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

2014-10-23周建华卢祝年陈锋王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7期
关键词:气胸自发性硅胶

周建华+卢祝年+陈锋+王红梅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胸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3个月。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1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6FR改良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气胸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16FR硅胶胸管;中心负压吸引

[中图分类号] R5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043-03

Improved 16FR silicone chest tube thorac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center s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ZHOU Jian-hua LU Zhu-nian CHEN Feng WANG Hong-mei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Medicine,People′s Hospital of Dayu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Dayu 341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mproved 16FR silicone chest tube thorac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center s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1 cases in each group,improved 16FR silicone chest tube thorac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center suction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traditional surgical chest tube thoracic drainage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and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Results The cura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lung recruitmen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occurrence rate of applic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1%,lower than 56.1%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mproved 16FR silicone chest tube thorac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center s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few complications,is worth populariz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Thoracic drainage;Improved 16FR silicone chest tube;Center suction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危重疾病,患者起病后常出现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对于呼吸困难,肺压缩程度严重的患者,均应立即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传统的外科胸腔闭式引流管存在创伤大、操作较复杂,易发生胸痛、皮下气肿、血胸及感染等并发症[2],且住院时间较长、花费大等缺点。近年来,临床上有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留置针等改良闭式引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理想[3]。本院开展应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呼吸内科16~80岁自发性气胸患者82例,均为单侧气胸,肺压缩25%~95%,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4],依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18~79岁,平均(42.5±5.8)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18~80岁,平均(43.6±6.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1.2.1.1 器材 ①改良硅胶胸管规格:16FR(内径6.67 mm),厂家: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03490,附配套穿刺针;②一次性使用引流瓶装置(Ⅲ型),厂家:苏州市日月星塑胶有限公司,该装置包含A、B、C瓶;③中心负压吸引设备;④一次性胸腔穿刺包;⑤3M透明敷贴。

1.2.1.2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谈话,签字等。患者取半卧位,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在穿刺点作1.0 cm长横切口,将胸管带针慢慢垂直旋转送入胸膜腔,有落空感置入胸腔6~8 cm后抽出穿刺针,用敷贴固定胸管,胸管与引流装置A瓶连接,C瓶与中心负压吸引设备连接,调压瓶压力设定-0.01~-0.02 MPa,见水封瓶内有气泡逸出表明置管成功。

1.2.2 对照组

1.2.2.1 器材 ①外科传统引流管22~28 F(内径15~20 mm)塑料或硅胶粗管;②饮流瓶装置同前;③缝合包。

1.2.2.2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及局麻同观察组。局麻后在穿刺点处作1.5~2.0 cm长横切口,钝性分离肋间组织达胸膜,穿破胸膜将引流管置入胸膜腔,缝扎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并将引流管接引流瓶装置A瓶。见气泡逸出表明置管成功。

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高流量吸氧、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手术后至肺复张平均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情况;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5]

显效:治疗后气体完全吸收,肺复张完全;有效:治疗后气体减少,肺大部分复张;无效:治疗后气体无明显减少甚至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型,气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气胸发生的快慢、肺萎缩程度和肺部原有病变程度[6]。对于肺萎缩25%以上伴有胸闷、胸痛、气喘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气胸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将胸膜腔内的积气排出,恢复胸膜腔内负压,使肺组织重新复张恢复功能[7]。传统闭式引流是在胸腔内置入粗大、僵硬引流管,置管后患者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对患者创伤较大,且引流管不易固定,容易发生皮下气肿、血胸等并发症,文献报道[8]传统闭式引流术患者皮下气肿发生率达20.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闭式引流皮下气肿发生率更高,达64.5%。近年来,临床上有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留置针等改良闭式引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易发生引流管堵塞、滑脱,肺复张慢,加之价格较贵,影响了推广应用[9]。有报道[10]临床使用相同厂家生产的16FR导管治疗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因未常规使用负压吸引,肺复张时间平均3.5 d,较本实验观察组的(2.37±1.35) d明显偏长,同时将导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过去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般置管后无常规负压吸引配合,多复张较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意识到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治疗气胸的优势及必要性,并已见诸于文献报道[11]。本院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仅需作1.0 cm切口,穿刺即可置管,不需血管钳钝性分离胸壁组织,不需缝针固定,技术熟练者仅需数分钟即能成功置管;②使用胸管粗细适宜,内径6.67 mm,较中心静脉导管内径稍粗,较大号硅胶或塑料胸管内径明显较小,但又不至于堵管导致排气不畅,质地较软,故所致胸痛症状轻或不明显;③常规闭式负压吸引需连续开动吸引机,噪声较大,影响休息,而中心低负压吸引无噪声产生,可避免这一缺点;④治愈率高达95.12%,胸痛、血胸、伤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明显减少;⑤肺复张快,平均(2.37±1.35) d,住院时间短,平均(7.43±2.95) d,费用经济。

本文结果表明,本院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与对照组单纯传统外科胸管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张快、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等特点,可为探索卫生经济学评价高的气胸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冯竞.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43-145.

