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0-22赵伟
赵伟
摘 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所有金融机构中有着历史悠久、网点分散普遍、服务面积广阔等特点。对农村信用社发展能力的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首先,农村信用社发展能力的提升保证了它的持续经营;再者,农村信用社作为扶持农村的最基本的力量,只有重视发展提高经济建设,才能完全化解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最后,农村信用社制度的健康规划取决于其实行的发展能力和经济建设水平。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机遇进行粗略的探析,找出原因,进而做出有助于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现存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O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243-02
我国有接近3/4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特有的政治因素、环境因素、历史因素,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虽大却长期无法满足。进一步导致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形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社会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农民的利益还是未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同时,由于我国农村老龄化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农村人口的经济问题也逐日益凸显。因此,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农村信用社运营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农村信用社于1951年正式成立,可以简单地把其成长历程归纳如下。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8年是农村信用社成长和发展的时期。中国人民银行也在这段时间先后颁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在这种新生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下,一场合作金融发展热潮在全国迅速掀起,数据显示,截止1957年,全国农村信用社数目88368,存款20多亿元。
第二阶段:从1958年到1978年,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社会原因,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致被中国人民银行接收进行管理,
第三阶段:从1978至今,我国农村信用社把握时机,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功能,在自主经营的模式下取得了成功。现在,农村信用社已基本告别了过去运营效率低,长期亏损的形象,真正走入了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现在农村信用社以省为单位,由省政府负责成立各省省级联社,对本省信用社进行统一管理,并接受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没有全国性统一管理机构。
2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存贷款总量超常规扩张,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农业、农村、农户的金融服务中发挥着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权制度模糊、法人治理结构欠缺,“合作制”有名无实
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产权关系变迁复杂,使得社员股份没有真正与权益挂钩。不言而喻,农村信用社社员入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贷款便利;二是参与分红。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一般不会投入精力和时间在信用社监督和管理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个人从信用社分红的收益世纪不高,另一方面在于广大社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就导致了很多入股成员既没有受到很大的制约,也未对企业实现真正的监督管理。而与之相对的,农村信用社的部分高层管理者却过分追求利益,导致农村信用社过于注重企业收益,这一狭隘的思考方式直接促使农村信用社偏离了正确的航道。
2.2 企业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
农村信用社吸收的资金一般来源于入社成员的资金和企业公积金,还包括农村地区居民存款所筹集的。这种方式由于受到多方面艺术的限制,导致资金规模有限。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办理高额贷款的情况,既导致资金周转不便,也影响了自身形象。而部分农村信用社为了追逐利润,甚至将一部分资金投入了股市以及期货等交易市场。本着为农民服务积累的资金外流,不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更使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受到极大的挑战。
2.3 信贷能力不足,服务质量缺位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这一领域,农村信用社还是最主要的业务渠道,这种情况却导致了农村贷款能力的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很多的农村信用社因为受到长期积淀的历史因素的影响,还有出于所处地区信用环境、信贷风险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导致其经营的规模十分有限,甚至出现无法及时向客户提供大批的贷款资金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实施了贷款规模的总额控制,也进一步激化了这种“供求不足”的矛盾。
2.4 人才资源缺乏,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农村信用社存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普遍现象,尤其缺乏既能熟练掌握常规金融业务同时能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业务骨干。造成绝大地方信用社服务水平不到位,业务水平不过硬,严重阻碍了信用社的发展。
3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与发展对策
3.1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路
当前,无论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他新金融机构的建立加剧了企业的竞争环境等外界因素,还是其自身体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偏低等内在因素,都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的阻碍。但与此同时,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新政策出台: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了要“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从而能够赋予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服务主力军职能,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困境中出现了珍贵良好的新机遇。当前农村信用社应当充分应对挑战,尽可能把握将要面临的机遇。endprint
3.2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策
3.2.1 明确方向定位,坚持合作道路
农村信用社的根基就是农村合作金融。农业发展规模,农民收入状况,农村经济态势,都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息息相关。农村信用社“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必须一切以“农”为重。只有以“农”为本,探索改革,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扬长避短,并且依靠这一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有一席之地,并且发展壮大。
3.2.2 改革产权制度,完善结构治理
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推动,其资产所有权在各个成员之间的正确划分,以及信用社其他法定权益的合理规划,凭借这些来建立管理和监督还有决策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机制。完善企业内部职务结构,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分工而做,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尽量体现出现代健全法治结构应有的长处,改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2.3 丰富金融产品品种,提升宣传服务能力
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于单一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农村不同收入阶层的信贷需求及信贷市场的变化,使企业自身业务的品种得到增加,不断探索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接触的客户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市场,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3.2.4 加大人才引进,加强人事管理,提升员工素质
为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农村信用社应注重对人才资源的把握及培养。农村信用社应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针对自身实际,迅速形成新型的培训模式。不断建立完善企业岗位制度,通过合理分配员工工资,设置奖励制度,组织员工培训的方式,使员工不断熟悉更新专业技能,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
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农村信用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原因的影响,积累了体制内外的各种问题,导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在同行业中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各项规定规范仍不健全、支农力度不够有力、计算机科学手段运用不足、部分工作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在确把握好信用社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规范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只有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对信用社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把握机遇,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君.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企业经济,2006(11).
[2] 郑良芳.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他山之石,2010(3).
[3] 郑良芳.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3).
[4] 吴萧男.农村信用社商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6).
[5] 陈俊岭.农信社:中国农村金融重要力量[J].中国金融家,2009(12).
[6] 张丽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8).
[7] 刘亚平.推动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22).
[8] 谢明敏.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法律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10,10.
[9] 史冰.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2).
[10] 徐良华.农村金融中的非均衡现象及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3).
[11] 贾晓辉.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