理解问题的内涵。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一是教师讲授专业基础课时应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仅采取点击鼠标、书写板书的教学方式;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在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安排学生参加认识性实践教学环节,初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招收的学生与“精英教育”时期相比质量下降明显,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困难重重,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强。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三维图形、动画、仿真软件等进行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专业核心课程群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录像均上网,创建网上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留出更多的时间。

(3)以网站上丰富的专业知识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现代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许多学生以上网为兴趣点。因此,应针对专业学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建立专业知识网站,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完善校企、校地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不同高校、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紧密联系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让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紧密相连。学校应要求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不少于一定时间。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成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

(2)增加学生在校内各类实践基地中锻炼的机会。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学校加强校内实践机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机会。除了利用好学校的实验室资源以外,还要利用好校企、校地合作的研究(工程)中心、研究所。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必备能力之一。学校应拿出专门资金,鼓励各专业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专业应根据科研团队、研究项目的实际情况,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设置专门场地,以高水平教师为骨干,搭建学生创新性实验平台。实验室以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为牵引,采用自主组建团队、师生共同选题、申请学校资助、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院组织参赛、优胜作品奖励的办法,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学生创新水平。

5.加强教学管理改革

(1)改革教师考评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对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成果与科研成果的评价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项目的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改革的目的是让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endprint

(2)建立教师应用能力培养制度。学习应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应用能力培养制度,理顺教师应用能力培养机制,提出应用能力考核标准,来达到提高教师应用能力的目的。

(3)建立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学校要通过制订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定聘任兼职教师的标准、程序,确定兼职教师的培训方案,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考评,从而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牢固基础。

6.增强师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

(1)加强调研分析,实时了解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趋势。学校应形成调查研究的常态化机制,定期不定期地派教师,或由教师带领部分学生深入周边重点企事业单位调研,了解这些企事业单位中可能与学校合作的领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内容,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充分、分析透彻的调研报告。通过了解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合理建议。

(2)让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深入到企业、事业单位。部分教师要改变只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就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的心态,明白学生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到地方急需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因为在那里有他们能够找到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

三、小结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从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素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意识等多个方面发力,通过建立合理的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取决于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取决于学校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的合作程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伍维根,钟玉良,文忠波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2]本刊编辑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路径——上海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9).

[3]刘国繁,曾永卫.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Z2).

[4]赵建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5]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6).

[6]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

[7]王利琳,季诚钧,徐青.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5).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