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集成化课程设置研究

2014-10-22宋星月

软件工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

摘 要:本文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研究和开展的现状,阐述了CDIO培养模式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的必然性,并以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CDIO;集成化课程设置;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3.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CDIO的基本内容大致总结为1个愿景、1个大纲、12条标准和5条指引[1]。1个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1个大纲是对学生4个层面能力的要求,12条标准是对是否实践CDIO教育理念的判定标准;5条指引是对培养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学习构架的指引。CDIO回答了以下两问题:一是,当工科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应有哪些?掌握水平如何?二是,我们如何营造工程教育背景,使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运行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接近工程师所具备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和工业界对工程教育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工程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最自然的环境。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正掀起新的改革高潮。汕头大学工学院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即注重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与CDIO的有机结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积极开展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CDIO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和实践,不断挖掘与软件行业、企业的合作渠道,实现了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上岗的无缝对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教育部、国内外CDIO组织的一致认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平均就业率超过90%,还有很多学生大三被企业提前预订,高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质量也在提升[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在全球广泛传播,它是教育模式改革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它改变了以往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轻应用、重知识轻修养的问题,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所以,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尤为重要。

2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及标准(The CDIO

syllabus and the standard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fusion)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和共用[3]。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状态,在政府的主导下,学校与企业按利益互赢原则组建校企融合共同体,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融合政、校、企三方面资源,开展校企合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将工程职业环境置入到工程教育环境中,通过开展源于企业项目的工程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取个人的、人际的和系统构建的能力。由此可见,校企融合是CDIO育人的沃土,CDIO是这片沃土的果实。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之路。

2.1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是由企业、学校双方共同制定的,符合工程技术标准、技能要求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我院与沈阳蓝桥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恒昊互联网络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进行市场调查,对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所具有的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分析、总结。其结果作为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依据。

大纲主要由五部分构成,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大纲具体描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所掌握的技能和个人能力,这些能力作用与学生,挖掘学生价值(图1)。我院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切入点,基于校企融合的平台,进行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毕业即上岗的高技能人才。

2.2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标准

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确定了10条教学标准。包括学习背景、学习目标、集成化课程设置、实训条件、自觉学习、教师素质、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校企合作、机制保障标准。

3 校企融合的CDIO课程体系构建(CDIO integrated

curricula setting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fusion mode)

集成化课程是基于校企合作的CDIO育人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整合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来系统地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建设能力的方法。

集成化课程构建是将学习目标纳入课程中,将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起来,制定出相互支撑的课程标准与规划。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扩展课和总结经验技巧。通过工程项目的运行将所有课程有机、系统的结合起来,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和技能,以及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团队的合作、创新意识都在项目的运行中得以体现。采用集成化课程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道为什么学,需要掌握什么,会到什么,从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下面以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为例,介绍集成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图2)。

一级项目:企业网组建。二级项目1: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的课程:计算机数学、英语、体育、心里健康、形式与政策、就业指导等。二级项目2:网络维护,包括的课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等。二级项目3:网络安全,包括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防火墙配置、VPN配置等。二级项目4:综合布线,包括的课程:综合布线、AutoCAD等。二级项目5:网站搭建,包括的课程:C#程序设计、ASP.NET项目实训、JAVA、Photoshop等。二级项目6:网络配置,包括的课程: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工程等。

上面的课程体系是表述了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以1个一级项目和6个二级项目为主导方向,每个施工项目都关联一组专业课程,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使各科课程有机、内在的紧密联系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有的放矢地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项目的实施与知识、技能相互融合,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 结论(Conclusion)

基于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整合了知识结构,使之更加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学生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所需能力融入在各课程中,解决了学习课程知识与培养计算机技能相互脱节的问题。

在校企融合的平台基础上,开展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改革,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受益。对于企业而言,培养出的学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了企业选用人才的空间,充实了企业后背人才资源库,降低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增加了的经济效益。对学校而言,促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对学生而言,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技能,促进了就业。对于教师而言,双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技能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启元,等.工科大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评估与改进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8):31-33.

[2] 温涛.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23-29.

[3]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2-16.

