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从情志论治乳腺癌
2014-10-22黄敏金维捷胡靖敏
黄敏 金维捷 胡靖敏
关键词:情志;乳腺癌;防治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108-02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乳腺癌属于“乳岩”“乳痞”等范畴,历代医家均认为情志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中,应该重视舒缓情志,调畅气机,心身同治。
1中医学对情志的认识
关于情志致病与情志治病,前人有内容丰富之精辟论述,《黄帝内经》最先提出了五志致病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痛论》中亦有 “百病皆生于气”之说。《灵枢·平人绝谷篇》谓:“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也”。这些论述奠定了情志致病的理论基础,体现的是社会心理因素、脏腑功能活动以及形体变化之间关系,所强调的是心身统一的整体观。
中医学认为,形神合一而为人。人体是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与周围环境密切联系,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产生不同的情志变化。七情五志并称“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喜、怒、忧、思、恐谓之“五志”。情志是人对外界及机体内环境变化产生的不同情绪情感反映。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正常的脏腑功能,气血充盈平和,阴平阳秘。而气血不和,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导致人体情志失调。情志失调又可逆乱气血,损伤阴阳,使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不同的疾病。发病之后,如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舒缓情志,调畅气机,则可祛病。
2情志与乳腺癌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七情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从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分析,最大的共性是强调情志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情志内伤,致气血逆乱,经络痞阻,痰瘀结聚成核。众多医家认为[1],乳腺癌发病的关键是情志不遂,肝郁脾虚。朱震亨指出“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冯兆张强调“此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稿之证”。明·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记载“乳岩则因七情气郁而成”。薛己《立斋外科发挥》认为乳岩“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稿之症”。陈实功《外科正宗》“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傅山《青囊秘诀》对病因病机的论述则更为详尽,“乳岩乃性情每多疑忌……失于调理,忿怒所酿,忧郁所积,浓味酿成,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腾沸”。
现代研究显示[2],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其使人体产生不良情绪,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形成压力,并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尤其对细胞免疫功能损害为大。情绪与健康主要与人体内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有着密切关系。其能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的特殊的淋巴细胞系,具有抗肿瘤抗感染调节免疫的作用,表现为速发效应。不良情绪能够降低NK细胞的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低的人,容易患上癌症或感染上病毒,而NK细胞活性低的癌症患者,则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负性生活事件,尤以家庭生活问题为多,产生焦虑、忧郁、悲伤等不良情绪,日久形成情志失调,主要影响其肝、脾、肾的正常功能,使患者体内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乳腺癌的发生。有研究提出[3],肝、脾、肾长期亏损,不仅可以诱发乳腺癌,而且还是导致乳腺癌进展、转移和复发的促动因素。人体得知患乳腺癌后,其情志变化可能由最初的对癌症的恐惧、怀疑等,转为焦虑、紧张、急躁、悲观、失望等心理障碍,甚至有轻生行为,促使疾病进一步发展甚至恶化。
可见,情志失调与乳腺癌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精神创伤诱发癌症,悲观恐惧心理会加速癌症恶化。同时,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与情志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明《医学入门》说:“乳岩,……更清心静养,蔗可苟延岁月。”明确指出精神情志因素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确有一定的影响。
3调畅情志为乳腺癌防治的重要方法
3.1情志的中医药治疗古代众医家早有运用中医舒缓情志,调畅气机,心身同治的方法来治疗情志疾病的经验。如明代《医学入门》中云:“悲伤心胞及肺系,其气急,过则为狂者,积壳煮散,升阳顺气汤。”
乳岩是难治之证,许多医家发现早期诊治具有一定效果,认为乳岩的形成与七情内伤及肝脾关系密切。首先注重情志调养;其次运用疏肝理气、益气活血、健脾养血补肾等方剂治疗。如朱震亨《丹溪心法》强调早期情志治疗,“若于始生之际,便能消释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后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并附医案一则:“予侄妇,年十八时得此证,性急,脉实,所难者后故耳。遂以青皮单煮汤与之,间以加减四物汤,两月而安”。其以青皮破气散结、舒肝缓急,再以加减四物汤补血和血调治,终收全效之功。
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志变化与现代医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即《内经》所述“郁症”。东汉张仲景谓为“情志致郁”,“肝郁”为主。中医学认为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主升,主动,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使周身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功能和调,心情愉悦。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从而引起“肝脾不和”。肝脏是调节人体情志的场所,其通过影响气机、血液和情志等,从而调节人体情志变化。因而,是否具备正常的肝脏功能,直接影响着机体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肝为藏血之脏,治疗郁症则当以疏肝养血、调畅气机为法。经典名方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功用,主治肝脾血虚证,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焦虑等情绪失调病症。中医治法灵活多样,如果能够正确地辨证论治,均能取得调畅情志之功。
3.2情志疏导治疗情志疏导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是以一种或几种情志化解或抑制其他情志,治疗情志失调及所致躯体疾病的方法。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豁达平和的情志,能使气机升降平衡,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人体才能泰然祥和,健康长寿,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应重视情志对乳腺癌的作用,不但重视治疗,更强调预防,争取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对未病者,尽量避免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陶冶情操,安静平和,加强心理调摄能力。先天禀赋不足,体弱多病者,更应积极进行心理锻炼,增强心理耐受能力。对已病者,长期存在的担忧、抑郁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更应重视其情志变化,运用多种方法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达到身心同治,促使疾病减轻甚至愈合。具体方法可开展心理疏导门诊,组织病友联谊,医护答疑等,帮助患者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倾诉等。情志疏导作为中医情志学说的组成和临床延伸部分,在临床上发挥着药物不可取代的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乳腺病患者的情志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情志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情志异常既是乳腺癌的病因,又是其病理产物,二者互为因果。只有充分认识到情志因素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才能重视调畅情志在乳腺癌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秋莉,王学芬,张向农.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5):437-438.
[2]Boermeester MA},Butzelaar RM.Interaction between breast cancer,psychosocial stres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J].Ned Ti jdschr Geneeskd,1999,143(16):838-842.
[3]李明瑞.肝脾肾同治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浅析[J].陕西中医,2006,27(2):191-193.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