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视角下网络“神翻译”现象及成因探析

2014-10-22谢彩虹

关键词:后殖民成因现象

谢彩虹

摘 要:网络“神翻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现象,最初见于蕾哈娜歌曲名的翻译。文章通过分析网络“神翻译”的真实内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探讨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神翻译”的出现可以归结为国人对英语学习热潮的嘲讽、对英语强势文化的抗议、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加强和对传统翻译观念的反叛。

关键词:“神翻译”;现象;成因;后殖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78-02

近年来,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翻译,这种翻译有时俗不可耐,有时高贵典雅;有时阳春白雪,有时下里巴人;有时令人叫绝,有时让人哭笑不得……这种翻译被称为“神翻译”。百度百科把“神翻译”定义为“指把外文名称翻译成中国本土名称词汇的翻译,是网友对这些对富有特色的翻译词汇的称赞之语”[1]。搜搜百科称“神翻译指结合音译和意译,网友把英语等其他语言中国化(的一种翻译)”[2]。虽然二者对“神翻译”的定义有所区别,但都认为美国乐坛小天后蕾哈娜(Rihanna)是其代表人物。2011年11月21日,蕾哈娜(Rihanna)发行全新音乐大碟Talk That Talk,其中的单曲We Found Love让23岁的蕾哈娜成为Billboard杂志半世纪以来第7位囊括11首冠军曲的纪录创造者[3]。蕾哈娜在全球拥有许多忠实的歌迷,其中就包括人数众多的中国歌迷,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音译并结合中国特色来翻译歌曲名称,如We Found Love被歌迷谐音翻译成“潍坊的爱”,最新单曲Where Have You Been又被网友恶搞成“威海油饼”,Talk That Talk被翻译成“话说聊城”和“聊城快书”,单曲Fool In Love被翻译成“福临莱芜”,Do Ya Thang被翻译成“东营小事”,You Da One被翻译成“烟台一吻”,由于所含城市均位于山东,蕾哈娜又被国内网友戏称为“山东唯一指定天后”,从此以后,许多类似的翻译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英汉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是这两种语言所承载所有信息的转换。语言所承载的信息能反映不同语言之间的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反过来,这里所说的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对语言的翻译又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10]。虽然“神翻译”不能被称为一种正式的翻译理论或翻译原则,但其存在及在网络的流行并非偶然,不仅有其深层原因,而且也可以反映出翻译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变革与趋势。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神翻译”这一翻译现象,总结其内涵,并对其进行分类,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探索其对网络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一、“神翻译”的内涵及分类

虽然蕾哈娜被看做是“神翻译”的代表人物,但“神翻译”在网络中的意思并不仅仅表示“音译+中国特色”。“神”在中文中有许多意义,如神灵、精神、表情、肖像等等。“神翻译”中的“神”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4]:一种是褒义,指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或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或者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另一种是贬义,其中有三个含义,一是在四川话中表示神经质或者神经病的意思,例如:这人好神哦!二是在中国古代谥号中“民无能名曰神”——老百姓没法来给他称号的人,就是神。不名一善——做过的事当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善的。三是表示神奇、怪诞、古怪。

网络“神翻译”的分类与人们对于翻译的理解有关,不同的翻译观点和视角,对“神翻译”的理解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神经病”或者“不名一善”的“神翻译”

这种“神翻译”毫无技术和美感可言,也完全部遵守翻译基本的原则,可以说是无责任感的乱译,不知所云,基本算不上是翻译。人们对于这种行为既嗤之以鼻,又觉无可奈何。如“请在一米线外等候”被翻译成“Please wait outside rice-flour noodle”;“干货”竟然是“Fucking goods”;还有人调侃“拯救德国的任务就交给各位吃货了”,因为“能吃是福,节约是德”被翻译成“To eat is a blessing to save Germany”[5];还有奇葩的菜名翻译,“chicken and mushroom tart(鸡肉蘑菇馅饼)”竟然被翻译成“胆小和迅速增长的妓女”;“English Bacon(英式培根)”成了“英语培根”;“Green Split Pea Soup(绿豌豆汤)”变成了“绿分裂豌豆汤”;“Corned Beef Hash(腌牛肉马铃薯粒)”的翻译是“盐腌的牛肉杂乱信号”[6]。

(二)“特别高超的”和“特别不平凡的”“神翻译”

这种“神翻译”不仅忠于原文,文理通顺,而且还能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进行翻译,可以说是“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教科书般的注释。大多数人虽然能将原文翻译成基本合格的译文,但当大家看到“神翻译”时,还是被其高超的翻译技巧及中英文功底所折服。如果说原来大家的翻译是隔靴搔痒,那么,这种“神翻译”就是切中要害,有的放矢。例如下面两个网友们顶礼膜拜“神翻译”:

原文: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译文:如果你不离开我,我们会死在一起。(中学水平)

如果你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四级水平)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六级水平)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八级水平)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专家水平)