[2] 周贵龙.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82.

[3] 吕福云,刘阳,苏彬.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7):827-828.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2.

[5] 赵顺现.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188-2189.

[6] 俞燕云.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15-616.

[7] 李治,庞春芬.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02.

[8] 陈银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76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10-811.

[9] 罗龙.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3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3):280-281.

[10] 强玲芳.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28):287.

[11] 沈春兰,姜国刚,王永华.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89-90.

(收稿日期:2014-06-30 本文编辑:郭静娟)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1.2.1.1 器材 ①改良硅胶胸管规格:16FR(内径6.67 mm),厂家: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03490,附配套穿刺针;②一次性使用引流瓶装置(Ⅲ型),厂家:苏州市日月星塑胶有限公司,该装置包含A、B、C瓶;③中心负压吸引设备;④一次性胸腔穿刺包;⑤3M透明敷贴。

1.2.1.2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谈话,签字等。患者取半卧位,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在穿刺点作1.0 cm长横切口,将胸管带针慢慢垂直旋转送入胸膜腔,有落空感置入胸腔6~8 cm后抽出穿刺针,用敷贴固定胸管,胸管与引流装置A瓶连接,C瓶与中心负压吸引设备连接,调压瓶压力设定-0.01~-0.02 MPa,见水封瓶内有气泡逸出表明置管成功。

1.2.2 对照组

1.2.2.1 器材 ①外科传统引流管22~28 F(内径15~20 mm)塑料或硅胶粗管;②饮流瓶装置同前;③缝合包。

1.2.2.2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及局麻同观察组。局麻后在穿刺点处作1.5~2.0 cm长横切口,钝性分离肋间组织达胸膜,穿破胸膜将引流管置入胸膜腔,缝扎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并将引流管接引流瓶装置A瓶。见气泡逸出表明置管成功。

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高流量吸氧、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手术后至肺复张平均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情况;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5]

显效:治疗后气体完全吸收,肺复张完全;有效:治疗后气体减少,肺大部分复张;无效:治疗后气体无明显减少甚至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型,气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气胸发生的快慢、肺萎缩程度和肺部原有病变程度[6]。对于肺萎缩25%以上伴有胸闷、胸痛、气喘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气胸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将胸膜腔内的积气排出,恢复胸膜腔内负压,使肺组织重新复张恢复功能[7]。传统闭式引流是在胸腔内置入粗大、僵硬引流管,置管后患者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对患者创伤较大,且引流管不易固定,容易发生皮下气肿、血胸等并发症,文献报道[8]传统闭式引流术患者皮下气肿发生率达20.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闭式引流皮下气肿发生率更高,达64.5%。近年来,临床上有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留置针等改良闭式引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易发生引流管堵塞、滑脱,肺复张慢,加之价格较贵,影响了推广应用[9]。有报道[10]临床使用相同厂家生产的16FR导管治疗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因未常规使用负压吸引,肺复张时间平均3.5 d,较本实验观察组的(2.37±1.35) d明显偏长,同时将导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过去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般置管后无常规负压吸引配合,多复张较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意识到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治疗气胸的优势及必要性,并已见诸于文献报道[11]。本院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仅需作1.0 cm切口,穿刺即可置管,不需血管钳钝性分离胸壁组织,不需缝针固定,技术熟练者仅需数分钟即能成功置管;②使用胸管粗细适宜,内径6.67 mm,较中心静脉导管内径稍粗,较大号硅胶或塑料胸管内径明显较小,但又不至于堵管导致排气不畅,质地较软,故所致胸痛症状轻或不明显;③常规闭式负压吸引需连续开动吸引机,噪声较大,影响休息,而中心低负压吸引无噪声产生,可避免这一缺点;④治愈率高达95.12%,胸痛、血胸、伤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明显减少;⑤肺复张快,平均(2.37±1.35) d,住院时间短,平均(7.43±2.95) d,费用经济。

本文结果表明,本院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与对照组单纯传统外科胸管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张快、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等特点,可为探索卫生经济学评价高的气胸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冯竞.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43-145.

[2] 周贵龙.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82.

[3] 吕福云,刘阳,苏彬.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7):827-828.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2.

