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控
2014-10-23王莎莎
王莎莎
摘要:本文将在理性、客观地分析当前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完善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对策和手段。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控;对策
一、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诚如我们所知,政策性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国际业务正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
1.国际业务形式单一,发展规模较小
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主要以出口信贷为主,与国际地区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难免存在形式单一、机制不灵活的问题,而卖方信贷为主的业务形式也使得我国的资金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使得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国际竞争中整体处于劣势地位。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的政策性银行虽然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确立了合作关系,赢取了合作的先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揽子合作模式也成为了我国与各合作国政府间开展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的重要融资手段。但是,这和我国早期制定的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目标——向国际经济合作银行转型,仍然存在很大的距离。具体说来,首先,在业务内容领域,政策性银行业务形式单一,且发展规模不大;其次,我国政策性银行在不同地域的业务,也就是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并没有真正扩展,这就使得我国政策性银行整体发展受到很大的地域性限制。而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交流的缺乏,往往会使得政策性银行更容易遭受到其他商业金融机构和不可避免的金融风险的冲击,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风险由此增大。
2.筹资偿债风险大,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充渠道
一方面,诚如我们所了解的,政策性银行除了财政部核拨的注册资本金以外,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发行金融债券。在政策性银行开展相关的国际业务的过程中,如果国家核拨的专项资金不能够及时投入使用,发行金融债券就成为政策性银行主要的筹资渠道。然而,由于债券属于市场化行为,也就是说,国家无法过多地干预和影响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券发行,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投资者觉得政策性银行有投资价值的时候才会购买。因此,从理论上看来,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的资金成本较高。与此同时,政策性银行的国际业务不享受明显的税收优惠,所缴纳的营业税和所得税费用都没有得到减免。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债券是公开向市场发行的,这也就是说,政策性银行必须按时地还本付息。即使是政策性银行的国际业务,贷款项目的社会效益也远远大于其经济效益,这就使得政策性银行出现“软资产、硬负债”的危机,银行的偿债能力往往很难达到要求。在国际竞争当中,政策性银行筹资和偿债能力的薄弱,往往会面临较大的资金链条断裂风险,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较大的打击。
3.相关的立法与监管工作缺失,法律风险大
从当前国际地区的发展大势看来,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都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进行了单独的立法,以确保政策性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时,能够对其实现有效的监管。然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开展国际业务以来,一直都没有更新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政策性银行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更为恶劣,政策性银行本身的业务种类、经营范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相关立法和监管工作的缺失,既不利于是相对政策性银行的有效监管,以与时俱进地调整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更不利于政策性银行应对和解决供给金融冲突和争端问题,给政策性银行的国际业务的开展埋了下很大的隐患。
二、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防控对策探讨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当前,在我国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中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新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竞争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对政策性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十分重要。
1.完善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的立法工作,实现有效监管
针对上文所说的,当前我国在政策性银行的国际业务的立法和监管上存在很大的缺失,有关部门首先要加快完善与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相关的立法工作,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进而实现政策性银行在国际业务中的规范运营。
具体说来,有关部门可以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流程和立法内容,例如,英国的《出口担保与海外投资法案》、美国的《美国进出口银行法》等等。在充分结合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应单独制定与国际业务(进出口金融)相关的银行法规,在考察法规运用成效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草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让政策性银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国际竞争和争端,国家也加强监督监管工作。但是,在单独制定针对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的法律法规的时候,要注重与其他法律体系相协调,以保障我国法律体系的严谨性和独立性。
2.扩宽政策性银行融资渠道,提升政策性银行筹资和偿债能力
毋庸置疑,筹资和偿债能力是衡量政策性银行发展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提升政策性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政策性银行首先就要扩宽自身的融资渠道,完善相关的资金补充机制,为相关国际业务的开展储备足够的运营资金。
具体说来,有关部门可以推动建立稳定的资本金补充制度,例如,健全中央财政注资制度和外汇投资公司注资政策,从而为政策性银行资本金的储备创设稳定的保障;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可以完善金融债券的运行机制。具体说来,政策性银行除了可以向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内证券市场和资金力量,将广大社会投资者纳入金融债券发行的范围体系内,发行相关的财政担保建设债券,从而更好地扩宽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让政策性银行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此外,为了完善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政策性银行要更好地适应市场规则。不可否认的是,政策性银行是以执行国家政策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但是,政策性贷款本身就是信贷资金的一种形式。因此,政策性银行要遵循信贷资金的市场运行规律,通过不断强化市场分析,考察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在综合考虑、衡量利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决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性银行也不能墨守成规,紧靠政府部门推荐项目来维持自身的运营发展,而应该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关的改革和创新工作,面向国际大市场和客户来主动选择优质的投资项目,从而提高政策性银行的市场灵敏度和风险感知与抗衡能力。
3.积极扩宽业务领域,推动国际业务的创新发展
一方面,政策性银行应当在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环境和自身经营发展实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宽原有的业务领域。具体说来,在项目融资、海外投资、担保等弱势业务上,政策性银行可以依据自身的有利条件抢占先机,抓住发展机会,创新原有的国际业务形式。
另一方面,在国际业务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银行还可以通过扩大自营业务规模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具体说来,通过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分账户经营模式的确立,政策性银行可以严格地区分和隔离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从而更好地拉动政策性银行在国际业务开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新业务形式的同时,不断扩大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规模和经营范围,在完成政策性指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政策性银行的盈利目标。
4.正确对待与商业金融关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力资源
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国际业务是作为对商业性金融的国际业务的补充而存在的,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处理好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防止两者陷入恶性竞争循环当中。具体说来,在制定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扩展计划之前,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商业金融机构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并实现合理的规避和组合,针对市场失灵可能出现的情况,更好地调节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计划和业务扩展方向。在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金融的冲突和争端,避免冲击带给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风险的扩大,从而让银行在安稳的环境中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要求。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外在运行机制和国家政策法规,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的成效和结果都受到内部人员工作表现的影响。具体说来,政策性银行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的财务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扩展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从而更为高效地完成政策性银行的制度改革和发展形势创新。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完善政策性银行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从内部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薪酬福利、职位晋升问题入手,推行绩效工资与岗位工资相结合的制度,通过将职工的工作表现和他们的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政策性银行整体经营发展水平,提高政策性银行风险防范灵敏度。
总结
总之,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防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动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控机制实现新飞跃、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我国政策性银行对外投资策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3)
[2]李庆民.我国政策性银行国际业务运行障碍及风险防范对策思考.财贸经济,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