作者简介:

宋星月(197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研究和开展的现状,阐述了CDIO培养模式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的必然性,并以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CDIO;集成化课程设置;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3.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CDIO的基本内容大致总结为1个愿景、1个大纲、12条标准和5条指引[1]。1个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1个大纲是对学生4个层面能力的要求,12条标准是对是否实践CDIO教育理念的判定标准;5条指引是对培养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学习构架的指引。CDIO回答了以下两问题:一是,当工科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应有哪些?掌握水平如何?二是,我们如何营造工程教育背景,使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运行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接近工程师所具备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和工业界对工程教育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工程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最自然的环境。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正掀起新的改革高潮。汕头大学工学院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即注重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与CDIO的有机结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积极开展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CDIO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和实践,不断挖掘与软件行业、企业的合作渠道,实现了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上岗的无缝对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教育部、国内外CDIO组织的一致认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平均就业率超过90%,还有很多学生大三被企业提前预订,高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质量也在提升[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在全球广泛传播,它是教育模式改革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它改变了以往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轻应用、重知识轻修养的问题,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所以,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尤为重要。

2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及标准(The CDIO

syllabus and the standard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fusion)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和共用[3]。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状态,在政府的主导下,学校与企业按利益互赢原则组建校企融合共同体,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融合政、校、企三方面资源,开展校企合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将工程职业环境置入到工程教育环境中,通过开展源于企业项目的工程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取个人的、人际的和系统构建的能力。由此可见,校企融合是CDIO育人的沃土,CDIO是这片沃土的果实。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之路。

2.1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是由企业、学校双方共同制定的,符合工程技术标准、技能要求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我院与沈阳蓝桥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恒昊互联网络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进行市场调查,对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所具有的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分析、总结。其结果作为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依据。

大纲主要由五部分构成,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大纲具体描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所掌握的技能和个人能力,这些能力作用与学生,挖掘学生价值(图1)。我院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切入点,基于校企融合的平台,进行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毕业即上岗的高技能人才。

2.2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标准

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确定了10条教学标准。包括学习背景、学习目标、集成化课程设置、实训条件、自觉学习、教师素质、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校企合作、机制保障标准。

3 校企融合的CDIO课程体系构建(CDIO integrated

curricula setting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fusion mode)

集成化课程是基于校企合作的CDIO育人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整合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来系统地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建设能力的方法。

集成化课程构建是将学习目标纳入课程中,将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起来,制定出相互支撑的课程标准与规划。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扩展课和总结经验技巧。通过工程项目的运行将所有课程有机、系统的结合起来,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和技能,以及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团队的合作、创新意识都在项目的运行中得以体现。采用集成化课程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道为什么学,需要掌握什么,会到什么,从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下面以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为例,介绍集成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图2)。

一级项目:企业网组建。二级项目1: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的课程:计算机数学、英语、体育、心里健康、形式与政策、就业指导等。二级项目2:网络维护,包括的课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等。二级项目3:网络安全,包括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防火墙配置、VPN配置等。二级项目4:综合布线,包括的课程:综合布线、AutoCAD等。二级项目5:网站搭建,包括的课程:C#程序设计、ASP.NET项目实训、JAVA、Photoshop等。二级项目6:网络配置,包括的课程: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工程等。

上面的课程体系是表述了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以1个一级项目和6个二级项目为主导方向,每个施工项目都关联一组专业课程,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使各科课程有机、内在的紧密联系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有的放矢地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项目的实施与知识、技能相互融合,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 结论(Conclusion)

基于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整合了知识结构,使之更加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学生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所需能力融入在各课程中,解决了学习课程知识与培养计算机技能相互脱节的问题。

在校企融合的平台基础上,开展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改革,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受益。对于企业而言,培养出的学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了企业选用人才的空间,充实了企业后背人才资源库,降低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增加了的经济效益。对学校而言,促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对学生而言,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技能,促进了就业。对于教师而言,双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技能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启元,等.工科大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评估与改进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8):31-33.

[2] 温涛.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23-29.

[3]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2-16.

