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控
2014-10-23应德文
应德文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南平市延平区2008年以前为偶发性病害,之后逐年加重,成为常发性病害,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根据近年来延平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为害特点,总结出其综合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发生情况
在延平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自2008年起零星发生,发生范围由2~3个乡镇、15公顷,逐年加重至2013年的12个乡镇、96公顷,产量损失也从最初的5%~8%增加到20%~25%,严重的损失60%以上,从水稻分蘖期发生发展到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均有发生。一年之中以7月份中稻分蘖盛期发生最重。
二、发生特点
1. 不同水稻品种间发生程度存在差异 从近几年的调查情况看,品种间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甬优9号、甬优15号、中浙优8号等发生较普遍,其中以甬优系列品种最为感病。如2012年在王台镇井窠村调查甬优9号品种,病丛率达到27.6%~36.7%,严重的病丛率达到47%,表现较抗病的有深两优5814、丰两优1号、特优716、闽丰优3301、Y两优689等品种。
2. 不同生态环境下发生程度有所不同 ①地下水位高、光照不足的山垄田、冷浸田、锈水田发病重。据2013年7月21日在峡阳大埂村一山垄田调查,同一农户,同样管理水平,品种均为甬优9号,其山垄顶部的田块病丛率达36.4%,而山垄底部地下水位低、光照充足的田块病丛率仅为0.85%,光照充足的阳平田发病轻。②受污染的、氮肥过剩的田块发病重。这几年延平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养猪业快速发展后,大部分农田受到猪粪便污染,氮肥严重过剩,造成水稻贪青徒长,细菌性基腐病严重发生。③管理水平低的田块发病重。个别农户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造成水稻植株抗病性差、发病重。
三、综合防控措施
该病近年来在延平区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且发病后没有特别有效的药剂治疗;由于前期零星发生时,农户一般不重视、不预防,待病情严重时再用药剂防治,往往导致防治效果差。建议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重点做好种子处理,选用抗病良种,培育多蘖壮秧,抓好栽培管理,科学运筹肥水。
1. 选用抗病良种,抓好种子处理 从延平区近几年的情况看,深两优5814、特优716等品种都较抗病;播种前用80%“402”2000倍液浸种,可有效预防细菌性基腐病发生,并可兼治其他病害。
2. 培育多蘖壮秧,提高移栽质量 培育壮秧,减少秧苗根系损伤,增强抗病性。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主要从秧苗断根伤口侵入,采用旱育秧等技术,培育壮秧,减少拔秧伤根,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3. 合理施肥管水,实现健身栽培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水旱轮作。大田基肥施水稻专用肥或增施钾肥、有机肥。分蘖期采用灌跑马水,干湿交替,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根系良好,减轻病害发生。在病害初发期,尤其是冷浸田、烂泥田等山垄田,应及时开沟排水烤田,并增施钾肥,这样可基本控制病害蔓延。
4. 及时药剂防治,控制病害蔓延 在水稻分蘖盛期,结合水稻细条病、纹枯病等防治,用20%噻菌铜悬浮剂130~150克/亩或50%氯溴异氰尿酸(益安康)50克/亩喷雾,隔6~7天再喷1次,连续用药2~3次。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农业局 邮编: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