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人口构成分析

2014-10-22邢燕左晶晶

邢燕++左晶晶

摘 要:每个地区都是由一定人口构成的,每个地区的人口构成又各具特色。不同的人口构成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不同影响。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构成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数据来分析安徽省的人口与劳动力构成情况,以及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16-04

一、安徽人口构成概况

区域现状人口由具有不同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人群组成。从自然特征看,人口有男女性别和年龄大小等区别;从社会特征看,人口由职业,文化水平,民族等的不同[1]。因此,对区域人口总量特征的分析,应重点分析总量人口的构成。那么,对安徽人口构成也应该从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从自然特征来看。

(一)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是人口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即人口的性别构成。在分析安徽人口性别构成时,我们可以用安徽男性与女性人口各占安徽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也可以以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表示。当然,除总人口性别比例外,新出生的和各年龄组的人口性别比也是分析的重要指标。

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即受人的自然属性的影响,又受人的社会属性的影响。具体的说人口的性别构成受出生婴儿性比例,男女分龄死亡率,移民的性别选择,以及战争,城乡差别等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1]。安徽省的人口性别构成差别当然也受上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根据研究,受胎时,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20:100左右,到出生时性比例降为105:100上下[2]。但安徽省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使0~1的人口性比例比这个比例要高出很多。这体现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地人口性别构成。到青壮年时,安徽的男性人口要少于女性人口的原因是:安徽的劳动力外流现象很严重,大部分男性青壮年都选择去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打工,大部分妇女留在家乡务农。这样就导致了在20~45岁,男性人口要远远少于女性人口。45岁以上,外出务工的回乡,人口性别比例渐趋平衡。但由于女性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所以在65岁以上女性人口又高于男性[3]。

(二)年龄构成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个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表示。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抚养指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等。

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我省近些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且社会经济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得到很大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以上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导致我省近些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对人口构成也有很大影响。由于安徽省市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的劳工外迁,剩下老幼妇残在家乡,对安徽人口构成有也很大影响,同样还加重了安徽的社会抚养负担,阻碍了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安徽总抚养系数变化不大,但是稍微有所下降。这跟近几年来安徽经济有所发展,外出人员有所减少有关。

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对人口的再生产本身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人口的再生产包括人的出生,婚姻,生育,死亡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它们与年龄构成均有直接关系。安徽的人口构成对安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老少比例较大,年轻人外出,社会负担变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构成

职业构成是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职业构成代表经济人口的活动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特征。

人口的职业构成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特点,并与不同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和劳务交换水平关系尤为密切[4]。

二、研究方法及分析

数据来源为2010《安徽统计年鉴》[5]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分别做出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百分比的折线图。

(一)性别构成研究

性别构成分析不仅明确表示出了安徽男性和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也表示出了男性人口对女性人口的百分比。从上表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安徽人口在2008年男女比例大体平衡。从0到19岁的各年龄段中,男性人口都是多于女性人口,但年龄越大,多的数目越少。特别是新生儿中,男性人口超过女性人口很多。从20到40岁的各年龄段中,男性人数要少于女性。4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男女比例大体平衡。

(二)年龄构成研究

从上表以及折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横向来比较,少年人口系数要远远大于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也要远大于老年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偏高。年龄中位数偏低。说明安徽省少年人口比例要大于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增长类型应属于增长型。同时少年抚养系数高于老年抚养系数,加重社会负担。年龄中位数偏低说明安徽人口年龄构成年轻。从纵向来看:少年儿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可能是受到生育政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影响。而老年系数在逐年增加,说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平均寿命延长。以上两点变化导致了老少抚养系数的变化。儿童的抚养系数越来越低,而老年抚养系数越来越高。所以总的抚养系数上下变化不大。年龄中位数逐年增大,说明人口年龄构成逐渐成熟,这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有很大关系。

(三)人口职业构成研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的人口职业构成状况:从横向上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有绝对比重,然后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占得最少。从纵向上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的逐年升高。在早期,人们的主要经济活动大部分局限于第一产业,职业构成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从业人口也会增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迅速增加。超过了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但依然少于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安徽省这样的职业构成与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有密切关系。安徽省的主要经济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有绝对比重。同时安徽省的第二产业,如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占经济活动的比重都不高,所以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较少。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导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越来越多,超过了第二产业。

三、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人口的两大自然属性,其结构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自身的变化。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安徽省常住人口性别比在正常范围内,性别构成向较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安徽出生人口性别比却持续偏高,这将导致未来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形成婚姻市场的挤压,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安徽省老龄化问题将会日益突出。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安徽省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人口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安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老龄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安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日趋严峻。

人口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仍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制约了全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前安徽省人口产业结构日渐优化: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逐渐稳定,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上升;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有不合理的地方。如今发达国家的人口产业结构的模式是:第一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5%,第二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左右,第三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与之相比,安徽省的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还远未形成。

——————————

参考文献:

〔1〕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敦福.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安徽统计年鉴[DB].2010.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摘 要:每个地区都是由一定人口构成的,每个地区的人口构成又各具特色。不同的人口构成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不同影响。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构成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数据来分析安徽省的人口与劳动力构成情况,以及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16-04

一、安徽人口构成概况

区域现状人口由具有不同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人群组成。从自然特征看,人口有男女性别和年龄大小等区别;从社会特征看,人口由职业,文化水平,民族等的不同[1]。因此,对区域人口总量特征的分析,应重点分析总量人口的构成。那么,对安徽人口构成也应该从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从自然特征来看。

(一)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是人口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即人口的性别构成。在分析安徽人口性别构成时,我们可以用安徽男性与女性人口各占安徽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也可以以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表示。当然,除总人口性别比例外,新出生的和各年龄组的人口性别比也是分析的重要指标。

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即受人的自然属性的影响,又受人的社会属性的影响。具体的说人口的性别构成受出生婴儿性比例,男女分龄死亡率,移民的性别选择,以及战争,城乡差别等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1]。安徽省的人口性别构成差别当然也受上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根据研究,受胎时,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20:100左右,到出生时性比例降为105:100上下[2]。但安徽省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使0~1的人口性比例比这个比例要高出很多。这体现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地人口性别构成。到青壮年时,安徽的男性人口要少于女性人口的原因是:安徽的劳动力外流现象很严重,大部分男性青壮年都选择去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打工,大部分妇女留在家乡务农。这样就导致了在20~45岁,男性人口要远远少于女性人口。45岁以上,外出务工的回乡,人口性别比例渐趋平衡。但由于女性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所以在65岁以上女性人口又高于男性[3]。

(二)年龄构成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个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表示。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抚养指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等。

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我省近些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且社会经济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得到很大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以上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导致我省近些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对人口构成也有很大影响。由于安徽省市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的劳工外迁,剩下老幼妇残在家乡,对安徽人口构成有也很大影响,同样还加重了安徽的社会抚养负担,阻碍了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安徽总抚养系数变化不大,但是稍微有所下降。这跟近几年来安徽经济有所发展,外出人员有所减少有关。

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对人口的再生产本身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人口的再生产包括人的出生,婚姻,生育,死亡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它们与年龄构成均有直接关系。安徽的人口构成对安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老少比例较大,年轻人外出,社会负担变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构成

职业构成是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职业构成代表经济人口的活动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特征。

人口的职业构成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特点,并与不同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和劳务交换水平关系尤为密切[4]。

二、研究方法及分析

数据来源为2010《安徽统计年鉴》[5]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分别做出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百分比的折线图。

(一)性别构成研究

性别构成分析不仅明确表示出了安徽男性和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也表示出了男性人口对女性人口的百分比。从上表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安徽人口在2008年男女比例大体平衡。从0到19岁的各年龄段中,男性人口都是多于女性人口,但年龄越大,多的数目越少。特别是新生儿中,男性人口超过女性人口很多。从20到40岁的各年龄段中,男性人数要少于女性。4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男女比例大体平衡。

(二)年龄构成研究

从上表以及折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横向来比较,少年人口系数要远远大于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也要远大于老年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偏高。年龄中位数偏低。说明安徽省少年人口比例要大于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增长类型应属于增长型。同时少年抚养系数高于老年抚养系数,加重社会负担。年龄中位数偏低说明安徽人口年龄构成年轻。从纵向来看:少年儿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可能是受到生育政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影响。而老年系数在逐年增加,说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平均寿命延长。以上两点变化导致了老少抚养系数的变化。儿童的抚养系数越来越低,而老年抚养系数越来越高。所以总的抚养系数上下变化不大。年龄中位数逐年增大,说明人口年龄构成逐渐成熟,这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有很大关系。

(三)人口职业构成研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的人口职业构成状况:从横向上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有绝对比重,然后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占得最少。从纵向上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的逐年升高。在早期,人们的主要经济活动大部分局限于第一产业,职业构成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从业人口也会增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迅速增加。超过了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但依然少于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安徽省这样的职业构成与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有密切关系。安徽省的主要经济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有绝对比重。同时安徽省的第二产业,如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占经济活动的比重都不高,所以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较少。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导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越来越多,超过了第二产业。

三、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人口的两大自然属性,其结构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自身的变化。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安徽省常住人口性别比在正常范围内,性别构成向较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安徽出生人口性别比却持续偏高,这将导致未来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形成婚姻市场的挤压,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安徽省老龄化问题将会日益突出。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安徽省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人口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安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老龄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安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日趋严峻。

人口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仍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制约了全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前安徽省人口产业结构日渐优化: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逐渐稳定,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上升;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有不合理的地方。如今发达国家的人口产业结构的模式是:第一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5%,第二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左右,第三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与之相比,安徽省的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还远未形成。

——————————

参考文献:

〔1〕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敦福.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安徽统计年鉴[DB].2010.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摘 要:每个地区都是由一定人口构成的,每个地区的人口构成又各具特色。不同的人口构成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不同影响。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构成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数据来分析安徽省的人口与劳动力构成情况,以及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16-04

一、安徽人口构成概况

区域现状人口由具有不同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人群组成。从自然特征看,人口有男女性别和年龄大小等区别;从社会特征看,人口由职业,文化水平,民族等的不同[1]。因此,对区域人口总量特征的分析,应重点分析总量人口的构成。那么,对安徽人口构成也应该从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从自然特征来看。

(一)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是人口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即人口的性别构成。在分析安徽人口性别构成时,我们可以用安徽男性与女性人口各占安徽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也可以以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表示。当然,除总人口性别比例外,新出生的和各年龄组的人口性别比也是分析的重要指标。

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即受人的自然属性的影响,又受人的社会属性的影响。具体的说人口的性别构成受出生婴儿性比例,男女分龄死亡率,移民的性别选择,以及战争,城乡差别等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1]。安徽省的人口性别构成差别当然也受上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根据研究,受胎时,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20:100左右,到出生时性比例降为105:100上下[2]。但安徽省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使0~1的人口性比例比这个比例要高出很多。这体现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地人口性别构成。到青壮年时,安徽的男性人口要少于女性人口的原因是:安徽的劳动力外流现象很严重,大部分男性青壮年都选择去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打工,大部分妇女留在家乡务农。这样就导致了在20~45岁,男性人口要远远少于女性人口。45岁以上,外出务工的回乡,人口性别比例渐趋平衡。但由于女性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所以在65岁以上女性人口又高于男性[3]。

(二)年龄构成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个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表示。衡量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抚养指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等。

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我省近些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且社会经济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得到很大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以上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导致我省近些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对人口构成也有很大影响。由于安徽省市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量的劳工外迁,剩下老幼妇残在家乡,对安徽人口构成有也很大影响,同样还加重了安徽的社会抚养负担,阻碍了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安徽总抚养系数变化不大,但是稍微有所下降。这跟近几年来安徽经济有所发展,外出人员有所减少有关。

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对人口的再生产本身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人口的再生产包括人的出生,婚姻,生育,死亡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它们与年龄构成均有直接关系。安徽的人口构成对安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老少比例较大,年轻人外出,社会负担变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构成

职业构成是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职业构成代表经济人口的活动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特征。

人口的职业构成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特点,并与不同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和劳务交换水平关系尤为密切[4]。

二、研究方法及分析

数据来源为2010《安徽统计年鉴》[5]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分别做出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百分比的折线图。

(一)性别构成研究

性别构成分析不仅明确表示出了安徽男性和女性人口各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也表示出了男性人口对女性人口的百分比。从上表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安徽人口在2008年男女比例大体平衡。从0到19岁的各年龄段中,男性人口都是多于女性人口,但年龄越大,多的数目越少。特别是新生儿中,男性人口超过女性人口很多。从20到40岁的各年龄段中,男性人数要少于女性。4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男女比例大体平衡。

(二)年龄构成研究

从上表以及折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横向来比较,少年人口系数要远远大于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也要远大于老年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偏高。年龄中位数偏低。说明安徽省少年人口比例要大于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增长类型应属于增长型。同时少年抚养系数高于老年抚养系数,加重社会负担。年龄中位数偏低说明安徽人口年龄构成年轻。从纵向来看:少年儿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可能是受到生育政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影响。而老年系数在逐年增加,说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平均寿命延长。以上两点变化导致了老少抚养系数的变化。儿童的抚养系数越来越低,而老年抚养系数越来越高。所以总的抚养系数上下变化不大。年龄中位数逐年增大,说明人口年龄构成逐渐成熟,这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有很大关系。

(三)人口职业构成研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的人口职业构成状况:从横向上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有绝对比重,然后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占得最少。从纵向上来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的逐年升高。在早期,人们的主要经济活动大部分局限于第一产业,职业构成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从业人口也会增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迅速增加。超过了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但依然少于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安徽省这样的职业构成与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有密切关系。安徽省的主要经济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有绝对比重。同时安徽省的第二产业,如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占经济活动的比重都不高,所以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较少。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导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越来越多,超过了第二产业。

三、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人口的两大自然属性,其结构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自身的变化。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安徽省常住人口性别比在正常范围内,性别构成向较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安徽出生人口性别比却持续偏高,这将导致未来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形成婚姻市场的挤压,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安徽省老龄化问题将会日益突出。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安徽省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人口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安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老龄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安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日趋严峻。

人口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仍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制约了全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前安徽省人口产业结构日渐优化: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逐渐稳定,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上升;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有不合理的地方。如今发达国家的人口产业结构的模式是:第一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5%,第二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左右,第三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与之相比,安徽省的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还远未形成。

——————————

参考文献:

〔1〕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敦福.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安徽统计年鉴[DB].2010.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