[5] 赵顺现.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188-2189.

[6] 俞燕云.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15-616.

[7] 李治,庞春芬.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02.

[8] 陈银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76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10-811.

[9] 罗龙.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3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3):280-281.

[10] 强玲芳.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28):287.

[11] 沈春兰,姜国刚,王永华.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89-90.

(收稿日期:2014-06-30 本文编辑:郭静娟)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1.2.1.1 器材 ①改良硅胶胸管规格:16FR(内径6.67 mm),厂家: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03490,附配套穿刺针;②一次性使用引流瓶装置(Ⅲ型),厂家:苏州市日月星塑胶有限公司,该装置包含A、B、C瓶;③中心负压吸引设备;④一次性胸腔穿刺包;⑤3M透明敷贴。

1.2.1.2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谈话,签字等。患者取半卧位,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在穿刺点作1.0 cm长横切口,将胸管带针慢慢垂直旋转送入胸膜腔,有落空感置入胸腔6~8 cm后抽出穿刺针,用敷贴固定胸管,胸管与引流装置A瓶连接,C瓶与中心负压吸引设备连接,调压瓶压力设定-0.01~-0.02 MPa,见水封瓶内有气泡逸出表明置管成功。

1.2.2 对照组

1.2.2.1 器材 ①外科传统引流管22~28 F(内径15~20 mm)塑料或硅胶粗管;②饮流瓶装置同前;③缝合包。

1.2.2.2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及局麻同观察组。局麻后在穿刺点处作1.5~2.0 cm长横切口,钝性分离肋间组织达胸膜,穿破胸膜将引流管置入胸膜腔,缝扎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并将引流管接引流瓶装置A瓶。见气泡逸出表明置管成功。

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高流量吸氧、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手术后至肺复张平均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情况;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5]

显效:治疗后气体完全吸收,肺复张完全;有效:治疗后气体减少,肺大部分复张;无效:治疗后气体无明显减少甚至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型,气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气胸发生的快慢、肺萎缩程度和肺部原有病变程度[6]。对于肺萎缩25%以上伴有胸闷、胸痛、气喘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气胸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将胸膜腔内的积气排出,恢复胸膜腔内负压,使肺组织重新复张恢复功能[7]。传统闭式引流是在胸腔内置入粗大、僵硬引流管,置管后患者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对患者创伤较大,且引流管不易固定,容易发生皮下气肿、血胸等并发症,文献报道[8]传统闭式引流术患者皮下气肿发生率达20.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闭式引流皮下气肿发生率更高,达64.5%。近年来,临床上有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留置针等改良闭式引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易发生引流管堵塞、滑脱,肺复张慢,加之价格较贵,影响了推广应用[9]。有报道[10]临床使用相同厂家生产的16FR导管治疗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因未常规使用负压吸引,肺复张时间平均3.5 d,较本实验观察组的(2.37±1.35) d明显偏长,同时将导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过去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般置管后无常规负压吸引配合,多复张较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意识到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治疗气胸的优势及必要性,并已见诸于文献报道[11]。本院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仅需作1.0 cm切口,穿刺即可置管,不需血管钳钝性分离胸壁组织,不需缝针固定,技术熟练者仅需数分钟即能成功置管;②使用胸管粗细适宜,内径6.67 mm,较中心静脉导管内径稍粗,较大号硅胶或塑料胸管内径明显较小,但又不至于堵管导致排气不畅,质地较软,故所致胸痛症状轻或不明显;③常规闭式负压吸引需连续开动吸引机,噪声较大,影响休息,而中心低负压吸引无噪声产生,可避免这一缺点;④治愈率高达95.12%,胸痛、血胸、伤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明显减少;⑤肺复张快,平均(2.37±1.35) d,住院时间短,平均(7.43±2.95) d,费用经济。

本文结果表明,本院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与对照组单纯传统外科胸管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张快、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等特点,可为探索卫生经济学评价高的气胸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冯竞.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改良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43-145.

[2] 周贵龙.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82.

[3] 吕福云,刘阳,苏彬.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7):827-828.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2.

[5] 赵顺现.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188-2189.

[6] 俞燕云.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15-616.

[7] 李治,庞春芬.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02.

[8] 陈银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76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10-811.

[9] 罗龙.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3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3):280-281.

[10] 强玲芳.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28):287.

[11] 沈春兰,姜国刚,王永华.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89-90.

(收稿日期:2014-06-30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气胸自发性硅胶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双组分灌封胶发红异常原因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环保挖耳工具
硅胶刀具清洁器
功能隐形眼镜盒
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自发性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自发性结肠穿孔2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