你在或不在,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活佛水平)[7]

北京晚报在2013年03月21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如何翻译I Love You》的文章,其中讲了有条微博引起了大众对“I Love You”翻译的兴趣,原文是:小说家夏目漱石在做英语老师时,学生把“I Love You”翻译成“我爱你”,夏目漱石说:日本人怎么会说这种话呢,“今晚月色很好”就够了。后来网友又各抒己见,创造性地提出了其他文本中“I Love You”的翻译。比如王家卫电影版“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甄嬛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张爱玲版“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 包括你”;红楼梦版“这个妹妹我曾见过”[8]。endprint

(三)“彼之琼瑶,我之毒药”的“神翻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所谓“字幕组”的“神翻译”了。最流行的字幕风格多使用中式口语和网络流行词,“我勒个去”、“翠花,上麻药”、“伤不起”等张口就来;有些译者喜欢在翻译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如“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那是你重口味)”;还有些译者走优雅路线,比如日本纯爱电影“在世界转角遇见爱”中可见“竖子无报名游泳队之勇气,亦令为父失望之至哉”、“君之被弃,妾不胜戚戚”[9]。

这种“字幕组神翻译”得到了许多网民的认可,认为既亲切又没有距离感;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网民对此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翻译还是要忠于原文为主,不应穿插过多的流行语,这样有哗众取宠之嫌。

二、“神翻译”的成因分析

2011年以来,在中国网络上流行的“神翻译”是各种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也就是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各种场合等。语言的运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因素,语言的表达方式及内容是受一系列社会因素制约的[10]。

首先,“神翻译”是中国社会英语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对英语学习热潮和英语教学效果的嘲讽。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在中国的影响力空前巨大,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潮震惊了全世界。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专家预测,再过几年,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但另一方面,中国人英语学习的效果并不显著,虽然大多数英语教师和政府不承认这一点,但许多普通网民却清醒地意识到了。潜意识中的“揭短”倾向,使得网民乐于发现和传播有关错误“神翻译”的案例,当然这也说明中国人的平均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大有欠缺。

其次,“神翻译”反映了中国人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加强。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席卷中国大陆的“英语热”已使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殖民化”现象,对英语过多的关注严重威胁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特别是汉语语言,并扭曲着我们的民族和文化身份[11]。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被认为是西方后殖民主义的武器,因此必须超越英语霸权,重估汉语文化的价值。

“神翻译”对英语的弱化甚至丑化,对中文的强化和美化,是对英语文化强势霸权无声的反思和抗议。前文提到的蕾哈娜歌曲名的本土化“神翻译”,正是以一种看似不经意、搞笑的形式展现对中国文化身份的焦虑和不安。

另外,“神翻译”是对文化一统和传统翻译的反叛。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社会变革一方面对传统翻译的发展施加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翻译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所处的社会。这种影响就被称为翻译的社会属性[12],“神翻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发展的。不管是对形形色色令人汗颜的“神翻译”的自嘲,还是对令人拍案叫绝的“神翻译”的膜拜,还是对字幕组“神翻译”等的争锋相对的辩论,都来源于我们内心强大的自信。同时,在“网络文化时代”这个社会文化语境中,我们又怀有对传统中国文化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对全球化文化统一的焦虑与不安,多样的情感最终催化出了传统翻译观念和技巧的反叛者:“神翻译”。

三、结语

“神翻译”是一种新型的翻译现象,它的产生是后殖民语境中本土文化认同感加强的表现。它的出现不仅无法忽视,还有可能是中国人未来重新构建自身文化身份的发展方向。研究“神翻译”现象,还可以为高校翻译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如语境对翻译文本的影响、意译与直译、归化与异化等等,希望能以此为契机,给广大翻译教学工作者启发。

——————————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1507250.htm.

〔2〕http://baike.soso.com/v52882321.htm.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hheuMSnC02CMIiMW 62953uASSU3Uh-yvxgyfM_mAs3NtpFs-YJykme0o1pja kykoBDI9yz0aWebssw1-1xAl_.

〔4〕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16/12216210.htm?fr=aladdin.

〔5〕http://danhuaer.com/t/143460.

〔6〕http://en.eol.cn/yi_yu_culture_4776/20121019/t20121019 _858359.shtml.

〔7〕http://www.yygrammar.com/Article/201310/3498.html.

〔8〕http://tieba.baidu.com/p/2626956319.

〔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AK3fjlYwLQE-gDg-Q8l3ymudRdkUHkEBzz1Vn2eu-nLZIyM0GvbFE1x5tv6 oCt5.

〔10〕杨波林.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浅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1-73.

〔11〕段龙江.论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中国英语热潮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6(11):125-126.

〔12〕苑浣书.从翻译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看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兼谈严复与林纾的翻译[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8-150.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殖民成因现象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全球化之下的少数族群——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浅探
后殖民解读与性别研究的有机结合
——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中的马琳·诺比斯·菲利普诗歌研究》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