作者简介:

宋星月(197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研究和开展的现状,阐述了CDIO培养模式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的必然性,并以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CDIO;集成化课程设置;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3.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CDIO的基本内容大致总结为1个愿景、1个大纲、12条标准和5条指引[1]。1个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1个大纲是对学生4个层面能力的要求,12条标准是对是否实践CDIO教育理念的判定标准;5条指引是对培养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学习构架的指引。CDIO回答了以下两问题:一是,当工科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应有哪些?掌握水平如何?二是,我们如何营造工程教育背景,使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运行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接近工程师所具备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和工业界对工程教育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工程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最自然的环境。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正掀起新的改革高潮。汕头大学工学院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即注重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与CDIO的有机结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积极开展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CDIO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和实践,不断挖掘与软件行业、企业的合作渠道,实现了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上岗的无缝对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教育部、国内外CDIO组织的一致认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平均就业率超过90%,还有很多学生大三被企业提前预订,高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质量也在提升[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在全球广泛传播,它是教育模式改革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它改变了以往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轻应用、重知识轻修养的问题,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所以,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尤为重要。

2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及标准(The CDIO

syllabus and the standard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fusion)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和共用[3]。高职院校对接区域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状态,在政府的主导下,学校与企业按利益互赢原则组建校企融合共同体,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融合政、校、企三方面资源,开展校企合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将工程职业环境置入到工程教育环境中,通过开展源于企业项目的工程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取个人的、人际的和系统构建的能力。由此可见,校企融合是CDIO育人的沃土,CDIO是这片沃土的果实。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之路。

2.1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是由企业、学校双方共同制定的,符合工程技术标准、技能要求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我院与沈阳蓝桥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恒昊互联网络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进行市场调查,对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所具有的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分析、总结。其结果作为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依据。

大纲主要由五部分构成,技术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大纲具体描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所掌握的技能和个人能力,这些能力作用与学生,挖掘学生价值(图1)。我院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切入点,基于校企融合的平台,进行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毕业即上岗的高技能人才。

2.2 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标准

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教学大纲,确定了10条教学标准。包括学习背景、学习目标、集成化课程设置、实训条件、自觉学习、教师素质、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校企合作、机制保障标准。

3 校企融合的CDIO课程体系构建(CDIO integrated

curricula setting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fusion mode)

集成化课程是基于校企合作的CDIO育人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整合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来系统地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建设能力的方法。

集成化课程构建是将学习目标纳入课程中,将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起来,制定出相互支撑的课程标准与规划。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扩展课和总结经验技巧。通过工程项目的运行将所有课程有机、系统的结合起来,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和技能,以及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团队的合作、创新意识都在项目的运行中得以体现。采用集成化课程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道为什么学,需要掌握什么,会到什么,从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下面以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为例,介绍集成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图2)。

一级项目:企业网组建。二级项目1: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的课程:计算机数学、英语、体育、心里健康、形式与政策、就业指导等。二级项目2:网络维护,包括的课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等。二级项目3:网络安全,包括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防火墙配置、VPN配置等。二级项目4:综合布线,包括的课程:综合布线、AutoCAD等。二级项目5:网站搭建,包括的课程:C#程序设计、ASP.NET项目实训、JAVA、Photoshop等。二级项目6:网络配置,包括的课程: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工程等。

上面的课程体系是表述了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以1个一级项目和6个二级项目为主导方向,每个施工项目都关联一组专业课程,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使各科课程有机、内在的紧密联系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教学,有的放矢地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项目的实施与知识、技能相互融合,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 结论(Conclusion)

基于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整合了知识结构,使之更加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学生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所需能力融入在各课程中,解决了学习课程知识与培养计算机技能相互脱节的问题。

在校企融合的平台基础上,开展CDIO集成化课程体系改革,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受益。对于企业而言,培养出的学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了企业选用人才的空间,充实了企业后背人才资源库,降低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增加了的经济效益。对学校而言,促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对学生而言,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技能,促进了就业。对于教师而言,双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技能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启元,等.工科大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评估与改进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8):31-33.

[2] 温涛.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23-29.

[3]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2-16.

作者简介:

宋星月(197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
校企融合 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校企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探究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